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伊平.jpg 

權證的魅力與風險在於雲霄飛車般的大漲大跌,台灣上市櫃股票漲跌停板是7%,不過,在交易所掛牌的權證,幾乎天天都有翻倍行情上演。

 

權證是什麼?有人形容,買權證像是買樂透,以小搏大,只要幾百塊的資金,短短幾天便可能得到數倍的報酬率,但也有可能像把錢丟入水溝,「槓龜」後,手上的權證通通成「歸零膏」。

但若把權證形容成樂透,似乎又不太正確,一來權證可沒法像樂透一樣一夕致富,二來,樂透開獎數字全由老天決定,權證的價格則與連結的個股走勢有關。

舉例來說,凱基LD(05995)是檔追蹤裕隆(2201)股價變化的認購權證,裕隆2月9日時漲停,凱基LD當日也跟隨著裕隆大漲132%,若是「看得準」裕隆行情的投資人,透過權證下手可以多賺接近18倍。

由此可知,購買權證的首先要先問自己的便是,「不論看漲或是看跌,是不是對個股或指數後續行情有看法?」如果有的話,透過權證投資,是把你手上資金威力大增數倍的好工具。如果答案是「否」,哪麼買權證可能就真的像是買樂透彩。

權證是什麼?買進認購權證,代表你先付錢買入一個「權利」,跟券商訂下之後向券商買股票的契約。

假設約定好一檔股票半年後用15元買入,若是半年後股票漲到20元,你依舊可以用15元買到這張股票;但若是半年後股票只剩下10元,想必你不會願意用15元去買股票,這時候,花錢買下來的「權利」,就變得毫無價值了。

認售權證剛好相反,代表你跟券商約定價錢,未來可把股票賣給券商。

假設約定三個月後用10元賣股票給券商,三個月後股票下跌只剩下5元的價值,但因為你擁有賣股票的「權利」,你只要去市場上花5元買一張股票,就可用10元的價格賣給券商。

權證就是把這項「權利」放在交易所裡頭,每天都可以交易,權利的價值則會隨約定的價格、股價以及時間價值遞減等因素變動。

簡而言之,如果覺得股票會漲,那麼就要買進「認購權證」;如果覺得股票會跌,那麼就要選擇「認售權證」。

【2010/02/20 經濟日報】

 

王伊平.jpg 

去哪裡買權證?對於原本就有投資股票的人,買賣權證跟買賣一般股票的方式相同,先找到標的後,透過營業員或是網路下單即可。若是從沒買賣過股票的人,則必須先到券商開立證券帳戶才可以進行交易。

以寶來62(03051P)為例子,這檔權證是由寶來證券所發行,後面的62為其名稱,除用數字外,也可能是二碼英文,或是英數混合。03051P則是它的股號,依規定若是認售權證股號必須多加上一碼P,由此也可以判斷寶來62是一檔認售權證。

如何選擇權證?買進一檔權證,只要掌握「多空看法」、「履約價格」、「到期天數」與「隱含波動率」四大挑選條件,就可以輕鬆找到自己想要的權證。

確定多空方向後,接著要看這項權利約定價格,也就是「履約價」。以認購權證來說,如果股價不能超過履約價,等於權利毫無價值。

因此,若是履約價格為100元,現在股價卻才10元,股價從10元衝到100元談何容易,因此這個權利的價值也就不會太高了;但若是股價已經99元,距離100元只差了一步,這時候大家都知道這項權利就快要從「沒價值」變成「有價值」,投資市場裡頭的通則-當大家都知道的時候,自然價錢已經先行反應,也就賺不到太多報酬。

在權證市場裡頭,會用價內、價平與價外,來說明股價與履約價之間的關係。如果股價差距履約價10%,便叫作價外10%;如果是已經漲到超過履約價10%,則是價內10%,價平則是履約價與股價相當。

一般來說,從價外進入價內的階段,是投資權證槓桿倍數與報酬率最佳的階段。因此,選擇權證的時候,可從約為價外10%左右的權證挑起,如果對自己眼光極有把握,則可以挑選更為價外的權證,通常可以得到更物美價廉的選擇。

選定履約價的範圍後,接著要篩選「到期日」較佳的權證。所謂的到期日,就是這檔權證的壽命,壽命長的權證,像是年青人般,未來仍充滿機會與希望,達到履約價的機會也更高。

從權證的價格,可以推估該權證的「隱含波動率」,條件相當的權證中,隱含波動率越低的權證,代表價格越便宜。不過,除了便宜外,也得留意該權證過去的隱含波動率是否表現穩定,否則權證的隱含波動率出現下滑趨勢,則投資人可能「買得便宜,賣得更便宜」。

 


 

Step by step

舉例來說,券商發行以大吉利為標的權證共有三檔。王先生看好這檔個股「大吉利」未來行情可期,因此應該買進「認購權證」,「大貴43」屬認售權證,率先淘汰出局。

接著觀察「履約價」與「到期天數」,大富BY雖然距離價內僅有一步之遙,不過,卻僅有12天就要到期了,若是這幾天內行情震盪,很可能最後無法達成履約,權證就變成沒有價值。大利FT處於價外8.32%,若是未來股價從價外進入價內,可望享有不錯的槓桿報酬,此外,到期天數約有二個月,並不算太短。

最後觀察大利證券,過去幾檔權證的隱含波動率都維持得頗為穩定,是值得信賴的權證發行商,對於看好大吉利的王先生來說,大利FT應該不錯的權證投資選擇。

到期日≠最後交易日

權證的到期日,不等於最後交易日,需要把到期日提前二個工作天,才是最後一天可以交易的日期。因此若買進到期日仍有三天的權證,實際上只有一天可以進行交易了。

【黃俊苔 2010/02/20 經濟日報】

 

王伊平.jpg 

 

另類當沖 散戶新招

權證市場去年實施造市制度,權證流通量大增,因此,儘管權證市場還未開放當日沖銷,但從去年開始已有不少精明的散戶開始採取先進一大筆部位,視行情波動不斷丟出部位的另類當沖法。

權證商品還沒開放當日買進後立即賣出,但權證市場的投資人卻另有對策,部分權證市場投資人會先選擇個股,看多一口氣買進數百張認購權證,只要股價一有波動,立刻賣出再買進,也形同當沖。

權證發行商指出,這樣的現象在權證市場很普遍,主要以單價相對高的權證及接近價平左右的權證為多,因為連結的現貨股價在將進入履約價之際,價平權證的槓桿比例最大,因此只要股價稍微波動,連結權證的敏感度會更高,最適合當沖。

高價權證的因為交易成本比率相對低,當沖起來相對容易,假設一檔權證為2元,買價為2元、賣價為2.02元,投資人手上已有部位要先賣掉再買回來,以買賣價差來看,僅占成本的1%,因此只要買賣價差超過1%,就可以利用手上的部位先賣再買當沖賺價差,但1元的權證同樣價差成本就要2%,機會就會比較少。

投資人看準個股股價走勢不僅是要賺波段,短線波動不賺白不賺。權證發行商提醒,投資人選股時,還是必須要有把握,否則買進一張2元權證的500張,還是要拿出高達100萬元的資金,要是買進認購權證趨勢看錯,損失也相當可觀,仍舊有股價下跌的跌價風險。

散戶在權證市場展開另類的當沖模式,也充分顯現出目前權證市場的流動性已經相當高,才能讓投資人先進手上一缸子部位後,後續還能順利出脫。

【記者賴育漣 2010/02/20 經濟日報】

 

王伊平.jpg 

香港最火熱的牛熊證商品,最快今年也可以在台灣買賣。牛熊證為深度價內商品,漲跌幅可完全複製走勢,較為簡單,只要以現貨概念操作即可,預料將為權證量能掀起另一波高潮。

權證為衍生性金融商品,看多買進認購權證、看空買進認售權證,但因為有時間價值、槓桿倍數及隱含波動率等影響,讓權證商品的走勢會與現貨有差異。

市場認為,影響權證價格因素複雜,是不少投資人對權證市場卻步的原因。

牛權證與熊權證是為價內權證,權證價格漲跌幅隨現貨波動,若看多買進牛證,現股上揚3%,牛證就會上漲3%,複製現貨的波動幅度,就是市場所謂Delta 1的商品,對投資人來說,簡單易懂。

目前的權證,漲幅未必與現貨一致,甚至還會反向走勢。

舉例來說,價外認購權證在現貨價格漲到接近履約價時,單日權證可能上漲倍數況;有時買進認購權證,現貨明明上漲、權證卻跌。

因此,市場認為,牛熊證上市後,對散戶來說,等於是支付更少的資金參與現股的漲跌,只要看個股的趨勢,不需了解什麼是隱含波動率、什麼是槓桿倍數等,概念與現貨更為貼近。

券商認為,權證發行商認為牛熊證發行後,對於權證市場交易量的提升將有大幅助益。

原本預估牛熊證在年中或第三季就有機會推出,但目前卡在牛熊證除了履約價外,還會設定一個停損的價格,若現貨股價觸及停損的價位,就會被迫停損出場。

舉例來說,以一檔的股價為100元,某檔看多的牛證設定80元的觸價出場價格,該檔股價跌至80元價位後就會被迫停損出場。

目前的爭議點在於,80元為觸價出場的價格,但個股當日最低股價可能為79.5元,投資人的牛證在80元就被迫出場,但國外的慣例都是以當日最低價為結算價,主要是因盤中觸價,發行商要即時砍掉手上的股票避險部位,可能有困難,因此究竟是用甚麼價格結算,目前還在評估。

市場認為,在國際慣例下,最主要著重投資人事前的風險告知,若可以讓投資人在買賣前了解牛熊證停損觸價,將以當日最低價結算,投資人也可以接受,應該就不至於有太多糾紛,也能順利讓牛熊證這個新商品順利上市,讓投資人有避險及投機的新商品可選擇。

 


 

閱報秘書/牛熊證

牛熊證(Callable Bull/Bear Contracts, 簡稱CBBC)是一種結構性商品,不需支付股票的全數金額,就可以追蹤股票的表現。

牛熊證與認股權證相似,但架構更為簡單,不需像權證還要考慮隱含波動率、槓桿倍數等因素。若看好標的會上漲,就可買進牛權證,看跌就買進熊權證,牛熊證連結的現股或是指數漲跌1%,牛熊證就可獲利1%。

牛熊證的另一特色是設有強制收回機制,只要相關資產價格觸及收回價,即使該證還未到期,也會即時被強制收回,投資人因而會損失部分甚至全部投資金額,這點跟先前銀行代銷部分連動債,設立的提前出場條件相似。

 

【經濟日報╱記者賴育漣/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