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決定克服技術挑戰或投入未知的科技領域創業,你將踏上真正的冒險之旅—一個艱困、迷人,但也經常充滿風險的歷程。你和團隊偶爾可能感到孤立無援,有時則得和盟友、甚至是競爭對手合作。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記住我們都從前人的成就學習並以前人為師。正如我曾在專欄寫過:「創業家不能靠自己獲得成功。」

一年前我才真正了解這點。當時某位出版商到我住的內克島拜訪,我原以為他的新書構想又是有關我的商業經驗,沒想到他說:「你的自傳裡有一段差點喪命的經歷非常棒。」

這類經歷還真不少,我請他說清楚。他問我是否記得1970年代中期,埃里斯(Richard Ellis)曾邀我試搭他剛成功研發的輕型滑翔機?

我記起來了,那個奇特裝置名為翼手龍(Pterodactyl),因為起飛時出差錯,害我差點賠上性命,幾天後埃里斯也在試飛途中喪生。

出版商問我:「埃里斯過世,而你大難不死,我很好奇為什麼你們願意冒這個險?」

為什麼?各位別忘了埃里斯是翼手龍輕型滑翔機的發明人之一。墜機意外發生後沒幾年,彼德森(Jack Peterson)就在美國駕著翼手龍成功飛越120哩。這架滑翔機如今展示在史密斯航空博物館,隔壁就掛著第一艘民間集資打造的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

我告訴出版商,冒險的原因一方面是活動很刺激,也有人贊助經費,而且埃里斯希望我幫忙宣傳他剛從美國引進英國的新型飛行運動。由於我對飛行向來充滿興趣,因此想利用這個機會向外界宣傳我熱愛的事物。

談得愈多,我愈發現很多事互有關聯。比方說,輕型滑翔機的設計原理,和太空總署水星計畫(Mercury)推進太空艙返回地球的動力裝置有關,當然也牽涉到維京銀河公司工程師魯坦(Burt Rutan)打造的太空飛機,因為返航一直是太空船遭遇的最大挑戰……

後來這家出版商和我完成了航向天際(Reaching for the Sky)這本書,主題是飛行,但也介紹許多發明和成就的幕後推手。

如果你的進行的計畫與技術挑戰有關,別忘了發明家總是在找到合適的材料之前早就已經知道實現夢想的方法。看看飛行歷史:第一架飛機成功翱翔天際60年前,紡織工程師史特林菲洛(John Stringfellow)已和韓森(William Henson)就已開始計劃洲際航空旅行。

飛機研發設計的過程需要團隊合作、自立自足和堅定的意志。為了完成倫敦和巴黎間的不著陸飛行,林白(Charles Lindberg)的研究小組採用獨特的工作方法,類似多年後維京打造企業號太空船時的方法。

我這輩子不斷參與挑戰人類太空飛行的極限。雖然我擅長替維京造勢,但這些實驗絕不只是宣傳噱頭,而是公司研發過程的一環。1987年瑞典飛行員林斯川(Per Lindstrand)和我一起搭乘熱汽球橫越太平洋,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當時熱汽球採用覆板材質的先進程度,就和今日魯坦用在太空飛機的覆皮材料一樣先進。

一旦你克服技術挑戰後,就得開始思考如何把辛勤的成果轉換成財富。用宣傳手法吸引外界注意或許有幫助,但你更需要商業計畫才能成事。

我前面提到牽涉技術、冒險、名氣和事業等因素的工作方法,不是維京團隊的發明,但它卻帶領我和朋友從倫敦艾格華路(Edgware Road)旁的地下室,飛向外太空。打造事業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在維京,我和我的團隊打造的是未來;而未來充滿了狂野。(作者Richard Branson是維京集團創辦人)

【2010/06/21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