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前,台灣的資產價值相對來看仍較便宜,加上台灣借貸成本極低,外資企業及私募基金曾活躍於台灣,尤其台灣有很好的管理人才資源,外資一直視台灣是進軍中國的最佳管道。
【文/許美玉】

台灣併購活動的規模近年持續下降,從二○○六年的一六六億美元降至去年只剩下六七億美元(約二一四五億台幣),今年雖然到目前為止已超越去年的規模,全年併購活動可望達近百億美元,但台灣企業併購活動愈來愈少跨國案件,不但外資進來規模變少,台灣公司更極少跨出去併購外國企業,近期較大的案子只有○七年宏收購捷威(Gateway)。尤其台灣企業在併購活動上,多半都是由企業本身自己進行,較少尋求顧問及專家協助。

金融電信產業熱門

幾年前外資和私募基金還活躍於台灣時,金融業和電信業是最熱門的產業,像大眾銀行、安泰銀行、萬泰銀行、復盛集團等,都引入大量的私募基金,私募資金也進入中嘉、凱擎等。但去年以來受金融海嘯影響,台灣的併購市場非常沈寂,今年只有私募基金凱雷和台灣大的交易案,是規模較大的案子,而且是私募以股權交換的方式,退出原先的投資案。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近日成立,野村國際(香港)董事總經理邱文友表示,目前私募基金手上有太多的錢,但目標愈來愈少,主要是台灣企業的價格已高,造成私募基金的行動愈來愈審慎;而且台灣企業本身,數年前原本對私募基金的興趣還較高,現在反而較為淡薄。

但目前外資進入中國仍有不少障礙,台灣還是被視為進軍中國最好的跳板,邱文友指出,目前外資對中國最有興趣的產業為食品及零售業,即和中國十三億人口商機有關的產業。但事實上,中國對外資戒心仍高,像先前可口可樂有意收購中國匯源果汁部分股權,也被中國以違反公交法的「藉口」否決了,因此外資重新找上台灣,做為進入中國的路徑。

邱文友認為,台灣企業不妨視私募基金的資金是很好的運用對象,與其擔心台灣被「吃掉」,不如先由極具優勢的產業取得主導權,先行發動併購行動。邱文友說,像半導體業就是很好的「先發」,台積電的晶圓代工地位在全球算得上所向無敵,吃下中芯國際並非不可能;面板業也可和中國聯手和韓國競爭,只要政府掌握時機、開放的腳步快一些,台灣在併購活動上目前仍有優勢在。

從金融海嘯之後,全球併購市場已大幅降溫,但其中新興市場尤其新興亞洲所受的衝擊反而不像歐美市場這麼大,歐美市場今年以來的平均每季併購金額,已較○七年高峰期大降約六三%,反而新興亞洲只衰退四○%。

新興亞洲併購熱絡

邱文友指出,目前全球併購活動有向新興市場移動的趨勢,尤其中國,占新興亞洲(不包括日本的亞洲地區)併購規模的比例,從○六年的二成到○七年大升至三成,至今仍維持在三成以上。

中國的併購市場規模今年以來已達約一○○○億美元,案件平均分布在各產業,主要是中國政府高度鼓勵國營甚至民間企業走向海外,尋找合適的對象併購,尤其針對能源產業。中國企業目前不願當賣方,無意出售資產,反而手捧大把現金成為積極的買家,主權基金中投更是其中大戶。

中國近年積極收購外資企業令人印象深刻,例如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雖然被批評為「蛇吞象」,但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企圖並未停止。

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TDR賺錢學
◎產業脈動:搜尋低價IC設計股
◎國際趨勢:美股創新高之下的逆勢股
◎焦點議題:華東營運中心 光寶新玄機
◎謝國忠專欄:吃塹不長智

【完整內容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537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