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為什麼贏?.jpg 

改變人類生活的網際網路29日慶祝誕生40周年,主管網路網址的網際網路網域名稱與位域管理機構(ICANN)隔天隨即通過,開放使用非拉丁語系的文字作為網域名稱,首先開放的是國家代碼。

大批科技界明星、專家與企業家在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與電腦網路之父克連洛克(Leonard Kleinrock)歡聚,慶祝網路誕生40周年。

克連洛克說:「網路是促進民主的要素,每個人都擁有同等發言權。」他領導的團隊在1969年10月29日,在美國國防部資助下,首先使UCLA一台電腦與另一個研究機構的電腦開始「對話」。

克連洛克認為網路將來會融入日常生活,他說:「下一步是將網路融入真實世界,網路將無所不在,一走進房間,網路就會知道,會跟我說話。」

網路不僅促進民主的發展,也正迎向更平等的多語文世界。正在南韓首爾開會的ICANN董事會,30日無異議通過開放希伯來文、印度文、韓文與中文等16種文字,用於制定「網域」名稱(例如.com 與.tw等)。

這項決議使得各國政府可以申請使用各國官方語言的網域名稱。

例如「.台灣」。11月16日起開始受理申請。ICANN執行長貝克斯仲(Rod Beckstrom)說:「這是ICANN的一小步,但卻是使用非拉丁語系語文的全球半數人類的一大步。」

網域名稱有如網址的「姓」,網址、電子郵件,甚至在微型部落格推特(Twitter)貼文都少不了它。自從1980年代創造網域以來,網域名稱向來限制只能使用26個英文字母、10 個阿拉伯數字與標點符號的連字號,合計37個符號。

以往透過技術,網址可以部分使用其他文字,但網址後綴、即網域名稱只能限用上述37個符號。例如,台灣從2003年起網路資訊中心TWNIC就開放申請二級中文域名,例如「總統府.tw 」。

現在再也不用那麼麻煩了,網路從此以後真正成為多語文的世界,全球15億使用非拉丁語系語文的人可以不需要先學會英文,就可以輕鬆上網。

北京網路研發顧問公司易觀國際執行長于揚說:「這真是令人開心的消息。」以後收入或教育程度較低的人能更方便上網。

根據新規定,各國每種官定語言可以申請一個國家網域名稱,且該名稱應該反映該國國家名稱或其縮寫。

不過,代表組織類型的.com 與.org等後續還未開放使用非拉丁語系文字,預料還需要幾年時間,因為ICANN需要考慮是否允許申請者自動改用當地文字,或是將核准權交給各國政府。中國就堅持擁有這項權利。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 2009/10/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