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nie Mae.jpg  

雷曼連動債對投資人是有如金融土石流的噩夢,「二房危機」則是全球中央銀行最大的夢魘。各國央行向來堪稱最穩健的投資人,沒人會料到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股價下跌引發的二房危機,竟會讓央行都踩到地雷。

房利美與房地美是房貸保證機構,因具國營色彩,發行的債券被各國央行視為「準公債」,包括台灣和大陸央行都持有數量可觀的二房債券。

去年9月二房股價跌破谷底,引發市場對二房可能破產的恐慌,之後美國政府宣布接管二房,過去一年已累計砸進960億美元補破洞。

二房事件讓各國央行重新檢視美元投資部位,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黃達業指出,連具有政府背景的房貸公司也發生危機,這讓各國央行紛紛調整投資策略,逐步調降美元資產比重。

黃達業說,其中最受注目的是大陸人民銀行去年底開始「減緩美元資產購買速度」,同時積極與其他國家建立貨幣雙元交換機制,希望逐步以人民幣取代美元,降低依賴美元程度。

二房危機爆發讓不少國家央行踩到地雷,黃達業說:「如果沒有二房事件,大陸可能會買更多美元資產。」二房危機影響所及,也讓各國央行停止賣出黃金,反而以增持黃金取代美債,金價節節走升,近日更進而突破每英兩1,000美元關卡,由此可見一斑。

雷曼連動債對國內的影響

1.國內連動債受損金額800億元

2.投資型保單銷售減少2,213億元

3.定存增加1,809億元

4.銀行提列連動債準備77.77億元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洪凱音】
Fannie Mae.jpg 
 
雷擊周年/大到不能倒… 金融巨獸再進化

去年信用危機來襲時,美國監管單位對大型金融機構挹注數千億美元,以防這些金融巨獸倒閉危及整個金融體系,但現在看來,這些「大到不能倒」銀行反而愈變愈大。

信用危機對美國許多金融巨獸而言,或許是福不是禍。聯邦政府當時安排一連串的收購案,讓問題銀行獲得較穩健銀行的援助。

這使得在金融市場動盪中存活下來的銀行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對消費者放款更具影響力,也更有獲利潛力。

目前摩根大通握有逾十分之一的美國存款,美國銀行(BOA )和富國銀行也各持十分之一左右,聯邦資料顯示,目前美國每三張信用卡中就約有兩張是美銀、富國和花旗集團所發行。

在金融體系幾近崩潰的一年後,美國政府的反應已重新定義美國人如何獲得房貸、就學貸款及其他種類信用,但監管單位卻未對這些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愈變愈大提出對策。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董事長拜爾(Sheila Bair)說:「這是我們必須優先解決的問題,金融巨擘引發危機,如今它們卻因為這場危機而變得更加巨大。」

銀行併購對一般民眾反倒構成新的威脅。

美國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研究顯示,全美最大的四間銀行上一季提高存款手續費,平均增幅為8%。為了提升競爭力,規模較小的銀行削減平均12%的存款手續費。

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費雪(Richard Fisher)說:「沒有人希望分割這些銀行,但我們希望這不是一個寡頭市場,讓其他業者也有發展空間。」

在正常情況下,產品漲價,消費者會選擇買別家產品,但金融服務卻沒這麼簡單,當消費者的帳戶、信用卡自動扣繳和ATM都是同一家金融機構,換銀行就是一件大事。

富國銀行、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擁有加州四分之三的存款銀行,每家銀行手上都握有數百億的紓困資金,規模大到可以併吞其他銀行。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余曉惠/綜合外電】
Fannie Mae.jpg 
 
雷擊周年/扼死雷曼的幽魂 伺機蠢動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在華爾街的街頭是個風和日麗的一天。對於許多人來說,那卻是地球停止呼吸的一天。

在這一天,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產清算,引發全市場的恐慌擠兌。從股市、貨幣基金、商業本票到銀行間的資金拆借,各種金融資產都找不到買主,各種融資管道都找不到現金。雷曼嚥氣有如引發世界的一場超級氣喘,供給資金的氣道過敏緊縮,只能靠政府啟動印鈔機,插管供氣。

現在,美國總統歐巴馬即將宣告病患已急救成功,政府成功領導避掉再一次的全球大蕭條。許多領先指標也顯示經濟將在本季強力反彈。但有許多人懷疑,當前的樂觀氣氛是否就像本次危機發生前那樣,只是一場集體的幻覺。

一名華爾街大銀行的資深主管私下向金融時報記者表達他的憂慮:「目前為止,大家的反應都是根據非常正面的今年第三與第四季展望。但我非常擔心2010年,或者2011年。還有太多脆弱的環節。」

雷曼事件的本身就顯示,金融市場有太多遭到忽略的脆弱環節。舉例而言,去年美國財政部召集各大銀行商討雷曼破產的問題時,最關注的是各銀行與雷曼數兆美元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能否順利結算,卻忽略雷曼對商業票據(CP)市場扮演的重要地位。諸多企業一下子無法從資金市場籌到短期融資,連薪水都發不出來。

很少人也料到在拯救「二房」過後沒幾天,美國政府竟會放手讓一家這麼大的銀行倒閉。由於破產實施的辦法在各國不同,許多把資金存放在雷曼投資戶頭的外國企業,資產立刻遭到凍結。金融市場信心潰散,從避險基金到銀行,從股市到貨幣基金,各種金融機構與市場都遭到投資人瘋狂擠兌,引發更嚴重的資產拋售。

這些問題與症狀在今日已有所緩解。美國政府明示多家金融機構「大到不能倒」,像雷曼這種規模的銀行倒閉可能不會再出現。全球成熟市場的股市已從3月的低點回漲59%,新興市場更已大漲76%。風險性資產,例如垃圾債,也開始有資金重新流入。

歐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說,現在美國政府的施政要務,已從救急轉變成維護經濟的長期復甦。他說,歐巴馬14日將在紐約華爾街的國家紀念堂宣布,政府已擊退經濟蕭條的威脅。

但是金融體系仍舊充斥難以定價的資產,尋找新方法消化。過去十幾年累積的超級金融槓桿仍居高不下,而且更加集中囤積在幾個主要銀行之中。金融監管者也還沒找出方法管理整體市場的風險。哈佛大學專研金融歷史的教授佛格森說,曾經釀成大禍的金融系統基本沒有改變。曾讓世界停止呼吸的『雷曼日』,還是可能再度來襲。

 

【2009/09/14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