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的爸媽請舉手.jpg 

1985年,正逢台灣中小企業創業好時機,柯華實業有限公司成立;董事長李倉廷與總經理陳淑華從過去農業機械零件進出口的經驗開始,獨自創業至今,這一路走來,柯華實業的發展,彷彿是30年來台灣貿易史的小小縮影。

國際商情雙周刊.jpg 

1985年,正逢台灣中小企業創業好時機,柯華實業有限公司成立;董事長李倉廷與總經理陳淑華從過去農業機械零件進出口的經驗開始,獨自創業至今,這一路走來,柯華實業的發展,彷彿是30年來台灣貿易史的小小縮影。

 李倉廷與妻子,同時也是公司總經理的陳淑華,當年一同拉著一只皮箱,內裝樣品,獨自闖天涯,拓商開客源;公司主要產品從農業機械、小型機車、重型機車、汽車零配件等一路隨著市場需求轉變;主要出口與進口國家,也隨著全球產業分工的更迭變化,從東南亞轉向中東、日本、德國。

 如今近30年的歲月過去,柯華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柯華實業)進出口事業仍舊維持著穩定成長,但貿易環境卻已大不相同,E化的商務時代來臨。不過,同樣出生於1985年,和柯華實業一同長大的企業第二代已經進入公司從基層幹起,迎向未來。新、舊貿易世代交替,卻也是兩代文化交融的時代。

 走過單打獨鬥的貿易時代

 過去總是夫妻兩人提著樣品獨自闖天涯開發客戶,大江南北的辛苦奔走,如今面對貿易環境的改變、E化的商務時代,除了面對日、韓強勁對手外,中國大陸的實力崛起也不容小覷;李倉廷面對挑戰,有著一如台灣傳統中小企業的高度彈性變通性格,樂觀的說:「我們競爭對手一直存在,但是台灣比較靈活,中小企業比較發達,彈性比較大,即使數量少也願意開發,同時,吸取技術快!所以我們也要學習、要改變。」

 

有感於「一只皮箱闖天涯」的貿易單打獨鬥時代已過去了,李倉廷從2000年開始參加外貿協會拓訪團後,就不斷派公司經理與代表參與,「現在國際化、電腦化、網路化了,客戶的資訊蒐集很發達,有時甚至比我們還快,他們要直接到產地來也很方便,所以現在變成要有團體才有辦法吸引客戶;比如說要有展覽會、展銷會,或是貿訪團,才可能稍微吸引他們,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慢慢過去了。」

 

自家公司對抗M型社會

 

李倉廷正回想第一次參與外貿協會中東貿訪團的確切時間;女兒李佩珈一邊在旁提醒父親參與的細節,一邊安靜的聆聽父親分析過去貿易環境跟現在的改變趨勢。目前已經進入公司5年,開始獨自參與貿訪團與業務工作的李佩珈,其實是個留澳回國的7年級生。

 

對於進入與過去所學天差地遠的自家貿易公司工作,雖然起初有短暫的衝突與適應期,但現在在工作上小有心得的李佩珈,卻逐漸發現工作的樂趣,以及意外的收穫。

 

「我回來後,發現在社會的M型很嚴重,如果說做餐飲或是巧克力,就真的要從零開始;可是如果加入現有的(爸媽公司),說不定可以從50到60分起跳,一來風險不會很大,二來說不定可以再往上走,就不用從零開始。如果保守一點,維持現狀也很好,但是如果積極一些,說不定我可以衝到80分或90分呢?對我來講,這個機會更大!會更想要去掌握!」李佩珈信心滿滿地表示。

 

從另一角度發現父母的辛勞

 

大學念的是大眾傳播系,在澳洲做過短暫的記者工作;回國後還為了想要開一間自己的巧克力店,曾經進入兩家相關公司從頭學起,甚至,由於接觸了大眾傳播,回台灣後也組了團,想要當歌手。談起剛回台灣的夢想,李佩珈笑著表示,過去曾經暗自在心裡對自己說過:「我以後絕對不要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進入公司之後,想法卻逐漸改變:「現在會覺得那種一步一腳印賺錢的感覺很實在,會覺得比以前的生活還要更開心!靠自己的能力賺錢,有種腳踏實地的感覺!」

 

「我以前想要當歌手,還想要去電視台;因為在澳洲也當過記者,覺得採訪工作很好玩,回到台灣後就去參加電視節目,但後來還是回到家裡公司做事,就覺得很不一樣;因為身邊的同學大都也是做媒體的,只有我一個回家工作!」不過,進到家中的公司工作後,除了轉變她對於「上班族」的看法外,也有了從另一個角度觀看父母的機會。

 【撰文/管婺媛】

【完整內容請見《國際商情雙周刊》第28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