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相對於人民幣匯價漲幅的預估,各界對大陸股市的興趣似乎較為濃厚。多數基金經理人更表示,假設人民幣有可能在區間內緩步升值,顯示貨幣升值將進一步帶動資金流入,不但有助於中長期亞洲股匯雙漲,將更有利於原物料出口國包括巴西及俄羅斯之商品出口,此題材可帶動新興市

f_1094454565544.jpg 

在20國集團(G20)領袖會議即將登場的前一周,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要重啟匯改機制,將改變金融風暴以來實質緊盯美元的匯率政策,人民幣匯率未來將更有彈性。

 

由於外界解讀此一訊息,是在替人民幣未來升值鋪路,人民幣匯率一度升破6.8兌換一美元,創匯改以來五年新高,而韓元、澳幣和紐幣等全面飆高,股市也同步大漲。

 

只不過,才經過一日的「激情」,22日人民幣與亞洲股、匯市就全數下挫,亞洲貨幣包括新台幣、泰銖、印尼盾等也均呈現收貶,其中以韓圜與印度盧比下跌幅度最重(歐元和韓元各貶值近1%);亞股也普遍收黑。

 

《華爾街日報》就認為:中國沒有宣佈突然、一次性的升值,甚至沒有改變它所設定的人民幣兌美元每日交易區間,實際上做的已經不能再少了,給分析人士留下的印象是匯改聲明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舉措,是為在本週末多倫多G20峰會之前,堵住美國批評人士的嘴。

 

一般外界對這人民幣匯改的解讀,大多都是正面的看法。CNN報導指出,「收益最大的將是與中國有著大宗貿易往來國家的貨幣,像是澳元、紐幣和加元,同時對全球股市也將帶來正面影響」。

 

因為從過去的資料看出,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宣布啟動匯率改革以來,匯率變動與股指走勢之間,確實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動關係。近日股市走強,同樣也受「人民幣即將升值」,進而激發了A股市場,再度多頭市場的預期。畢竟,2005年中國大陸的第1次匯改,確實是引發A股市場走多的起點,而相關的金融、地產股等人民幣升值受益概念股,也跟著活躍起來。

 

儘管從2005到2008年的歷史資料顯示,在這30個月的時間,人民幣升息了將近20%,以人民幣現在被低估幅度35%到40%來估算,未來長期的升值幅度不致於太小。

 

但是,「新末日博士」羅比尼卻潑了市場一盆冷水,不但不認為人民幣會升值,還可能會貶值。他所持的理由是因為:歐元匯率近來重跌,如果繼續下挫,人民幣若隨市場機制運作,可望兌美元相對貶值而非升值。羅比尼和其他分析家一樣,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只會逐步升值,未來1年不會超過3%或4%。

 

而道瓊社向9家外商銀行所完成的最新訪調也提出預測:人民幣在2011年6月前預估升值5%,達到1美元兌6.5人民幣。今(2010)年底之前則預估升值2.6%,達到1美元兌6.65人民幣。

 

相對於人民幣匯價漲幅的預估,各界對大陸股市的興趣似乎較為濃厚。多數基金經理人更表示,假設人民幣有可能在區間內緩步升值,顯示貨幣升值將進一步帶動資金流入,不但有助於中長期亞洲股匯雙漲,將更有利於原物料出口國包括巴西及俄羅斯之商品出口,此題材可帶動新興市場整體買氣。

 

但是,整體市場果真如此樂觀嗎?筆者採訪並綜合多位專家的看法是:

一、長期升值趨勢不變,但是在波動幅度加大之下,投資人想要賺到短線的價差恐怕並不容易。因為有不少專家就提醒:由於中國人民銀行多次強調「一籃子貨幣」的概念,重點在於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而不是讓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

 

而當未來幾年人民幣升幅都不會太大,平均每年只升值約3%~4%之際,一般投資人想要靠買賣人民幣的匯差而獲利,恐怕會是相當辛苦,甚至還可能「不賺反賠」。

 

二、同樣是升值題材,大陸股市將遠遠優於房市。至少短期來說,在「投資人不應該與政府政策作對」,以及「大陸政府嚴力打房但鼓勵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前提之下,投資人還是應該順勢而非逆勢操作。

 

三、假設人民幣是長期升值的走勢,不管是大陸或台灣的「純粹代工廠」都將普遍受害。專家認為,除非是「具有高競爭力」、「自有品牌」或是「握有通路」的公司,才能在歐、美大廠「低貨幣成本」的夾擊之下,殺出一條高獲利的「藍海」。

 

四、如果未來5-10年的投資重心在中國大陸,投資人如果要享有較高的獲利爆發力,直接投資大陸的個股當然是首選。但是,因為種種時、空,以及資訊落差等因素,國內投資人還無法或不適合直接投資。退而求其次,則可以投資台灣上市、上櫃公司中的「中國概念收成股」,像是通路、食品、運輸、觀光…等類股。

 

五、在基金投資方面,首先被看好的是「中國基金」或「大中華基金」,其次是投資範圍較廣的新興亞洲,再其次是投資範圍最廣且波動幅度小的新興市場基金。

 

只不過,雖然都被歸類為「中國」或「大中華」基金,投資在中國大陸本地的標的比重,卻有很大的差異。以「大中華基金」為例,會有相當一定的比重,是擺在與大陸有關的上市、上櫃公司上。

 

當然,實際投資在中國大陸標的比重「純」與「不純」,或許有可能無法搭上中國大陸股市快速起飛的步伐,但從現有的基金評比資料中可以看出:過去績效表現的好壞,主要還是基金經理人選股有關,與真正投資在中國的比重高低無關。

 

此外,目前各基金公司所公佈的持股,只有投資產業、區域的比重,以及前10大的持股明細。投資人頂多只能從投資產業比重中,找尋能在下一波中國大陸股市飛漲中,績效表現能夠勝出的基金標的。

 

其中的最大關鍵便在於:基金經理人持有「中國大陸具高成長前景的產業及個股」的比重高低。根據專家的說法,以上標的包括了受惠於政府政策及人民幣升值的電訊、醫療產業、民生必需品以及金融產業等。

 

六、假設是懶得選股的投資人,直接買ETF是個不錯的方式。但是從「原本未納入ECFA早收清單的聚丙烯(PP)及工具機,後來都列入」的跡象顯示,有「ECFA讓利題材」的台股,恐將優於「已經與中國簽署了CEPA」的香港股市。

 商業周刊.jpg

人民幣可能明升暗貶!

【文/蕭勝鴻】

G20召開前,中國放出匯改風向球,顯示對經濟復甦有信心,初期帶動澳元、紐幣、加元等受惠,但長期來看,恐是別有居心。

中國央行(人民銀行)六月十九日宣布將放寬人民幣匯率彈性,被外界解讀成中國對全球經濟和金融系統健康狀況持正面態度的一大利多,使得摩根士丹利(MSCI)亞太指數在六月二十一日開盤不久,收盤上漲二.六%,創近兩週來最大漲幅。

 中國放出升值風向球,亞幣率先領漲。(攝影/翁挺耀).jpg 

同時國際油價盤中也衝到七十八.六美元附近,人民幣遠期外匯報價更升值一.三%,達到一美元兌換人民幣六.六二三五元,暗示潛在升值幅度還有二.八%。根據彭博(Bloomberg)調查十四位分析師,人民幣兌美元年底前將會再升值一.九%,達到一美元兌換人民幣六.七元。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六月二十一日頭版分析市場樂觀預期背後有兩大理由。首先按照歷史經驗,中國二○○五年七月放棄了人民幣盯住美元後,人民幣匯率在其後的三年中升值大約二一%,一旦人民幣從此開始升值,潛在套利空間龐大。

 

第二,即便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歐元區仍面臨債務危機的情況,中國願推動匯率制度改革,顯示中國對全球經濟復甦有堅定信心,使得投資者有理由買進對全球經濟增長敏感的高風險資產。

 

儘管中國官方沒有鬆口究竟要何時要升值以及升值多少,但所產生的羊群效應,已經讓全球熱錢大挪動。因此在中國人行發表聲明後,渣打銀行隨即發表最新策略報告,看好人民幣一旦啟動升值,初期先看好澳元、紐幣、加元、挪威克朗、巴西黑奧、俄羅斯盧布和馬來西亞林吉特等依賴中國進口的商品型貨幣,隨後第二波將有新加坡幣、韓元、新台幣和印度盧比等與人民幣關聯性更高的貨幣受惠。

 

配合經貿多元化 匯率改參考一籃子貨幣

 

為何中國官方要在G20召開前一週,放出匯改風向球?中國人行所發布的匯改說明稿中,對於為什麼要參考一籃子貨幣而不是單一美元,來看待人民幣匯率水準,中國人行的答覆是:由於中國主要經貿夥伴已呈現明顯多元化態勢。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179期;訂閱商業周刊知識庫;訂閱商業周刊電子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