belongnews@gmail.com



目前分類:99 (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謝雪紅為戰前台共主要領導人,並於二二八事件時領導二七部隊對抗國民政府,後潛往大陸。(本報資料照片).jpg 

民主國家選舉常出現左、右路線之爭,台灣的左翼力量則忽隱忽現、難成氣候。從早期的台灣共產黨,到黨禁解除後的工黨、勞動黨,「前共產黨員」雖曾擔任過總統,但左翼力量始終無法攻下席次,至今僅在文化論述上發揮影響力。

人民火大 左翼薪傳 ▲近代左翼「人民火大聯盟」前往立法院外抗議藍綠政黨奪走人民的生機,並呼籲人民站出來加入「拿回我們的」火苗行動。(本報資料照片 姚志平攝).jpg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粉絲遇粉絲 ▲Cosplay扮演真人版素還真、葉小釵等布袋戲人物,出現在三重布街商區,吸引民眾目光。(本報資料照片 張君豪攝).jpg 

亦人亦偶布袋戲Cosplay戲服精美,成為近年頗受歡迎的表演型態之一(上圖)。扮裝者與戲偶互動,噱頭十足(右圖)。(邱祖胤攝).jpg 

粉絲遇粉絲 ▲Cosplay扮演真人版素還真、葉小釵等布袋戲人物,出現在三重布街商區,吸引民眾目光。(本報資料照片 張君豪攝).jpg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新多元 ▲昇平五洲園第二代團長林政興(中),積極推展布袋戲教育文化,以布袋戲詮釋時事,口白也走向生活化,並且屢獲文化藝術獎項。(周麗蘭攝).jpg 

談及布袋戲,一般人難免有刻板印象,但時代改變,各地出現多樣的新風貌。無論是「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的「阿督仔」館長羅斌,或者是學習傳統,卻極盡顛覆搞笑之能事的「阿忠布袋戲」團長陳漢忠,還有矢志傳承布袋戲精神的昇平五洲園團長林政興,他們的演出,讓布袋戲變得多元又活潑。

     國寶李天祿 收許多海外門徒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巨星幕後推手徐柄垣(上圖)巧手雕刻無數家喻戶曉的布袋戲角色,最早一戰成名是創造「史豔文」,第一代造型也隨著歲月有了變化,原來比較像娃娃臉(左圖),後來似乎更成熟了。(吳敏菁攝).jpg 

 

你知道雲州大儒俠「史豔文」的戲偶本尊出自雕偶師的兒子?你知道雕刻戲偶的有趣故事?布袋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弄尪仔」的演師外,隱身幕後的雕刻師也是功臣之一。他們是舞台的「藏鏡人」,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台演出的布袋戲伴隨許多人成長,布袋戲偶做工更是精美細膩。(呂理政提供).jpg 

你還記得布袋戲拚場的激烈盛況?你知道台北曾有一條布袋戲街?野台演出的布袋戲伴隨許多人成長,傳統的古典鑼鼓布袋戲,雖然沒有華麗炫目的造型戲偶與奇幻多變的聲光效果,也沒有曲折離奇的劇情,但靠著紮實的掌上功夫、優美口白與後場音樂,展現傳統文化技藝之美,迄今仍是許多人難忘的回憶。

     老戲迷呂理政研究百年來的布袋戲源流,日治時期的台北地區就已經是戲班名家輩出,「當時的新莊、艋舺和大稻埕三個地區,是最有名的『戲窟』,戲班子都薈萃於此,請戲和看戲的人也最熱烈。」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語老師彭蒙惠(上圖)飄洋過海來台,創辦《空中英語教室》,圖為民國50年代,彭蒙惠主持「空中英語教室」節目,熱心推廣英語教育。(本報資料照片).jpg 

許多老師長期默默耕耘,堅守崗位,化育英才。英語老師彭蒙惠飄洋過海來台,奉獻給台灣的英語教育;音樂老師郭子究在花蓮地區執教三十餘年,教出不少音樂才子;虎尾高中圖書館主任康萬木則充當司機載學生上下學,風雨無阻。他們不分國籍,不分城鄉,師恩浩蕩,溫暖台灣每個角落,也讓學子的求學旅程多了一份力量。

     彭蒙惠 跨海來台奉獻半世紀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綁必勝頭巾吃苦當吃補▲台灣補習風氣由來已久,在升學主義的壓力下,學生在補習班苦讀,度過苦悶的日子。(本報資料照片 黃國書攝).jpg 

補教名師的緋聞事件引發外界矚目,也意外引爆補教界的惡鬥角力,其實,台灣補習風氣由來已久,在升學主義的壓力下,學子熬夜K書,不少學生曾在國四班和大學重考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K書苦讀的日子,也是人生苦悶的日子。

K書保位戰在台灣補習風氣盛行的年代,就連報名補習班都要排隊畫位,形成台灣另類的教育奇景。還有人將組合座椅帶到現場,邊休息聊天邊等候。(本報資料照片 王錦河攝).jpg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好回憶▲北一女儀隊隊員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好學生」的象徵。(許正宏攝).jpg 

校園社團五花八門,各出奇招。有些社團比人氣,台大蛋糕社入社還要抽籤或評比;有些社團歷史悠久,台灣師範大學的管樂隊成軍超過百年;也有社團比創意,東海大學「破銅爛鐵打擊樂社」則融合了表演及打擊樂。多元精彩的社團經驗,豐富了每個學子的求學生活。

     台灣史專家莊永明指出,當今校園社團蓬勃發展,其實早在日治時期學校就有劍道部、騎馬社、合唱團與管弦樂團等社團,當時口琴很普遍,也有口琴社團。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園遊會是許多人難忘的求學回憶,好吃好玩全上場,私立泰北高中的校慶園遊會,同學們打扮成各種造型粉墨登場。(本報資料照片).jpg 

校園的回憶有苦有樂,除了埋首苦讀之外,也是充滿歡笑的樂園。不論是日治時期的學藝會,或者是校慶園遊會,直到當前大學形形色色的校園節日,每個校園活動的背後,堆積著無數學生的笑顏與創意,共同拼湊歡樂繽紛的求學生活。

▲復興中學校慶園遊會,同學推銷商品。(本報資料照片).jpg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人一琴▲新竹縣芎林鄉碧潭國小的音樂課,1人1台風琴彈奏。 (本報資料照片).jpg 

不同時代的校園,總有不同的音樂旋律,早年的音樂課充斥愛國歌曲,一九七○年代則有校園民歌崛起,直到時下,校園迴盪許多不同樂風的流行歌曲。這些音符伴隨成長的回憶,也見證時代的變遷。

     早期音樂課程 充滿愛國意識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憶 沒得比 ▲斑駁牆壁、空矮櫃,陳花旻強調自己現在賣得是共和社區的獨家回憶。(林和生攝).jpg 

「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這是「童年」這首歌曲裡,許多人對於小學裡福利社的共同回憶。每當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爭相衝往福利社「搶食」;不過,也有貴族學校刻意不設立福利社,學生們翻牆到校外買牛舌餅,結果還因此被記大過,成為最難忘的回憶。

     下課鈴響起 學生如餓鬼湧入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制服的故事 ▲中山女高校史館珍藏歷年制服,見證不同求學階段的故事。(本報資料照).jpg 

你還記得學生時代的制服?每個學校的制服,往往代表各校的傳統與特色。PTT制服版版主歐陽政昌收藏了七百套高中制服,約為全國所有高中的六成,堪稱是「制服達人」。他累積觀察發現,一九九0年代後,廣設高中職校,大量新學校的出現,讓制服風格更加多元化,「漂亮的制服不僅看了舒服,也有吸引學生就讀的功能。」

     管束儀容 不合格就受罰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是流行 ▲位於高雄市鹽埕區的「書包大王」,是全台知名製作手工書包的老店之一,書包大王店內有塊帆布,滿滿都是高雄在地學校校名。(本報資料照片王志宏攝).jpg 

「背書包,上學去!」這是許多人求學念書的共同經歷。書包裝著文具、書本,也裝著青春故事。在升學主義下,書包曾經壓得學生喘不過氣,成為沈重而難忘的回憶。

     方巾包書 老一輩共同回憶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前幼稚園形形色色,父母期待孩童都能快樂的學習與成長。(本報資料照片洪錫龍攝).jpg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許多家長從小就把孩子送到幼稚園、托兒所,幼教機構處處可見,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但百年前,台灣第一所、設於台南的幼稚園「關帝廟幼稚園」,卻因未獲政府補助,在開張未滿三年後就關閉,現在的兒童相較之下幸福多了。

     百年前,幼稚園是相當時髦新鮮的教育機構,只有貴族階級才有機會可以到幼稚園念書。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慶台灣大有看頭頭城搶孤是知名的觀光節慶(上圖),搶孤活動前施放炫目的燄火,照遍了烏石港的夜空,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本報資料照片 李忠一、季志翔攝).jpg 

「三月肖媽祖,四月迎王爺」,台灣俗諺鮮明描繪各地廟會祭典的頻繁熱鬧,全島幾乎每個月都有大小不同的宗教活動,「吃拜拜,看熱鬧」是庶民常見的生活經驗,搭配觀光熱潮下,成為各地超人氣的節慶嘉年華。

▲台南鹽水蜂炮是全台元宵節的重頭戲,熱鬧刺激的蜂炮讓民眾體驗萬箭齊發的快感。(本報資料照片 謝明祚攝).jpg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采多姿的陣頭藝術,展現無比的活力,圖為實踐大學組成的創意宋江陣頭。(本報資料照片 張立勳攝).jpg 

在形形色色的迎神廟會中,最受矚目就是五花八門、相互較勁的藝閣與陣頭。所謂「輸人不輸陣」,民俗藝陣新舊交錯,多采多姿的陣頭藝術與各地廟宇、祭典文化交融綻放,在神俗共享的氛圍中酬神娛人,展現無比的活力,也發揮不落人後的氣魄與鬥志。

     舊時在廟埕前表演跑漢船、公背婆等農閒娛樂,隨著時代演進成為炒熱廟會氣氛的陣頭,配合婚喪喜慶還有鑼鼓陣、八家將,甚至是三藏取經與五子哭墓,民俗藝陣已成世界矚目的台客文化代表之一。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刀刀見功夫▲國寶級大師王永川(左)所雕刻的神轎,每座都得花上一百個工作天,是台灣百年工藝傳承的精髓。(本報資料照片 黃文博攝).jpg 

台灣宗教活動蓬勃發展,神像雕刻、神轎製作和神明衣刺繡等周邊產業,百家爭鳴,記錄百年來的工藝之美,也展現民間信仰的華麗豐富。在全球化時代來臨後,成為本土最夯的文創產業。

     神佛像雕刻 父傳子居多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牲禮代表我的心 ▲建醮祭拜總是免不了牲禮和供品滿桌,這是信徒虔誠的心意,也是傳統農村社會彼此分享的重要場合。(本報資料照片 廖肇祥攝).jpg  

廟會建醮是人神共樂的大事,神明坐享香火,信徒則辦流水席祭五臟廟。牲禮或祭典展現台灣信仰文化的特色,這是信徒虔誠的心意,也是傳統農村社會彼此分享的重要場合。

     建醮地方大事 流水席展人氣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左藤糊紙禮儀社製作的紙紮李鐵枴,歷經50年仍不減鮮活的形貌。(洪榮志攝).jpg 

傳統祭祀、建醮、或喪葬祭典上,常見到各種假人、假屋的紙紮用品;然而隨著時代更迭,紙紮業逐漸現代化,不但出現紙糊手機、電腦等科技商品,有些業者甚至認為,「紙紮業也是文創產業」。 台南市具百年歷史的左藤糊紙禮儀社第五代傳人洪銘宏,就不平地說:「紙雕、剪紙、花燈,都是由紙紮分支出來,為何它們被視為民俗藝術,唯獨紙紮被人瞧不起?」接下家族事業後,洪銘宏忍不下這口氣,憑著經驗與創意,努力將紙紮事業推向文創藝術的境界。

▲百年老店慧珍紙紮藝術工作室第七代傳人許乃元,每年都要創作許多別緻的七娘媽亭,供各家廟宇使用。(洪榮志攝).jpg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聖的一票 ▲台南市的台灣府城隍廟,黑底金字的「爾來了」匾額被譽為府城三大名匾之一,圖為該廟在選舉時作為投開票所,牌匾涵義與投票選民相呼應。(本報資料照片).jpg 

「作事奸邪,盡汝燒香無益;居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位於台南市、全台最古老的台灣府城隍廟門口,高掛著如此對聯。有別於其他神明「有求必應」的慷慨仁慈,遠自明代即敕封為「威靈公」的城隍爺,代表著賞罰分明的不怒而威。

     「城隍與土地公,是與老百姓關係最密切的神明」,台灣府城隍廟前主委洪榮忠表示,城隍爺掌管陰陽兩界的善惡賞罰,不但各有管轄疆界,也有職等之分,各地城隍的聖誕也不一樣。「以明朝為例,京師城隍稱帝,都城隍稱王,府城隍稱威靈公,州城隍稱綏靖侯,縣城隍稱顯佑伯,等於各有官銜職等。」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