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雜誌.jpg 

賺錢竅門之一是,人賣我買,人買我賣。換言之,為了賺錢,我們必須違反潮流,為他人所不為。採行和群眾相反的路線很難,因為我們天生想要從眾─我們希望成為群體的一分子

 訣竅一:與眾不同

 賺錢竅門之一是,人賣我買,人買我賣。換言之,為了賺錢,我們必須違反潮流,為他人所不為。

 採行和群眾相反的路線很難,因為我們天生想要從眾─我們希望成為群體的一分子。一項研究發現,社會孤立產生痛苦。這項研究讓三個人玩電腦上的拋球遊戲,其中一人坐在腦部掃瞄器內。接受腦部掃瞄者被告知另外兩人也是真人,但其實他們是實驗者控制的假人。

 該實驗觀察人腦在兩種情況中的反應,一是被團體接納,另一是遭團體排斥。在第一種情況,受試者參加遊戲,經常接到虛擬的球。在第二個情況,兩個假人互相拋球,球在兩人之間傳來傳去,就是不傳給受試者。

 社會孤立對受試者造成痛苦。事實上,腦部掃瞄顯示這種痛苦與肉體痛苦有相同的腦電波模式。所以當我們表現得與眾不同時,必須克服自己想融入群體的人類慾望。

 這項實驗顯示另一個值得玩味的模式。運用較多認知能力的受試者,感覺較少痛苦。確切來說,前額葉皮質活化程度較高者,其腦部處理痛苦的核區活化程度也較低。

 訣竅二:採取不分泌多巴胺的投資行動

 另一個賺錢竅門是,買過去表現不佳的投資,賣過去表現良好的投資。我們貴為人類,卻仍和其他動物一樣,有「再來一次」的腦核區。如史金納的著名理論所言,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傾向於重複受獎勵的行為。因此,史金納的「刺激?──?反應」系統導致我們偏愛曾經獲利的投資,痛恨曾經害我們賠錢的投資。

 

當我們採取從前有效的行動時,腦部實際上分泌大量多巴胺,使我們產生愉悅感。在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Who Moved My Cheese?)中,兩位作者史賓塞.強森(Spencer Johnson)和肯尼斯.布蘭查德(Kenneth Blanchard)抓到此事的精髓。在一成不變的世界,尋找乳酪最好的方法是,重返上次發現它的地點。但在變化無常的世界,尋找乳酪最好的方法是去新的地方找。

 

金融市場是採用「刺激──反應」程序最惡劣的環境。大多數人正因為迷戀過去贏家,而傾向於買已上漲的投資,而非將要上漲者。因此,為了做正確理財決定,必須抗拒曾令我們情緒滿足的投資,做完全相反的事。為了賺錢,必須戒除多巴胺癮(至少在這個人生領域),運用我們的認知能力去控制我們的行為。

 

願意聽從勸告降低財務風險的人,必須拋棄上一代無往不利的做法,改採完全相反的路線。

 

訣竅三:擬定一個情緒上切實可行的理財計畫

 

第三個賺錢竅門是,了解自己的極限,並擬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理財計畫。

 

柏拉圖對話錄《蘇格拉底申辯篇》(Apology of Socrates)中,德爾斐神示所的神使說,蘇格拉底是「世上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知道自己的缺點,於是問,「這怎麼可能?」他四處尋訪比他聰明的人,與一位公認絕頂聰明的人對話後,蘇格拉底做出結論,「我不認為我們兩人有誰了解真正的善與美,但我比他聰明,因為他不懂卻自以為懂;我既不懂也不認為我懂。」

 

柏拉圖認為蘇格拉底是最聰明的人,正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缺點。同樣的,成功的投資人必須知道自己非理性。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人有時能執行完美無缺的理財計畫。例如,一九八七年一位麻州人(他不願公布姓名)以一股十五點七五美元(約新台幣五百零四元)的價格買進一千股EMC。他一直沒賣這些股票,十三年後他的股份變成四萬八千股(因為股票分割),每股值一百多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兩百元)。

 

十三年來,這位投資人耐心守著他的利潤不賣,直到一萬六千美元(約新台幣五十一萬兩千元)的本金變成將近五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相反的,大多數投資人犯了太快收割利潤及抱著虧損不放的錯誤。

 

即使傑出的投資人也常犯太快賣掉贏家和從不賣輸家的毛病。小弗雷特.施韋德(Fred Schwed, Jr.)在一九四○年他的投資經典著作《客戶的遊艇在哪裏?》(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中寫道,「當一位偉大、睿智的金融家過世時,遺囑執行人翻他的保險箱,通常會找到一堆最沒指望的證券,穩當地藏在保險箱最底層,發行這些證券的公司名字早已被人遺忘。」

 

上述EMC持股人何以能夠抗拒獲利了結的誘惑?他根本忘了他擁有股票。他最初買進三千股,賣掉兩千股。他忘記自己還持有一千股,直到政府機構通知他,他才知道他的帳戶「沒有動靜」。

 

除非我們能同樣忘記自己的投資,否則我們必須預期自己的弱點。投資人常犯的毛病是,先制訂一個「完美」計畫,然後在正好錯誤的時機做出情緒化的交易。因此,我在自己的低風險理財計畫中,保留足夠的錢投資於股票,用來打發蜥蜴腦(古老而無意義的思考程序)。每個人應設計一個適合自己的理財計畫,預期非理性的時刻,採取先發制人的措施。

 

訣竅四:意志堅定地執行計畫

初中時,朋友保羅參加校運會六百碼賽跑(最長距項目)。他的競爭對手是吉姆,是個校園惡霸,頗有勢力。我們這群朋友迫切希望保羅贏得比賽,賽前幾分鐘,全聚集在他身邊幫他打氣。

 

保羅知道這場比賽攸關他的所有朋友,以及整個校園的社會秩序。他嚴肅和冷靜地對我們說:「如果我一開始落後,不要緊張,我的策略是最後再迎頭趕上。別擔心,我一定贏。」

 

這場比賽總共跑三圈,如保羅事先警告的,跑完一圈後,他似乎無可救藥地落後。吉姆自信勝券在握,開始得意忘形,邊跑邊向群眾中他的惡霸同夥打招呼。到了最後一圈,保羅突然加速,輕易超越疲態畢露的保羅。

 

凱因斯說,市場持續非理性的時間往往比投資人保持清醒的時間久。因此,投資人想從非理性獲利,必須預期在比賽中落後很久。當然,目標是長期賺更多錢,而不是「領先」一會兒。

 

一九九○年代後期,連股神巴菲特都必須忍受奚落,因為他拒絕買泡沫股。巴菲特避免估價過高的股票,而那些股票在泡沫破滅前變得更加昂貴,他因此錯過了稍縱即逝的獲利機會。很多人斷言巴菲特「寶刀已老」。巴菲特超乎常人的堅強意志,使他能夠擇善固執,獲得最後勝利。和大多數人不同,他從來不偏離自己的計畫。

 【文/Terry Burnham;譯/朱道凱】

【完整內容請見《講義雜誌》2010年3月號】

 

20歲的成功聖經.jpg 

作者:本田有明
譯者:張漢宜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82073
裝訂:平裝

做到這50個撇步,你就成功了!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即將或剛剛踏出校園,人生蓄勢待發,對未來滿懷憧憬,卻也充滿迷惘與不安。揚帆待啟航的小舟,不知該把方向對準何方,也難以預料前方風和日麗背後潛藏的暴風狂雨。

  在這本書中,本田有明並不是以「老師」的姿態,而是像一個「學長」,跟年輕朋友分享他以前走過的路、學到哪些經驗,並提出具體建議,讓年輕人在人生路上少走一些冤枉路,但也學會不要怕摔跤,因為,每一次的磨難與挫敗,都是讓自己更加成長茁壯的養分與契機。

  本田有明在書中以一個故事做為比喻:有個貧窮的年輕人,以尋找「永恆之花」為目標,一步一步地走在崎嶇險峻、迷霧重重的路上。年輕人靜靜等待,只要找到「永恆之花」,將它摘下,他就能變成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心中,都描繪著一朵屬於自己的「永恆之花」。然而,要找到「永恆之花」,你必須先把自己準備好,有方法、有步驟、有方向,才不必浪費時間、多走冤枉路,而能比別人更有效率、更快找到自己的「永恆之花」。

  這些方法,就在書中的五十個項目中。這五十個項目,涵蓋了人生與職場寧遇到的問題與解決之道,每一項都淺顯易懂且確實可行,最重要的是必須有執行力,而不是看一看、知道了就算數。

  揚帆啟航的小舟,放眼藍天碧海,四目皆是好風景。然而,當狂風巨浪襲來,該如何掌穩舵、握緊槳,撐過風雨,不在黑夜迷失方向,你會需要羅盤與航海圖。《二十歲的成功聖經》正具備了這樣的功用。

作者簡介

本田有明(Ariake Honda)

  一九五二年生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慶應義塾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社團法人日本能率協會任職,歷任經營事業本部、情報開發本部,並擔任部長。一九九六年開始從事人力教育顧問,在能力開發、經營教育的顧問工作之餘,也從事演講、寫作,著書多有關哲學與闡述人生的主題。著作包括《提升工作競爭力的100個方法》、《活化工作的論理思考》、《咪咪與莉莉:哲學的冒險》、《闡述人生的名著選讀》等。

譯者簡介

張漢宜

  政大新聞系畢,曾任職於《聯合報》、《自由時報》、《e天下》雜誌,現任《天下雜誌》資深研究編輯。曾赴日本專訪話題人物宮崎縣長東國原英夫、橫濱市長中田宏,以及NTT DoCoMo、Yahoo! Japan、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Soft Bank等多家日本知名企業。日文譯作包括《她,10歲就想要創業》、《棒球小子》,皆由天下雜誌出版。

 

 

20歲的成功聖經.jpg 

推薦序
作者序

第一章 找尋自己生活方式的九大戰略
1. 「找尋自我」的法則→正視自己,別再撒嬌了
2. 現在,就從這裡開始→磨練「努力的才能」
3. 自我實現,沒有限制→好好思考自己要選擇、捨棄什麼
4. 島耕作還是流浪漢?→想想自己十年後的樣子
5. 這就是終極的成功哲學→把拿破崙?希爾的話刻在心裡
6. 靠自己,還是藉助他力?→以第三種選擇快速培養能力
7. 對於「天職」的思考觀點→努力工作才能開拓人生
8. 以成為「專家」為目標→從目標設定、自律訓練、計畫實行做起
9. 向夏目漱石挑戰!→想想自己到底為何而活

第二章 實現夢想的八個方法
10. 「運氣」是靠自己推動的→向「無論怎樣都很順的人」學習他的習慣
11. 讓「夢想」具體成形的方法→在名片中表現理想的自己
12. 向「六本木族」可以學些什麼→分析成功的故事
13. 我可以做到○○!→確認自己擁有的能力
14. 從相對目標改成絕對目標→明確決定自己的價值基準
15. 從「一日一行」開始→打造自己專用的個人盤點清單
16. 時時更新自己的紀錄→與其跟別人比較,不如向「下一個自己」挑戰
17. 「人」是最珍貴的資產→描繪你的人脈網絡圖

第三章 如何嶄露頭角的九個心得
18. 辦得到的人就是這裡不一樣→擁有「高水準表現」條件
19. 尋找「人生導師」→從人的身上學習貪欲的教訓,可促進自我成長
20. 關鍵字就是「討人喜歡」→成為「無論做什麼都不會讓人討厭」的人
21. 「三謝」的力量→常把「感謝」、「謝罪」、「辭謝」掛在嘴邊
22. 「手口足」的三建議→手勤勉做、口認真說、腳奮力走
23. 掌握這樣的思考法→無論何時都能運用的「三點思考」
24. 以「現在價值」決勝負→把自我評價提高到最大化
25. 「氣氛製造者」就是你→從自己開始率先改變氣氛
26. 不要成為「社內尼特族」→確實掌握同世代的現狀

第四章 輕鬆渡過職場難關的八個祕訣
27. 磨練你的「速攻力」→成為搶第一的那個人
28. 別被工作追著跑→成為「八○對二○法則」的主人
29. 以笑容面對工作→下工夫讓工作變得有趣又好笑
30. 上司沒什麼好怕的→無論跟什麼樣的上司都能學到東西
31. 真正的評價不在三姑六婆的嘴上→責備別人不如反求諸己
32. 思考「還沒」哲學→「發展中的個人」的自覺與自負
33. 換工作?等一下!→以「在位子上坐定三年」為目標
34. 抱著必死的決心拚三個月→自己動起來,才能找到活路

第五章 豐富心靈生活的八個習慣
35. 過著合乎自己能力的生活→不隨波逐流的堅實生活
36. 身體是最重要的資本!→保持運動習慣,頭好壯壯
37. 揚起生活的旋律→打造振奮精神的場所
38. 要注意「輕度憂鬱」→心裡覺得疲倦時,檢查一下自己
39. 當機立斷的竅門→活用決定事情的關鍵
40. 飲酒場合的交際術→預防「酒場失敗」的方法
41. 說壞話的藝術→評論別人之前,自己要先確立方針
42. 戀愛與結婚的不敗之道→成為「傾向與對策」的高手

第六章 更上一層樓的八個想法
43. 莫忘初心→從「一個人的計劃」開始
44. 準備好「我的信條」→打造自己相信的人生羅盤
45. 向最佳的哲學挑戰!→挑戰笛卡兒的經典《方法導論》
46. 「花樣星期五」該怎麼過?→好好思考運用星期五晚上
47. 為自己投資→用自己的荷包讓自己成長
48. 加分思考法,就從嘴巴開始→每天至少一次,從口中說出活力充沛的話
49. 辦得到的人有意外的共同點→勤於筆耕的人容易成功
50. 讀書才能成就一個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要讀完這七十七本書

推薦序一

把握年輕,迎向無限可能的未來∕詹文男

  繼尼特族 -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現象引發各國社會討論之後,台灣最近也出現一個流行的新詞彙,叫做『三低族』。

  所謂三低,乃指越來越多年輕人求職的目標變成薪水、職位不計較多低,且企圖心更低的狀況。有人擔心,若尼特族以及三低族群數量持續成長,長期將讓台灣競爭力大幅衰退。

  姑且不論以上現象是否為真,但可以確定的是,現代年輕人雖然出生在台灣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年代,卻畢業在全球經濟遲緩的年代,所面臨的挑戰與內心的徬徨不言可喻。雖然現今大學之門廣開,學習進修機會增多,但年輕人對其所受之大專教育似乎沒有甚麼信心,多數認為自己的競爭力不僅不如新加坡與南韓,甚至也不如中國大陸。

  持平而言,台灣年輕人的競爭力並不如上述般悲觀,而且多元豐富的文化與民主開放環境的陶冶,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創意與想像,這是他們所擁有的優勢。但也因為成長在經濟無虞的年代,也養成了一些不太務實的習慣,在職場上眼高手低,雖然對自己有期待,但又不願意捲起袖子務實地從基層做起。

  在渾沌的經濟發展年代,年輕人要想有所作為,其實是做得到的。只要願意做一些改變。例如試著對自己多一點要求,少一點菲薄;待人多一點誠懇,少一點抱怨;處事多一點用心,少一點敷衍;學習多一點認真,少一點偷懶;對前景多一點樂觀,少一些沮喪,這些都有助於年輕人在職場上有所發展。

  上述提醒,看來好似老生常談,但回歸基本面思考,知道就做得到嗎?許多觀念是很簡單,但要融入日常生活又是如此的困難,原因就在是否掌握了實踐的方法與訣竅。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部所出版的『我二十歲了﹐我要做成功達人』此書,就是提供讀者如何有效實踐的一些指引:包括如何尋找自我、如何在職場嶄露頭角、如何度過低潮與難關、如何養成豐富心靈生活的好習慣,以及如何更上一層樓等等。

  有別於坊間勵志書籍只重觀念的介紹,此書不僅有觀念的導引,更有執行的步驟與技巧。所謂築夢踏實,此書不僅幫助讀者重新夢想,也帶給讀者如何行動的具體作為與方法。對未來感到徬徨,不知前途何在?或者對自我有期許,但不知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年輕人,此書絕對值得一看;而對於已經有所方向,想要自我突破的讀者,相信此書亦可成為你邁向成功旅程中最好的軍師與夥伴。

(作者現任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

推薦序二

十年後的你,是島耕作還是流浪漢?∕許書揚

  這句話或許正點出了現階段日本年輕族群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以及生活的型態。

  以往日本社會普遍的期望正如《島耕作》系列漫畫的主角,忍受繁複艱辛的求職過程,並在公司組織裡頭埋頭苦幹一步一步地往上攀升。曾幾何時,愈來愈多的年輕世代捨棄這種看似順遂的上班族之路,轉而追逐夢想過著四處打工、自在悠遊的生活,有的甚至變成只依靠父母什麼事都不做的「尼特族」。

  當然這種跳離正軌的生活方式,無法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不可否認的,許多的年輕世代對於自己未來藍圖的實踐,有著不同於以往傳統價值觀的思考模式,在心態上也面臨著某些轉變。

  前不久,一位即將畢業於台大電機系的年輕朋友與我聊到他未來的發展。他知道我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經驗,因此想知道以他的學歷背景,畢業之後工作的前景如何?對於一位即將從台灣最高學府最熱門科系畢業的年輕人而言,他的未來比其他人存在著更多的可能。我對他侃侃而談聊到配股分紅大家擠破頭都想進的高科技龍頭企業,也提醒他在這種高收入高福利的公司工作也勢必需要付出相對的時間與精力。只見他搖搖頭對我說︰「可是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有更多時間可以給自己也陪伴家人。」

  最近也有一位朋友拜託我輔導他即將研究所畢業的小孩。原因是他計劃在取得化工碩士之後前往非洲某個國家投入非營利組織的慈善事業一、兩年,擔任國際義工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並且藉此累積不同的人生經驗。

  當下的我對於這些年輕人的想法與行徑的確很吃驚!同樣是二十歲世代的成長階段,當我們這些四五年級生為了一餐飯飽汲汲營營的時候,現代的年輕人所思考的看似簡單卻又複雜許多。或許他們陶醉在一種自我追求的浪漫氛圍裡,又或許他們是真的勇於做自己,想去嘗試並期望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不管如何對於追求自我實現、努力朝向成功之路邁進的二十歲年輕世代而言,還有其他期許自我突破不斷超越自己的所有朋友們,我覺得這本書都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它會引導你如何將找尋自我的幻想思緒轉換成具體思考的方向。傾聽別人觀察自己,不管是「打造自己未來的名片」、或是「重新思考屬於自己的關鍵字」,擺脫負面思維的限制你會知道唯有意志堅定、學習認清自己並且實際付諸行動去實踐的人才能真正且完整而具體地畫出自我實現的輪廓。

  如果你正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即使在生活上或是工作職場遭逢許多的關卡,但仍期許自我提昇的話,閱讀這本書將能提供你許多反向思考卻是正確面對、學習自我成長的致勝之道。

(本文作者為保聖那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