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7 許敬宜、譚華齡/報導

不是因為來到這兒,還真的不知道這個漁市居然在清代就已經開始。當時基隆海口一帶還沒建立基隆港,但旭川河邊住滿了人,因此媽祖廟周邊就形成了最早的市集;至於為什麼這個市集叫崁仔頂,是因為那時孝一路就在旭川河的上方,河川和道路之間形成一個有高低落差的「崁」,便以此得名。

算起來,崁仔頂算是基隆發展最早的街道,因為地近海口,漁民多半都會把捕到的漁貨交由當地的商家買賣,就是最早的崁仔頂魚貨市集。在基隆市市街商店名冊上(一九三一年,約昭和六年),記載著當時在今孝一路經營海產販賣的店面分別是新源成、義隆、蔡仲三家,到了一九四○年(昭和十五年)則有新源成、義隆、陳泰成、蔡源成等四家,現今都成了崁仔頂最具代表性的商家,最早成立的魚行,現今都已經傳到了第四代。

百年漁市頂級貨

為了方便保存,當時的魚行販賣的不是鮮魚,而是在東北角、北海岸一帶捕上船就煮熟的魚、或是曬乾的魚脯,量多的時候,甚至可以行銷全台,也讓崁仔頂魚行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漁市場。

隨著基隆港興建、旭川河加蓋,搬運魚貨的石階不再,崁仔頂那一排老房子裡的幾家魚行卻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只是交易的方式不再只有當年的魚脯和熟魚,而多是直接代售來自全台各個漁港、當天進港的漁船上的新鮮魚貨。因此,只要是講究魚的餐廳,沒有不親自、或由採購到這裡買魚的。

至於為什麼崁仔頂的交易都在半夜?據當地人表示,一開始是為了方便大宗採購的人可以在晚間採購、隔天白天就可以提供餐廳或是零售市場;但也有另一說是因為魚貨從各大漁港送到崁仔頂的時間多在深夜,再加上晚上氣溫較低,漁獲不會曝曬在太陽下,魚的鮮度較易保存。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1642期【時報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