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綜合報導】

 

大聯盟季賽來到最後一周,聖路易紅雀隊強打普荷斯(Albert Pujols)很有可能成為打擊「三冠王」。你沒看錯,但普荷斯要挑戰的,不是傳統數據中的「三冠王」,而是著名棒球暢銷書「魔球」(Moneyball)所提倡,以上壘率(on-base percentage)取代打擊率(batting average),更能符合趨勢的「現代打擊三冠王」。

 

普荷斯迄至上周六繳出47支全壘打和4成47的上壘率,領先國聯打者,他的129分打點排名第三,3成31的打擊率也僅落後給佛羅里達馬林魚好手拉米瑞茲(Hanley Ramirez)。

 

奧克蘭運動家隊是第一支開始注重上壘率這項數據的球隊,ESPN球評菲力普斯(Steve Phillips)說:「全壘打說明一名打者的長打能力,打點則代表他的得分產能,而我相信,上壘率比打擊率更能告訴我們,誰是最佳打者。」

 

「越好的打者通常在場上越沒好球可打,」運動家隊營運顧問賽迪(Farhan Zaidi)表示,壘上有人時,投手面對像普荷斯等級的打者,更容易投得比較閃躲,避免丟分,這讓他的打擊率不見得會比其他人高。

 

賽迪也提到,打擊率高低多少帶點運氣成分,球員可能某季繳出生涯最佳表現,像是先前效力匹茲堡海盜隊的桑契斯(Freddy Sanchez),單季打擊率突然飆高,拿下打擊王寶座,但卻無法維持平穩成績;或是某些短程打者,像教士隊名人堂選手關恩(Tony Gwynn),儘管打擊率很高,但卻無法像道奇隊的拉米瑞茲(Manny Ramirez)那樣是上壘率高的巨砲,能提供球隊充足火力。而且,大多數上壘率領先的打者,他們的打擊率也都能維持三成以上。

 

儘管如此,仍有許多保守派的棒球界人士,並不贊同以上壘率取代打擊率,當作打擊三冠王的評選標準。生涯效力過六支球隊,目前擔任大聯盟電視網球評的克拉克(Tony Clark)就說:「我認為打擊率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不過,即使將評比項目改為上壘率,好的打者仍能脫穎而出,贏得榮耀。

 

自1901年以來,11位贏得傳統打擊三冠王的選手中,有八位同時在上壘率項目也領先各家好手。(不包括1981年的史密特,當季聯盟因球員罷工而縮短賽程)。另外,有六位與三冠王擦身而過的強打者,只要當年將評選項目改為上壘率,就能笑納三冠王寶座。其中受益最多的會是貝比魯斯(Babe Ruth),儘管他生涯打擊率高達3成42,但他從未贏得三冠王。不過,從1919年貝比魯斯擔任固定先發開始,他有五季的上壘率領先全大聯盟打者,這代表他原本有可能成為五屆打擊三冠王,為他精彩的選手生涯再添一筆不可思議的紀錄。

 

【2009/9/29 世界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