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jpg 

毛髮在哺乳動物身上具有重要的保護功能,但我們人類為何褪去了一身濃密的體毛,變得如此赤裸?

(照片提供+科學人).jpg 

重點提要

■人類是靈長類中唯一沒有濃密體毛的動物。

■為了適應環境的轉變,行走較遠的距離以取得飲水和食物,人類祖先失去了厚重體毛。

■化石標本和基因研究提供了這項轉變發生時間的線索。

■無毛的性狀為人類腦容量的增加和象徵性思考的演化奠定了基礎。

 在所有靈長類中,只有人類擁有與眾不同、幾乎沒有毛髮的光滑皮膚,其他家族成員都覆蓋著濃密的毛:從吼猴的黑短鬃毛,到紅毛猩猩的銅色長毛。事實上,大多數哺乳動物身上都有毛。沒錯,人類頭上是留著頭髮,身體某些部位也有體毛,但是和其他的近親比起來,即使毛髮最濃密的人基本上都算光禿。

 

人類是如何變得如此赤裸的?幾百年來,學者不斷思索這個問題,然而要找出答案卻不容易。人類祖先的化石雖記錄著大部份人類特徵的演化,例如直立行走,但沒有任何化石保存了人類皮膚的印記。不過近幾年來,研究人員意識到化石還是隱藏著人類從多毛轉變到無毛的間接線索。過去10年來,我和其他學者從基因組學和生理學蒐集線索,推測出相當可靠的論述來說明人類脫去一身毛的時間和原因,除了能解釋人類的外觀為何與其他的生物不同,還指出光禿的皮膚對人類其他特徵的演化有哪些重要影響,其中包括人類較大的腦和對語言的依賴。

 

毛,哺乳動物的表徵

要了解為什麼人類祖先會失去濃密體毛,我們應該先想想為什麼其他生物會有厚重的毛。毛髮是哺乳動物獨有的身體外衣,事實上,它是定義哺乳綱的特徵:所有哺乳動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體毛,而且大多數相當濃密。毛髮能隔熱防寒,並避免皮膚受到摩擦、水氣、陽光和有害寄生蟲及微生物的傷害,它也可做為保護色來混淆掠食者,獨特的花紋有助同類生物互相辨識,有些哺乳動物還會利用毛髮來表現牠們的侵略行為或焦躁情緒,例如當狗豎起頸部和背部的毛時,就是警告挑釁者別靠近的鮮明信號。

 

儘管毛髮具有這麼多重要的用途,仍然有些哺乳動物演化出細小稀疏、幾乎不具功能的毛,牠們大多是居住在地下或完全水生的生物。像是裸隱鼠這種大群在地底下穴居的哺乳動物,牠們在黑暗中無法看見彼此,只是縮在一起相互取暖,毛髮的種種益處對牠們都是多餘,因此演化成無毛。而像鯨魚這種從不上岸的海洋哺乳動物,光滑的肌膚可以減少皮膚表面的阻力,有助於長距離游泳和潛水。缺少了外層毛髮的隔絕,這些動物皮下都有脂肪層(鯨脂)做為彌補。相對的,像水獺這種半水生的哺乳動物則有濃密防水的毛,這些毛能捕捉小氣泡,增加浮力,減少動物漂浮水面時需耗費的力氣,到了陸地上也能保護皮膚。

 

至於體型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例如大象、犀牛和河馬,經常有體溫過高的風險,因此也演化出光禿的皮膚。動物的體積越龐大,相對於身體質量的表面積就越小,因此越難排除過多的體熱(反過來說,小鼠和其他小型動物因表面積與質量的比值較大,經常有無法維持足夠體溫的危險)。在距今200萬~10萬年前的更新世,犀牛、猛象和其他現代大象的近親都是長毛動物,因為牠們生活在寒冷的環境,長毛的隔熱效果有助於維持體溫,減少食物攝取量。但今日所有大型草食動物都棲息在炎熱的環境,長毛反而會讓這些巨獸致命。

 

人類無毛性狀的演化,並不是為了適應地底或水中生活,也不是因為體型龐大,而是和我們演化出較佳排汗系統的理由相同:赤裸的皮膚可使人類保持涼爽。

 

散熱,維持恆溫的方式

不是只有巨型動物才有散熱問題,對許多哺乳動物來說,如何保持涼爽也是個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生活在炎熱地區、需長時間行走或奔跑而產生大量熱的動物,更需要注意核心體溫的調控,否則組織和器官(尤其是腦)會因過熱而受損。

 

哺乳動物利用了各種不同的策略來避免過熱:狗會急促喘氣,許多種類的貓會等到較涼爽的晚間才活動,許多羚羊會將動脈血液的熱氣傳給鼻子的細小靜脈,透過呼吸來降溫。對靈長類來說(包括人類),最重要的散熱方式是流汗。排到皮膚外的汗液在蒸發時,會順道帶走皮膚的熱,讓身體冷卻下來,這套散熱機制的原理和蒸發式冷卻器相同,能有效防止大腦和身體其他部位過熱。

 

然而並不是所有動物的汗水都一樣。哺乳動物的皮膚上有三種與排汗有關的腺體:頂泌腺、皮脂腺和外分泌腺。大多數哺乳動物透過頂泌腺和皮脂腺排汗,這兩種腺體位於毛囊附近,它們的分泌物會讓動物的毛覆上一層油性、有時呈泡沫狀的物質(例如賽馬奔跑時流的汗沫),這種汗能幫助動物保持涼爽,但散熱效果有限。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佛克(G. Edgar Folk, Jr.)和同事在20年前即已證明,當動物的毛因黏稠的油汗而變濕、糾結時,降溫的效果也變差,這是因為水份是從體毛表面蒸發,而不是從皮膚表面,直接將熱帶走。在體溫過熱,熱傳遞效果又差的情況下,動物需要大量飲水,然而水源並不一定就在附近,那些全身是毛的哺乳動物若是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或是被迫得奮力奔跑時,往往會因熱衰竭而昏倒。

 

人類除了缺乏濃密體毛以外,還擁有數量驚人的外分泌腺,人體大約有200~500萬個外分泌腺,一天最多可分泌12公升稀薄的汗水。外分泌腺不像其他兩種汗腺聚集在毛囊附近,它的位置較靠近皮膚表層,並能從皮膚毛細孔排出汗水。光禿的皮膚加上能直接排汗在皮膚表面(而不是累積在毛髮中),讓人類能夠有效排除過多體熱。事實上,美國哈佛大學的利伯曼(Daniel E. Lieberman)和猶他大學的布蘭伯(Dennis M. Bramble)2007年發表於《運動醫學》上的論文中指出,人類的冷卻系統優異,如果在大熱天舉辦馬拉松賽跑,人類將能跑贏馬。

 

人類是唯一沒有濃密體毛、又具備豐富外分泌腺的靈長類,因此在人類與系譜樹上演化關係最近的黑猩猩分家後,必定發生了有利於赤裸及出汗皮膚的事件。而這些改變恰巧發生在氣候變遷之時,或許並不令人意外。

【撰文/雅布隆斯基(Nina G. Jablonski);翻譯/涂可欣】

科學人.jpg 

 

【完整內容請見《科學人》2010年第97期3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