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偉士牌復古摩托車有許多車迷,圖為洪姓收藏者收藏1970年出廠的摩托車。(本報資料照片 王遠茂).jpg 

日治時期,有人在腳踏車骨架裝上汽油箱,在踏板、鏈輪之上加裝馬達引擎,變成拼裝車,馬達(motor)是外來語,因此由馬達帶動的車子就稱為「摩托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一部裝上馬達的腳踏車,館長呂理政說:「早年民眾買不起摩托車,因此自行改裝為拼裝車,這就是正港台灣精神,輸人不輸陣!」

     腳踏車裝馬達 拼出台灣精神

     在機車產業界,最早有「北三陽、南光陽」之稱。三陽工業創辦人黃繼俊在光復後設立「慶豐行」,做進口生意;黃繼俊的同學柯光述在高雄開設「光隆行」,後來創辦了光陽工業。由於當時政府限制一家公司同時進口同一輛車所有零件,因此慶豐行與光隆行合作,首創銷售同一品牌機車先例。

     慶豐行進口的首批機車,是英國三槍牌(BSA)機車,當時售價二萬五千元。貨到基隆港後,便銷售一空,讓慶豐行就此栽進機車生意中。三陽工業總經理黃光武形容當年「有錢買不到」的盛況,「當年買車得先預付訂金,一、二個月後才交車,根本沒存貨問題。」

     金氏世界記錄保持人、「亞洲車神」陳雙全,從國小五年級就偷偷騎爸爸的摩托車,從此騎上癮。「卅多年前一台重型摩托車要十萬八千多元,幾乎可以買一棟房子了。」陳雙全說,當時他的月薪僅三千元,終於在三年後賺到第一台重型機車。

     日治時期,汽車在台北街頭仍非常罕見,只有大戶人家買得起汽車。光復之後,裕隆於一九五三年設廠,開啟了我國的汽車工業。在政府的保護政策下,禁止汽車進口,裕隆是國內唯一的車廠,直到一九六七年政府才開放其他車廠設立。而在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千CC以上的汽車進口關稅一度提高至百分之百,為期一年,可見國產汽車產業初期受到的保護程度。

     裕隆於光復後 開啟汽車工業

     裕隆汽車創辦人嚴慶齡生前最大的心願是「為中華民族裝上輪子」,後來由妻子吳舜文扛下重任。一九八六年,裕隆汽車推出首輛由國人自行設計的四門房車「飛羚一○一」。在民族主義高漲的年代,飛羚的問世,不只振奮人心,更掀起一股風潮,許多店鋪紛紛以「飛羚」為名。遺憾的是,飛羚的評價與發展皆不如預期。

     環保電動車 全球車壇趨勢

     在油價高漲與節能減碳的風潮下,由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主導的自創品牌「納智捷(LUXGEN)」四輪電動車於二○○九年十二月初亮相,這部電動車的誕生,重新燃起國人造車的希望。裕隆投入上百億元鉅資,要圓自有品牌的夢。

     對嚴凱泰來說,這是身為嚴家一分子的責任。嚴凱泰想起當年向母親報告裕隆要投資華創車電(納智捷的研發團隊)時,吳舜文激動地抓住他說,「這是我想了一輩子要做的事。」見證飛羚無疾而終,及納智捷的從無到有,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說:「電動車是全球車壇趨勢,台灣面積不大,最適合電動車落地生根。」

     百年來,從兩輪、三輪到四輪,從腳踏車、拼裝車到最新的電動車,各種車子使得人們的移動速度變快了,為生活帶來許多舒適與便利;而拜經濟成長之賜,汽車也從貴族的享受變成平民化的交通工具。進入廿一世紀,都會區的馬路幾乎都被機車、汽車佔據,開車族最擔心的反而是沒有地方停車。

 

  • 2010-06-22
  • 中國時報
  • 【(採訪/黃琮淵,整理/謝錦芳)】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