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寶貝流行通 4月號.jpg 

寶寶終於誕生了!新手爸媽真是開心擔心又勞心,一方面要照料可愛又幼小的寶寶,另外一方面,夫妻生活似乎也要回歸到一個比較正常的狀態。若是短期之內不想懷孕,該怎麼樣避孕最好的呢?產後3~6月與之後,母體的狀況很不一樣,這時候,該怎麼調整避孕方式呢?

f_244931_1.jpg 

產後聰明避孕

 結束了10個月辛苦的孕程,準爸媽終於晉升為新手爸媽了。小寶寶加入之後的生活當然會有很大的不同,但夫妻之間的情感,仍是要繼續維繫前進,產後該何時開始性生活,該怎麼避孕,也是新手爸媽會關注的焦點。

產後何時開始性生活

郭綜合醫院婦產部部長林大欽醫師表示,新手媽媽最好是等到產後第一次回婦產科門診,由醫師作完傷口與抹片檢查之後,覺得母體整體恢復狀況良好,再開始性生活。

一般來說,剖腹產大約在產後45天,而自然產則應該等到會陰傷口、子宮內部傷口恢復,子宮口逐漸閉合之後,再開始性生活。林大欽醫師表示,自然產的恢復狀況,牽涉到每位女性的體質、居家照顧的狀況,因此差異性會比較大,恢復時間可能從6周甚至到3個月,新手爸媽不能太急躁,要悉心調養、心情放鬆,讓身體隨著自然的腳步逐漸恢復孕前的好狀況。

醫學報告也指出,縱使母親分娩十分順利,子宮恢復的較快,體質也好,性生活也不宜恢復的太早,至少要等到惡露結束之後才開始。因為分娩之後陰道壁黏膜變得很薄,子宮內部也有裂傷,分娩時開放的子宮口也需要時間才能完全閉合,若是過早性交,陰道壁黏膜容易受傷,病菌將有機會侵入引起子宮內感染、發炎或出血,容易導致罹患產縟熱,因此最好還是等到產後第一次回診,由醫師確定母體復原狀況良好之後,再開始甜蜜的夫妻生活。

產後媽媽6周內的身體狀況

產後媽媽6周內的身體狀況是十分特別的,例如子宮需要時間回復、惡露出現、產後痛等,這些狀況都在反應母體歷經分娩之後回覆正常的過程。

產後6周母體的生理狀況大致有以下幾項:

子宮復舊:產後第一天子宮維持在臍部高度,每天下降一橫指,10~14天子宮回復到骨盆內的位置。4~6星期後子宮回復到正常體積。

惡露:惡露之所以會產生,主要是因為胎盤從子宮剝離之後造成了刨面,刨面癒合的過程中,血液會排出;此外壞死脫落的蛻膜組織碎片、妊娠期的子宮內膜、黏液與細菌等等也需要排出,這些陰道排出物就叫做惡露。

林大欽醫師表示,因為體質的差異,惡露結束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以他個人的臨床經驗,惡露可能持續的時間為2周到2個月。惡露依照內容物與顏色分成以下幾種:

血性惡露(紅惡露):產後1~4天最多,為鮮紅色,量多,幾乎都是血液,有血腥味。

漿性惡露(褐色惡露):產後4~10天出現,因為子宮傷口逐漸癒合,因此出血量變少,排出物多為子宮頸黏液,而顏色也轉為暗紅、棕紅,成漿液性,無味。

白惡露:產後1~2星期出現,排出物多為白血球、蛻膜細胞、表皮細胞。顏色逐漸轉為米黃色,無味。

陰道變化:分娩後的陰道成水腫狀或有瘀血,且皺褶消失不見,一般會在產後 3周內縮小並恢復皺褶。

產後便秘:大多數的新手媽媽都會碰到產後便秘的問題,最主要是因為分娩前後基本上不進食、腹壓降低不易用力、會陰切開或痔瘡疼痛不能用勁、產後臥床休息腸蠕動減弱等,所以會造成產後第一次以及之後一段時間的排便困難。

產後尿多:產後12~24小時的排尿會因為產後利尿作用而大量增加,此為正常現象。新手媽媽千萬不要憋尿,因為憋尿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而且脹滿尿液的膀胱也會壓迫子宮,影響子宮收縮復原的速度。

產後發汗:生產後身體會自然經由皮膚排除多餘體液和代謝物,排汗量會增加。

產後痛:由於子宮間歇性收縮,分娩之後的新手媽媽會經歷到產後痛,哺乳媽媽的狀況會更明顯。因為寶寶吸吮乳汁的動作,會促進母體釋出催產素,刺激子宮收縮,而增加產後痛的程度。

由於產後6周的身體狀況較為特別,一切都處在一個回復的狀態,因此新手爸爸更要特別照顧妻子、分擔照顧新生兒的責任,讓妻子在身心在較舒適的狀態,逐漸的恢復。

產後6周之後的避孕方式

產後6周之後,母體恢復的差不多,也比較習慣小寶寶加入新生活的變化,夫妻之間就可以進入另外一個甜蜜的階段,逐漸恢復性生活。

這時候的產後避孕,其實要分成幾種狀況來關注,例如哺乳VS非哺乳的避孕方式;自然VS非自然的避孕方式;短期VS長期避孕方法。

一、哺乳VS非哺乳的避孕方式

人的身體設計是非常巧妙的,經歷過10個月的孕程,小寶寶在眾人的期待下誕生,媽媽的身體就會產生母乳,用以哺育小孩。

林大欽醫師表示,母乳是寶寶最營養的食物,這一點已經不容質疑,而從另外一個觀點看,在產後6個月內、卵巢尚未排卵前,哺全乳大概能達到98%的避孕效果。也就是說,哺全乳的媽媽在一定時間與生理條件下,自然能達到避孕的效果。

哺乳之所以能夠避孕,最主要是因為哺乳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泌乳激素將抑制下視丘分泌「促性腺激素釋出因子」的釋放,進而抑制腦下垂體前葉分泌「濾泡刺激激素FSH」,抑制卵巢造成不排卵而形成避孕效果。因此,媽媽們如果符合產後6個月內、月經還沒來、全母乳哺餵,就可以利用哺乳避孕。

雖說哺乳具有避孕效果,但還是有媽媽覺得不夠保險,因此想要選擇其他的避孕方式輔助。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服用避孕藥來避孕應該是所有選擇中的最後一個。在吃避孕藥的狀況下又哺餵母乳,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身體狀況與成長,所以避孕藥應該要等到停止哺乳之後再使用。

林大欽醫生表示,哺乳時期雖然可以使用「純黃體素製劑」的避孕藥,但站在保護寶寶的立場,哺乳期應該避免服用避孕藥與事後避孕丸。

哺全乳的定義

所謂「哺全乳」指的是,依照寶寶的需求隨時哺餵母乳,或者每天至少2~4 小時餵母乳一次;完全哺育母乳、不吃其他副食品。

二、自然VS非自然的避孕方式

利用「安全期避孕法」、「子宮頸黏液辨別法」、「基礎體溫避孕法」這三種自然的避孕的方法,對身體的負擔最小,但最好在產後3~6月後使用,效果才會好。

最主要是因為產後排卵的狀況可能要好幾個月才會穩定,在排卵尚未穩定前,女性其實不容易抓準安全期,也不太容易判別子宮頸黏液,因此要使用自然避孕法,最好要等到月經已經來潮第二、第三次,進入了一個比較規律的狀態,避孕效果才會提升。

另外,基礎體溫避孕法也需要通過時間觀察記錄,因為當寶寶出生之後,爸媽的生活勢必會隨著寶寶的作息而變化,例如以往深夜都在沉睡的狀況,會因為寶寶需要哺餵、哭鬧而改變,在夜間睡眠被中斷的狀況下,有些新手媽媽的早晨體溫並不穩定,因此會影響到體溫數據蒐集,而讓基礎體溫避孕的效果下降。

也就是說,自然避孕法也應該要按照「身體的自然狀況」走,在產後3~6個月新手媽媽的身體還處於一個恢復期,沒有辦法完全穩定的排卵,這時我們就需要耐心等候與觀察,等到身體進入一個比較好的狀況,自然避孕法的效果也就會提升了。

【文/媽咪寶貝】

【更多內容請見2010年4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