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300.jpg 

手機應用程式 軟體工程師的樂透夢

iPhone應用程式創造了一年半內高達三十億次的購買下載量,造就了眾多的百萬富豪,儼然成了軟體工程師的夢想樂園。台灣的軟體開發業者也正前仆後繼地投入,到底成績如何?

一部電腦、一台iPhone,加上高超的程式功力與天馬行空的創意,你,可能就是下一個iPhone App百萬富翁。

什麼是App?就是應用程式application的縮寫,自從蘋果公司將iPhone軟體商店命名為App Store之後,這個字已成了各類應用程式的代表。一月下旬,蘋果公司公布過去一年半全球用戶在App Store的購買下載次數,累積已高達三十億次,上架的App多達十四萬款,這個擁有超過七千五百萬名使用者(含iPod Touch影音播放器與iPhone)的市場,造就了上百名富翁。

陶笛程式讓史丹佛教授成富翁

最新的案例莫過於近來高居美國、台灣付費遊戲下載冠軍的Doodle Jump,讓遊戲主角靠著跳、跳、跳破關,素人手繪畫風加上容易上癮的遊戲設計,創造了在短短一個月內下載近百萬次的創紀錄佳績。截至一月下旬,Doodle Jump累計被購買了一八五萬次,以定價○.九九元、與蘋果七三拆帳計算,開發Doodle Jump的Lima Sky公司靠著這款軟體已進帳一二八萬美元,換算台幣達四千多萬元!這款遊戲的微軟、Google等其他軟體平台開發權也已經高價賣給大公司,而該公司全部員工,竟只有一對年輕兄弟!

知名的iPhone陶笛吹奏程式Ocarina,被下載超過一七○萬次,是由史丹佛大學助理教授Ge Wang所發明。從沒想過要創業的他,與朋友合創Smule公司在App Store初試啼聲,靠著這款遊戲進帳破百萬美元,更在去年十二月得到創投八百萬美元資金,累計至今已從創投手中取得一三七○萬美元資金。

這類的故事不勝枚舉,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雜誌就以「靠著寫寫iPhone小軟體,你家小孩可能默默在臥室賺百萬美元!」來形容iPhone App的開發熱潮,「App在手,希望無窮!」讓App Store簡直就成了iPhone軟體開發者的樂透夢,就連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自己也感到很不可思議:「這輩子從沒看過像iPhone App這樣瘋狂下載的事情!」

台灣是否也可能出現銷售破百萬的本土App?翻開台灣App銷售排行榜,雖然被不少外國軟體給占據,不過,依然有許多本土程式開發者推出優秀作品,在銷售榜上異軍突起。

蘋果的iPad正式推出,從剛公布時專家的「吐槽」,到用過後的驚豔,認為會改變筆電生態。這家四十四年前愚人節成立的公司,經歷幾番風雨浮沉,至今仍能引領風騷,堪稱企業界的傳奇。

     在個人電腦誕生、成長並蔚為風潮的四十幾年,有兩個最失敗、痛失PC最肥美的果實|IBM與蘋果;但也有兩個企業狠吞了這塊肥美的果實|微軟與英特爾。

     PC問世時,IBM早已是電腦界的龍頭老大,不過,其主力在大型電腦,而且是賣硬體為主,它根本看不起PC這個「小玩意」,沒有意識到其可怕的成長力。因此,把PC最重要的大腦CPU(中央處理器)給英特爾做,軟體則是微軟的DOS。英特爾與微軟聯手,加上有「台灣公司」眾多的硬體廠商支援,造就了其延續數十年的「INTEL霸權」。

     IBM當然因此經過很慘的歲月,大型電腦下滑、PC上揚,IBM曾經歷過嚴重虧損的歲月,最後請來賣食品的葛斯納任執行長,把公司改造為以提供「軟體服務」的公司,才重新活過來。

     蘋果在PC萌芽時,曾搶下第一桶金,麥金塔系統的穩定、優美,相較於微軟DOS(有人稱其為笨死)的醜陋、難用,勝負幾乎不言可喻。不過,最後卻是蘋果節節敗退,微軟高奏凱歌。

     原因呢?因為蘋果決定採封閉系統,提供的是ALL-IN-ONE的解答,軟體與硬體一起賣,連CPU都焊死在主機板上,不能隨顧客需要調整更換;蘋果的作業系統,雖然「棒透了」,但只能在蘋果電腦上跑。微軟席捲市場,蘋果的市佔率只剩個位數。當微軟站穩腳步,開始「效法」蘋果推出圖形界面的作業系統WIN 3.1及之後造成風潮的WIN95時,嘿,已晚了蘋果十多年哩,不過,勝利還是屬於微軟,成敗重點不在技術高低、產品好壞,而在商業策略。

     到上個世紀末,眼看蘋果搖搖欲墜了,蘋果才請回原本已被掃地出門的創辦人賈伯斯,他回來做的第一作事,是「承認現實」,讓蘋果的作業系統也能跑微軟的「OFFICE」,此舉還曾讓蘋果的「信徒」大為不滿哩。穩住核心的PC市場後,隨後推出的iPod、iTunes、iPhone一直到今日的iPad,都造成風潮,蘋果的股價也直直上升,市值已逐漸追上微軟了。

     有人認為蘋果後期的成功是因為有「好產品」,其實,這種詮釋並不正確。好的產品也會被爛產品打敗,蘋果一直都有好產品,但成敗互見;早期的失敗,在其與市場與趨勢作對,採封閉系統,雖然好用但太貴了;用的人少,軟體開發廠懶得搭理你,能跑的軟體少,消費者興趣當然更低。後期的成功,則反其道而行,不僅採開放系統,同時為消費者找到「完整的解答」,不論要下載音樂、電子書、上網,它都提供完整且方便好用的方式。

     在評論iPhone時,富比士就認為真正突破性的發展,是iPhone內的軟體將開放給所有軟體研發商設計,讓他們可以自行研發適用手機的應用軟體,並供已經購買iPhone的人免費下載使用。

     對大部份使用者而言,微軟視窗只是「不得不用的工具」;蘋果則以其開發產品與型塑品牌的能力,培養出一批批的追隨者,也寫下一頁頁的傳奇。

 

iPhone應用程式創造了一年半內高達三十億次的購買下載量,造就了眾多的百萬富豪,儼然成了軟體工程師的夢想樂園。台灣的軟體開發業者也正前仆後繼地投入,到底成績如何?

一部電腦、一台iPhone,加上高超的程式功力與天馬行空的創意,你,可能就是下一個iPhone App百萬富翁。

什麼是App?就是應用程式application的縮寫,自從蘋果公司將iPhone軟體商店命名為App Store之後,這個字已成了各類應用程式的代表。一月下旬,蘋果公司公布過去一年半全球用戶在App Store的購買下載次數,累積已高達三十億次,上架的App多達十四萬款,這個擁有超過七千五百萬名使用者(含iPod Touch影音播放器與iPhone)的市場,造就了上百名富翁。

陶笛程式讓史丹佛教授成富翁

最新的案例莫過於近來高居美國、台灣付費遊戲下載冠軍的Doodle Jump,讓遊戲主角靠著跳、跳、跳破關,素人手繪畫風加上容易上癮的遊戲設計,創造了在短短一個月內下載近百萬次的創紀錄佳績。截至一月下旬,Doodle Jump累計被購買了一八五萬次,以定價○.九九元、與蘋果七三拆帳計算,開發Doodle Jump的Lima Sky公司靠著這款軟體已進帳一二八萬美元,換算台幣達四千多萬元!這款遊戲的微軟、Google等其他軟體平台開發權也已經高價賣給大公司,而該公司全部員工,竟只有一對年輕兄弟!

知名的iPhone陶笛吹奏程式Ocarina,被下載超過一七○萬次,是由史丹佛大學助理教授Ge Wang所發明。從沒想過要創業的他,與朋友合創Smule公司在App Store初試啼聲,靠著這款遊戲進帳破百萬美元,更在去年十二月得到創投八百萬美元資金,累計至今已從創投手中取得一三七○萬美元資金。

這類的故事不勝枚舉,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雜誌就以「靠著寫寫iPhone小軟體,你家小孩可能默默在臥室賺百萬美元!」來形容iPhone App的開發熱潮,「App在手,希望無窮!」讓App Store簡直就成了iPhone軟體開發者的樂透夢,就連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自己也感到很不可思議:「這輩子從沒看過像iPhone App這樣瘋狂下載的事情!」

台灣是否也可能出現銷售破百萬的本土App?翻開台灣App銷售排行榜,雖然被不少外國軟體給占據,不過,依然有許多本土程式開發者推出優秀作品,在銷售榜上異軍突起。

740_S.jpg 

近來最當紅的,莫過於甫推出一個月就下載超過一萬次的PaPaGo! Taiwan導航程式,以當時打折後售價九.九九美元計算,換算拆帳後短短一個月就有二百萬元台幣進帳。而蒙恬推出的名片王也不遑多讓,軟體於去年第四季在台、日、韓等地上線,雖然售價高達一九.九九美元,單季已貢獻約十五萬美元,換算台幣達四八○萬元,今年二月底至三月初的對折促銷活動中,預計還會帶來新高銷售數字。

然而,歐美軟體開發者實力堅強,想要在十多萬個App中出頭天並不容易,台灣App程式開發者的機會在哪裡?業者認為,遊戲、音樂、工具軟體,最有機會成功的發展領域。(全文未完 更多內容請看341期財訊雙週刊)

  • 文/蔡靚萱
  • 財訊
  • 2010-03-04
  • 第341期
  • image.jpg 

     

    蘋果的iPad正式推出,從剛公布時專家的「吐槽」,到用過後的驚豔,認為會改變筆電生態。這家四十四年前愚人節成立的公司,經歷幾番風雨浮沉,至今仍能引領風騷,堪稱企業界的傳奇。

         在個人電腦誕生、成長並蔚為風潮的四十幾年,有兩個最失敗、痛失PC最肥美的果實|IBM與蘋果;但也有兩個企業狠吞了這塊肥美的果實|微軟與英特爾。

         PC問世時,IBM早已是電腦界的龍頭老大,不過,其主力在大型電腦,而且是賣硬體為主,它根本看不起PC這個「小玩意」,沒有意識到其可怕的成長力。因此,把PC最重要的大腦CPU(中央處理器)給英特爾做,軟體則是微軟的DOS。英特爾與微軟聯手,加上有「台灣公司」眾多的硬體廠商支援,造就了其延續數十年的「INTEL霸權」。

         IBM當然因此經過很慘的歲月,大型電腦下滑、PC上揚,IBM曾經歷過嚴重虧損的歲月,最後請來賣食品的葛斯納任執行長,把公司改造為以提供「軟體服務」的公司,才重新活過來。

         蘋果在PC萌芽時,曾搶下第一桶金,麥金塔系統的穩定、優美,相較於微軟DOS(有人稱其為笨死)的醜陋、難用,勝負幾乎不言可喻。不過,最後卻是蘋果節節敗退,微軟高奏凱歌。

         原因呢?因為蘋果決定採封閉系統,提供的是ALL-IN-ONE的解答,軟體與硬體一起賣,連CPU都焊死在主機板上,不能隨顧客需要調整更換;蘋果的作業系統,雖然「棒透了」,但只能在蘋果電腦上跑。微軟席捲市場,蘋果的市佔率只剩個位數。當微軟站穩腳步,開始「效法」蘋果推出圖形界面的作業系統WIN 3.1及之後造成風潮的WIN95時,嘿,已晚了蘋果十多年哩,不過,勝利還是屬於微軟,成敗重點不在技術高低、產品好壞,而在商業策略。

         到上個世紀末,眼看蘋果搖搖欲墜了,蘋果才請回原本已被掃地出門的創辦人賈伯斯,他回來做的第一作事,是「承認現實」,讓蘋果的作業系統也能跑微軟的「OFFICE」,此舉還曾讓蘋果的「信徒」大為不滿哩。穩住核心的PC市場後,隨後推出的iPod、iTunes、iPhone一直到今日的iPad,都造成風潮,蘋果的股價也直直上升,市值已逐漸追上微軟了。

         有人認為蘋果後期的成功是因為有「好產品」,其實,這種詮釋並不正確。好的產品也會被爛產品打敗,蘋果一直都有好產品,但成敗互見;早期的失敗,在其與市場與趨勢作對,採封閉系統,雖然好用但太貴了;用的人少,軟體開發廠懶得搭理你,能跑的軟體少,消費者興趣當然更低。後期的成功,則反其道而行,不僅採開放系統,同時為消費者找到「完整的解答」,不論要下載音樂、電子書、上網,它都提供完整且方便好用的方式。

         在評論iPhone時,富比士就認為真正突破性的發展,是iPhone內的軟體將開放給所有軟體研發商設計,讓他們可以自行研發適用手機的應用軟體,並供已經購買iPhone的人免費下載使用。

         對大部份使用者而言,微軟視窗只是「不得不用的工具」;蘋果則以其開發產品與型塑品牌的能力,培養出一批批的追隨者,也寫下一頁頁的傳奇。

     

  • 2010-04-05
  • 中國時報
  • 【呂紹煒】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