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jpg 

想像原來販賣3000種商品的統一超商,未來能買到30000000種商品 3年內,7-ELEVEn將從便利超商便成雲端超商,串起icash、ibon、黑貓宅急便、博客來、樂天和unimall,包圍纏繞著你生活的全部。當你還來不及搞懂雲端,7-ELEVEn用網路完全改造自己、改變你。

【撰文/盧諭緯.羅之盈】

 到鮮食櫃上拿便當飲料、到ibon機上買高鐵車票後,用icash卡結帳,然後領取在博客來網站上買的書,以及在雅虎奇摩拍賣上血拼的服飾;離開時,順手再拿一張母親節蛋糕預購單,準備回家研究哪款蛋糕最經濟實惠。這是在便利商店7-Eleven門市中,隨時可見的場景。

 但這些看似平凡又平常的購物行為背後,其實一場零售業的經營典範,正以你無法察覺的穩健速度挪移、改變著。

 「統一超商今年台灣業務著重虛實整合,」四月中,在近三年首次自辦的法說會上,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宣示著。

 徐重仁話是這麼說,但整合的動作,早在十年前就逐步展開,只是最近隨著統一超商的小額支付卡片icash與悠遊卡結合正式上路,統一超商零售版圖的新面貌,才真正浮上檯面。

 沉默但威力十足的零售艦隊

悠遊卡公司董事長連勝文就形容,統一超商是「倚天劍」、悠遊卡公司是「屠龍刀」,當倚天劍遇上屠龍刀,就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7-Eleven將走向『Net Store』型態,網路(net)附加在上,商店(store)就在底層,基本上它不是一個商店,而是具有虛實互補整合的平台(platform)。」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指出。

 

實體零售業起家的統一超商,從十年前投資入股博客來網路書店以前,將網路定位為「媒體」的概念,到後來成立unimall統一購物便、合資推出樂天市場,再搭配到門市取貨的大智通物流、送貨到府的黑貓宅急便物流體系,以及icash與ibon穿插實體與虛擬的金流服務,未來統一超商將可以幾乎沒有限制地增列商品,這對過去在「坪效」上錙銖必較的實體零售業來說,是相當大程度的進化。

 

日本MCR協會(Manufactual CVS Research)對便利商店的其中兩個定義是:食品要占銷售商品結構的五○%以上,且要販售速食品,管理信念在追求商品周轉率、坪效等。

 

但在網路陳列沒有貨架限制之後,雲端超商的商品結構,單一品項就能高達三千種,長尾效應讓坪效管理失去意義。「7-Eleven過去在貨架管理上的核心價值是限制品類,讓客戶容易選擇,那是一種服務;現在擴充品類,讓商品多樣化,讓客人可以去選擇,也是一種服務,」謝健南強調。

 

虛擬二樓再拚成長

統一超商過去靠著精實的管理能力、大規模的門市展店,穩坐台灣便利商店龍頭,二○○○年時創下一年新展店四百家的紀錄。目前門市一天來客數將近七百萬人,有七成來客會進行消費,一天開出四百八十萬張發票,○九年創造高達一千○一十七億元的營收。

 

但徐重仁也明白,以台灣的市場能量,實體展店已面臨天花板瓶頸。

 

在今年統一集團的年度員工活動上,徐重仁表示,若要讓獲利成長,必須讓既有店的品質及能量升級,提高單店經營效益。而營運重點之一,就是「虛擬二樓」概念,包括預購、網購及ibon,力拚獲利兩位數成長。網路趨勢觀察家詹宏志就評論,統一超商的ibon,是實體店面打破面積坪效限制的聰明策略。

 

統一超商不但自己做,更將發揮龍頭影響力,串聯外部資源,搭建一個全新的零售體系。在過去十年的努力下,統一超商一共創造了七條後台系統、十個不同服務來滿足所有消費者。加上四千多店的POS情報系統,統一超所建立的,其實是一個龐大無比的商情中心。

 

連勝文在悠遊卡記者會上就評論,統一對商品的規劃能力很強,包括商品定位、市場了解及行銷操作手法等,都相當縝密專業,「這對公股公司來說是全新的體認。」

 

消費者買什麼、在哪裡買、哪些人買?全部都有完整的資料可被分析。正因為這樣的實力,統一超商近幾年在推出新服務的準確度上,往往令人折服。

 

準確抓住需求

舉例來說,統一超商自二○○○年起與博客來合作門市取貨,一路將這套「取貨便」資訊流平台開放給其他購物網站,甚至網路商店使用,目前已有六百多個台灣網站使用。如果你是拍賣的愛好者,當你在網站上賣出一項二手商品,就可使用專為C2C交易量身打造的「交貨便」服務,直接從A店寄貨到B店。

 

再從連鎖店的本質來看,連鎖店通常以大量標準化商品壓低成本,創造營收,統一超商7-Eleven過去三十二年來也是如此。但統一超商期望在雲端擺上與門市貨架互補的非規格化商品,如特色小店的手工、客製化商品,將突破連鎖店一貫的商品策略。

 

「我要做的是讓一般人依賴7-Eleven,所以我們寧願選擇讓更多的C(消費者)依賴,而不要大部分的B(企業)來利用我們,」謝健南分析,企業端合作,看重的是交易條件,而消費者的依賴,反而能成為要求賣方使用統一超商平台的理由。

 

配送快速的兩套物流系統,也是滿足消費者「需要時很快就能拿到手」的需求。從大智通系統來看,九成訂單使用這套系統的博客來,已能承諾「二十四小時隔日取貨」;而黑貓宅急便與PChome Online合作的二十四小時到貨專區物流速度,業界更是難出其右。

 

從實體到雲端

PChome Online行銷總監曾薰儀表示,消費者可以不用在家囤積日用品,將居家空間虛擬化,體積大的日用品有缺的時候上網買就可以,「二十四小時到貨的快速與品類齊全,就像將物品放在雲端一樣。」

 

無限擴張的虛擬空間、在終端需要的時候易於找尋和取得,這樣的模式其實正是近來火紅的雲端概念。

 

IBM中國研究院副院長陳瀅,在其著作《雲端策略:雲端運算與虛擬化技術》中便指出,雲端運算是種分享的網路資訊服務模式,「使用者看到的只有服務本身,不用關心相關基礎建置,是種革新的IT運用模式。」同樣的,使用雲端超商的消費者,也只看到服務本身。

 

「我是把自己生命投入這個事業,所以我很在乎它,我經常想著,要怎樣讓它經營得更有效率。全世界的流通產業,有很多進步的例子,有時候我會去想,人家能夠這樣,我為什麼不能?」十年前,徐重仁過往接受《數位時代》專訪,談起統一超商的e化經驗時,就曾說過只要努力地不斷改進,把不好的缺點改善掉,企業不可能不成長,「一定要務實地去想事情,而不是想得非常理想化。」

 

食衣住行育樂,從資訊流、物流、金流到管理,透過專業分工經營,統一超商以末端作為前端,把末端最後一哩做好,再往前端移動,建構出最綿密的生活事業版圖。

 

統一超商,不只是現代化的連鎖雜貨店,它已進化成每天都在你身邊,隨時隨地服務你的雲端超商。

 

 

15068.gif    15068_s.gif    loving_15068.gif

citypictorial_15068.gif   theatre_15068.gif

 

f_1273196893695.jpg 

現代生活中,人們已經習慣了與各式各樣的「卡片」為伍,還得別忘了手機。但這樣的生活,現在又有了新的面貌。手機正是所有支付機制都強力鎖定的未來支付載具。透過手機的整合再加上更強大的安全機制,讓你一次搞定所有支付大小事,不帶錢也能行遍世界。

【撰文/何宛芳】

 統一超推出icash悠遊卡,不但打通自家商流的任督二脈,也讓有別於信用卡之外的未來支付工具競爭更加白熱化。

 二○一○年四月一日,這一天的意義不再只是愚人節,更是消費者支付服務歷史上重要的一天。因為這一天,台灣第一張可以跨行業使用的電子票證——悠遊卡,已經正式上路,非交通事業交易的諸多通路,也從此可以一卡通行。

 這不僅是台灣電子票證的新開始,事實上,這更是通往電子支付行動大未來的重要里程碑。

 現在消費者開始嘗試一卡通天下所帶來的便利性,但與此同時,業者們開始思考的,已經是透過各種科技的普及與跨業整合,要鎖定將電子支付工具與手機結合,達到一機行遍天下的大未來。這樣的趨勢,已經從爭取自家卡片成為消費者皮夾中的一份子,演變成透過各種科技與業務整合,搶進與手機結合的機會。

 

商機:六.二兆的實體消費力

雖然這樣的行動支付未來聽起來似乎很遙遠,但事實上,在日本已經存在了十分接近業者想像未來世界的「FeliCa電子錢包」模式。這個已經與手機結合的電子錢包系統,可以通行大眾交通工具、進行小額支付,甚至還可以在販賣機使用,直接購買飲料。

 

台灣大哥大個人事業群副營運長谷元宏就分析,在日本的模式裡,可看到行動支付體系中重要的合作範圍及模式,將包括電信業者(編按:指NTT DoCoMo)、金融業者(編按:Japan Net Bank)、公共交通系統(編按:指JR)及消費通路的跨業結合。

 

克羅諮詢顧問公司創辦人克羅(Richard K. Crone)指出:「行動支付的真正機會,是來自於高達六.二兆的實體世界消費。」因此,從傳統金融業、零售業到電信業、交通服務業,甚至是手機製造商,全都積極布局這塊市場。

 

電信業者想的是如何藉由手機SIM卡,成為掌握行動支付最後一哩的關鍵角色;金融業者則是想從既有對消費者支付行為的信賴度及習慣性下手;而公共交通系統或是通路業者都是想從已發行的電子票證,及起步較早的小額支付系統出發;網路支付服務提供商更是急於把虛擬消費的掌握,延伸至實體。

 

一機通行的行動支付大未來,不能只靠業者各自爬山,還必須靠著緊密的跨業結合。谷元宏就指出,其實目前在技術上,各方業者所持的科技,各自都已經完備,安全性也已經獲得掌握,但卻因為各種可能的參與業者,都是社會上各據一方的規模企業,讓「誰可握有主導權」成了爭議焦點,而這也是多年來行動支付鮮少另有實例發生的主因。

 

關鍵:拓展通路普及度

這樣大規模的跨業合作,不僅牽涉到主導權歸屬問題,通路普及度也讓業者們仍須鴨子划水、費時布局。畢竟有了技術,還得要有通路,才能讓好的支付系統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是悠遊卡與icash卡各自擁有大眾交通運輸及便利商店,在通路上具有優勢,」谷元宏說。

 

然而,除了商業模式及合作考驗著業者外,法規要如何跟上科技,也是左右未來行動支付的重要一步。從電信業者、金融業者到其他網路支付相關服務提供商,都同聲認為目前在法規上,仍有不少挑戰待克服。

 

最早開始參與電子票證起草的立法委員丁守中表示,過去他是在計畫參選台北市市長時,開始思考電子票證可能性,並考察了包括日本、香港等城市智慧型交通系統在交通票證結合小額支付的作法,其後才展開台灣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的規劃,目標是解決交通票證無法跨業使用的瓶頸。

 

雖然台灣電子票證終於起了頭,但在既有以技術分野為依據的立法體系裡,包括手機電子錢包、信用卡行動支付等部分,都仍須進一步的立法動作,才有機會擴大電子支付的實際應用。而在安全性與便利性的兩端,如何達到平衡,也考驗著科技與法規的互動。此外,如何在消費者端開始信任新的支付機制,也是技術之外,必須克服的考驗。

 

挑戰:確保傳輸安全性

就有業者私下指出,台灣在相關電子支付的安全性規定,嚴格程度遠超他國。許多在其他國家已被證明安全的傳輸科技,在台灣卻都不被相關主管機關接受。舉例來說,要求電子票證千元以上消費就必須透過動態密碼鎖,或不允許空中傳輸(over-the-air)方式傳送個人消費資料至手機晶片,都是目前在台灣無法跨越的限制。

 

「要讓消費者信任交易機制,把錢包與手機結合的意願與心態才是關鍵,」中華電信行動分公司加值處處長饒吉森指出,這不但需要培養新型態支付使用行為,必要時還得等待對新科技接受度較高的年輕族群,在金錢掌握度及社會影響力的成熟,而這些都是急不得的過程。

 

一個便利、快捷的支付未來,已跨越了科技的藩籬,現在只等待實際的商業、立法運作,讓這個令人充滿期待的支付大未來,盡速到來。

 

 【更多內容請見《數位時代》192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