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寶週刊.bmp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分飛。歐盟會員國間兄弟之邦的情誼,關係抵不過夫妻間的親近,一旦此波空頭市場力道加深,各國恐將忙著自掃門前雪,歐盟前景堪憂。

體質差的天兵 總是第一個倒下

於去年12月底本刊842期,我即指出笨豬四國(PIGS)葡萄牙、義大利、希臘及西班牙的主權債信問題,其中希臘問題最為不妙,如今市場才突然警覺,全球股市以此理由重挫。我同時指出:「希臘只是未來對全球經濟衝擊眾多潛在因子之一,投資者對前景最弱勢的國家或區域應宜避開。」

市場當前討論焦點不外乎笨豬四國主權債信風暴會不會擴大?此風暴對歐盟及歐元的影響?某知名分析師所稱:「希臘危機大於杜拜風暴,小於美國金融風暴。」投資者不用熟悉各種經濟及金融指標,就可以明瞭此說法的道理,因為股市才剛開始進行另一波空頭市場走勢,初期爆發的金融危機事件當然不會嚴重,投資者也不會太以為意。

2007年10月股市高點前後,不也是發生次級房貸的危機,貝爾斯登試圖拯救旗下2檔次級房貸的基金,高盛、花旗也是鉅資紓困旗下的基金,股市接著持續進行空頭走勢,一連串的危機發生,官方使出各種方案進行各項紓困措施,每次紓困發生時,卻只是股市短暫的低點,股市接連重挫至2009年3月直至花旗被國有化為止

重要紓困事件、危機與道瓊工業指數.bmp 

從圖1可以很明確得悉,是股市的空頭走勢造成各種危機,雷曼破產事件是股市下跌的結果,並非原因。

再者,體質愈差愈先出事。部隊行軍漫長的過程中,體質最差的「天兵」常常第1個昏倒,由於並不意外,部隊繼續邁步前進;過了一陣子體質較弱的阿兵哥也倒下去時,往往就動搖了整個部隊的士氣,其他阿兵哥就接二連三跟著倒地不起。貝爾斯登是「天兵」,接著「二房」不支倒地後,雷曼、美林及AIG連三爆,不幸就是這個寫照。

笨豬四國危機只是開胃前菜

當前的狀況,杜拜是體質最差的國家先出現債信問題,接下來則是笨豬四國,這些都只是未來風暴的開胃小菜,一旦空頭市場繼續下去,當然就會看到更大的金融危機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距離美國股市2007年10月高點,近1年的時間,於2008年9月才發生國家級的破產案──冰島金融危機,如今美國股市今年1月19日高點前後,即發生杜拜及笨豬四國的主權債信危機,顯示這一波接下來的金融危機將會更加慘烈。

此外,2007年高點之前,房地產及金融股率先領跌,這波空頭市場亦是如此。此波1月19日高點前,金融類股指數亦早於去年10月中見到高點,體質差的花旗銀行、Fannie Mae、Freddie Mac及AIG更早於8、9月見了高點,迄今跌幅達40%;至於另一重要類股房地產,代表性公司TOL、KBH及PHM亦早於去年8、9月間即看到重要高點。

觀賞連續劇,只看一集,往往還無法得悉全貌,同樣地觀察笨豬四國債信危機的影響,必須放在完整架構上,才能看出其關鍵之處。杜拜及笨豬四國的危機,不過是此次空頭市場伊始的開胃前菜,接下來空頭市場力道加深,更多危機將會逐步湧現。

債信危機後 歐盟的前景怎麼走?

至於笨豬四國主權債信危機,會不會衝擊歐盟的關係?回顧歐盟成立的歷史,這是二次世界戰後持續大多頭的結果,社會集體氣氛樂觀,慷慨、樂於分享及合作,歐盟才有成立的可能,這絕非政治人物主觀期待可以達成,因為那些政治人物恐怕都無法掌握自己兒女的言行,遑論是國際大事。反之在空頭市場時,社會氣氛悲觀保守,不樂於合作,甚至發生武裝衝突及戰爭,如1930年代的大蕭條,造成二次世界大戰。

從較短期的歷史來看(圖2),打從1987年歐洲單一法案生效開始,一連串歐盟的重大里程碑都是在多頭市場完成。反之於空頭市場時期,紛爭不斷,於2001~2003年空頭市場時,歐盟各國對歐洲憲法條約爭議不斷;於2009年3月股市低點時,《經濟學人》雜誌提及歐洲3大強國英、法、德領袖為各種拯救經濟的開支,傷透腦筋。

最值得一提的是,2003~2007年股市多頭市場時期,歐洲的集體氣氛甚至比1982~2000年多頭市場更加亢奮,更弱小的國家也被納入至歐盟中,分別是東歐10國(2004年),保加利亞及羅馬尼亞(2007年)。

於1982~2000年多頭市場是以科技公司的發展為主軸,強調創新及生產,然2003~2007年的多頭市場卻以消費性的房地產及金融投機為主,這兩段時期相較,股市投機標的品質的下滑,同樣地也反映在兩段期間歐盟新成員的品質。

此波空頭市場才啟,笨豬四頭即發生債信危機,傳言希臘向中國大陸求援,兜售250億歐元的國債,這令歐盟情何以堪,再者也顯示歐盟會員國之間關係的薄弱。不管最後到底是誰出手紓困希臘,一旦空頭市場的力道加深,歐盟各成員國恐怕自顧不暇,自掃門前雪,遑論協助其它國家。

金腳鐐的桎梏

歐盟27個國家中,目前有16國使用歐元。2004~2007年新加入歐盟的12國,其中4國已使用歐元,其他東歐國家的貨幣則盯住歐元,若情勢出現轉變,這些國家仍可自主性對貨幣政策應對,較容易與歐元脫鉤。不幸的是笨豬四國都是使用歐元,這四國因經濟惡化,卻無法自主性採取貨幣對策,一旦空頭力道加深,這四國的領導人面對內部的民意壓力,恐怕將與其他使用歐元的國家衝突不斷。

再者從過去的歷史,也可找到蛛絲馬跡。金本位制在1880~1910年代運作得很好,在1914~1918年世界大戰期間中止運作。當時執世界金融牛耳的英國,直到1925年才又回復金本位,但只撐了6年,到1931年9月就再度脫離,全世界的金本位制就逐漸崩潰了。

1914~1931年間,金本位制可說是多災多難。金本位制國必須公告幣值,例如1英鎊等於多少公克的純金。理論上,任何持有英鎊的人,都可以向英格蘭銀行換回公告價值的黃金;也就是說,金本位制是一種固定匯率制,英國在經濟衰退時,必須苦撐住這個匯率,目的就是要維持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徵:鈔票與黃金之間的自由(與強制)兌換。

英國的經濟實力衰落時,以凱恩斯為首的經濟學家,大力主張脫離金本位。他們認為1880~1910年代的金本位,確實給大英帝國帶來世界金融領袖的榮耀,但第一次大戰後,金本位反而成為英國的金腳鐐(golden fetters)。凱恩斯說:「很少英國人不想敲開我們的金腳鐐。」只要是金本位的國家,在1920年代都明顯感到金腳鐐的桎梏。兩次世界大戰之間(1918~1939),有60個國家是這個黃金俱樂部的會員。 

學界甚至有人認為金本位是1930年代大蕭條的原凶之一,如柏克萊經濟系的Barry Eichengreen的著作《金腳鐐》(Golden Fetters,1992)序言中指出:「1920年代的金本位,給1930年代的大蕭條鋪下了舞台。主要的原因,是金本位制提高了國際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美國經濟的不穩定,就是透過金本位制,散布到世界各地。金本位制把美國初期不穩定的衝擊放大,金本位制也是讓經濟穩定政策無法落實的主要障礙。由於金本位制的僵硬規定,使得經濟決策者無法防止銀行業倒閉,也無法阻擋金融恐慌的散布。基於上述的各項原因,國際金本位制成為世界性大恐慌的核心因素。基於同樣的原因,必須在放棄金本位制之後,經濟復甦才有可能。」

歷史重演 歐元的下一步?

對於Eichengreen的說法,我持保留態度,但關鍵是隨著股市崩盤、經濟蕭條,「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國際金本位在1931年9月(此時點,是在美國股市1932年7月低點之前)開始崩潰,各國貨幣的匯率各自浮動,原本關係較密切的國家,各自結合成貨幣圈,例如英鎊圈、馬克圈、美元圈、金本位核心圈。換言之,這就像人際關係,正常時開放互流,遇到危機就組成派系排外。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發出著名的預言,指歐元禁不起首次經濟危機的考驗。當前的歐元會不會像是昔日的金本位制,最後隨著股市下挫、經濟崩潰,而告瓦解?咱們拭目以待。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850.851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