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公司真空管電視製造。(本報資料照片).jpg 

哇!一台電扇要價一兩黃金?「國民政府遷台那一年,大同成功製造出第一部國產馬達,推出第一台國產電扇,價格相當於一兩黃金。」大同公司董事長林蔚山細數當年電扇銷售熱況,一台售價高達六百多萬舊台幣。台灣的家電產業,就從「天價電扇」一路走到現在。

共同的記憶 ▲大同公司志生樓內展示電扇、電表、電鍋、冰箱、洗衣機、黑白電視及彩色電視,每一樣產品都訴說著台灣家電的發展史。(劉宗龍攝).jpg 

一台電扇 要價一兩黃金

「協志商號」是大同公司前身,成立於一九一八年,以營造、鑄鐵起家,日治時代的「台北市役所」(現行政院大樓),就是協志商號蓋的。

「當香蕉還是台灣主要出口項目時,大同已經外銷電扇到菲律賓」。林蔚山說,最初每天只生產卅台電扇,到一九七○年代每天可生產三千台,一兩黃金可買十台電扇了。

▲40年前的彩色電視機報紙廣告。(本報資料照片).jpg 

國內其他家電業主要從收音機、零組件代理開始。聲寶創辦人陳茂榜一九三六年開設東正堂電器行,販售收音機與唱片;礦工之子洪建全戰後在西門町旁創立建隆行,代理收音機等電器進口。一九五○年代,國民政府為防止民眾收聽大陸廣播,將收音機列為管制進口品,結果促成本土電子業的發展。

台視開播 電視供不應求

洪建全次子、台灣松下電器董事長洪敏弘說,「建隆行只要碰到進貨當天,很多中南部電器行老闆一大早就到門口等候,甚至還有人到基隆港,跟著貨物一路到台北。」建隆電器廠生產的第一項產品是真空管收音機。洪敏弘回憶,「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國際牌』收音機已成功賣到東南亞。」

一九六二年十月十日台視開播,由於黑白電視機非常稀有,看電視成為許多人童年珍貴的回憶,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半夜爬起來看電視轉播少棒比賽的經驗。當時,大同電視每台定價九千八百元,大約是中學老師一個月的薪水,仍供不應求。作家張曼娟出生那個年頭,正是電視走進家庭的時代。張曼娟兩歲時,父親指著電視告訴她說:「電視裡面那位穿護士服的就是媽媽」。當時電視播放的是育嬰教學,張曼娟的媽媽正在示範包尿布的方法。這段童年往事,深深印在她的腦海裡。

零件加工 造就外銷王國

一九六○年代,美日家電廠商紛紛來台設廠,加工組裝電子產品後再銷往國外。美商通用器材是全世界第一間以代工模式運作的電子工廠,其他包括RCA、Zenith(增你智)、摩托羅拉也來台灣設立零件加工廠。 一九八○年是台灣外銷電視機最風光的時候,台灣成了「電視機外銷王國」;不過,好景不常,受到韓國製電視的低價競爭,以及美國對台灣課徵傾銷稅的雙重打擊下,兩年後台灣電視機出口量一下少了三成。緊接著,新台幣大幅升值,工資上漲,國內家電業出口的黃金時代逐漸消逝。

技術創新 產業永續發展

液晶電視自二○○四年起,逐漸取代老舊的映像管電視機,其中,面板是最關鍵的零組件。以大尺寸面板而言,台灣的產值曾在二○○六年達到世界第一,不過,很快就被南韓超越。近年來面板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售價則是越來越便宜,家電業者表示,「卅二吋液晶電視,十多年來價格只剩下三分之一,消費者受惠最大。」

從最早的收音機、電扇、電視、電冰箱、冷氣機到最新的數位家電,數十年來家電產業不斷的演進,為民眾的生活帶來了便利與幸福。從家電產業由盛而衰的過程,也凸顯企業唯有不斷創新求變,才能永續發展。

  • 2010-06-19
  • 採訪/林上祚、王宗彤,整理/謝錦芳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