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巫茲拉的噪音雖然顧人怨,卻創造了世足的商業神話,不論哪一國球迷都得吹它一吹,但就是沒能為中國製造商帶來財富。.jpg 

「巫巫茲拉」 (vuvuzela)為今年的世足賽製造很多惱人的噪音,也成就了一個商業神話,但生產巫巫茲拉的中國製造商並沒有賺翻,倒是獲得一個啟示:沒有研發與設計的低附加價值加工業,是沒有明天的。

浙江老闆自稱巫巫茲拉商業化之父

根據新華社的報導,浙江寧海西店盈吉塑料文具廠的老闆鄔奕君是一個球迷,他的工廠生產各種球迷助威用品。他向新華社記者出示了他2001的設計圖紙,自稱是本屆世界盃巫巫茲拉商業化之父。

他2001年時上網看到一幅黑人載歌載舞的非洲漫畫,從黑人手上拿著的竹製喇叭獲得靈感,他繪製了圖紙,花七天時間做好模具,不過這款產品拿到廣交會和文具展上並沒有什麼人問津。2006年德國世界杯時,這款喇叭賣掉了30多萬個。去年8月份,一個非洲商人通過阿里巴巴網商平台找到他,談妥3元人民幣一個,訂做1000個試銷。

鄔奕君說:「那應該是賣到本屆世界杯的第一批塑料巫巫茲拉,也是我唯一有利潤的一筆訂單。」

訂單爆炸工廠爆增 貿易商就開始壓價

今年1月,訂單爆炸般增長。到4月止,他的工廠生產了100萬隻巫巫茲拉,南非世界杯開幕式上使用的20萬支可口可樂形狀喇叭也是他的公司產品。

一支長度60公分的巫巫茲拉在中國的出廠價是0.3美元,約合人民幣2元。來自南非的貿易商告訴鄔奕君,這款讓人頭痛的噪音喇叭在南非世界盃賽場上遭遇搶購,售價高達60 南非蘭德,約合人民幣54元。

鄔奕君無力應付鋪天蓋地而來的訂單,訂單分散到廣東汕頭規模更大的玩具廠。模仿起來很容易,開模具十天就夠。很快中國的許多工廠都加足馬力生產巫巫茲拉。

他說:「廠家一多,貿易商就開始壓價,最後中國這個產品的離岸價基本上就是0.3美元。」。

加班大半年 只賺10萬元人民幣

鄔奕君說:「每個巫巫茲拉我賺一毛錢,工人賺一毛錢。」「加班加了大半年,等到退稅下來,我只賺10萬元人民幣。」根據統計,中國出口的巫巫茲拉產值在2000萬美元左右,利潤率5%,巫巫茲拉吵吵鬧鬧地上演了一齣世界杯的商業神話,但中國製造商和工人分得的利益實際少得可憐。

因為,巫巫茲拉雖靠中國企業的靈感走紅世界杯,但還算不上中國「智造」,中國企業無法掌握國際定價權。但根本原因仍在於製造業的研發設計和市場開發欠缺規模與系統,少了市場研究研洞察力,最終也就缺乏核心競爭力。

【編譯陳澄和2010/06/27 聯合晚報】

5688612-2365317.jpg 

財經書摘/不要做低價的奴隸

追求低價不對嗎?花點小錢買折扣品不是很節儉嗎?當低價是如此吸引人的時候,追求「盡可能便宜」的同時,我們真的賺到了嗎?生活品質更好了嗎?

一般消費者可能根本沒想過,一味追求低價,背後卻付出驚人代價。居家附近的量販店、大賣場、暢貨中心,可能就是讓我們生活品質不佳,收入萎縮的原因之一。

由於低價吸引人,讓消費者忘了曾質疑「便宜無好貨」,也使得環境惡化、擴大債務、所得不增反減,甚至導致全球的經濟大海嘯。

近幾十年來,一般人薪資停滯、債務升高,導致大家追求低價商品,但低價品無法取代一路攀升的房價、教育和醫療等生活必須用品。

也因為消費者一味強調低價,使得企業被迫降低成本,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當企業必須降低成本,薪資無法提升時,狀況遠比通貨膨脹更糟糕。因為凍結的薪資與津貼無法支應日漸漲價的必需品,我們必須從世界各地取得更便宜的產品,人們則因此付出更高代價。

因為低價,消費者忽視了過去重視的品質,間接導致廠商壓低訂單價格,於是才出現了「黑心貨」,當廠商無所不用其極的殺價,更讓有良心的廠商必須降格配合市場。

例如,原本消費者願意用較高的價錢買純牛奶;但當加了部分清水的鮮奶以較低價格搶到市場後,純牛奶生產者也必須面臨「造假做生意、或有良心卻倒閉」的掙扎,最終只是讓所有業者都降低品質,這並非消費者的勝利。

「不要做低價的奴隸」,因為「最划算交易」並不能幫助國家的經濟成長,天天低價反而是一種劣質生活型態,也不是企業發展之道。

下一波消費革命,將出現在消費者「選擇的自由」,消費者應該知道商品的真正成本,堅持資訊透明化。

【2010/06/27 聯合報】

在南非舉行的世足賽已進入16強激戰階段,場邊用來炒熱氣氛的加油喇叭「巫巫茲拉」(vuvuzela),以140分貝震耳欲聾的聲效撼動全球足球迷,也因此成為「喧鬧」的新代名詞。美聯社.jpg 

社論-「巫巫茲拉」的G20高峰會

刻在南非舉行的世足賽已進入16強激戰階段,場邊用來炒熱氣氛的加油喇叭「巫巫茲拉」(vuvuzela),以140分貝震耳欲聾的聲效撼動全球足球迷,也因此成為「喧鬧」的新代名詞。

     以「巫巫茲拉」形容昨天落幕的本屆G20高峰會,其所呈現眾聲喧嘩、各吹一把號的對戰場面,實不為過。美中(G2)在人民幣升值議題上鬥智,歐盟與美國在財政緊縮議題上PK,日本新閣則忙著補修G2學分。隨著歐美亞在後金融風暴的經濟處境出現落差,「救市」已非G20元首的共識,捍衛本國利益才是攻防重點,因此會後的妥協聲明掩飾不了彼此的歧見,以及山雨欲來的保護主義反撲。

     G20高峰會在2008年11月首度成為因應變局的主角,彼時雷曼兄弟倒閉的「蝴蝶效應」快速蔓延,各國元首力推減稅降息救經濟,發揮難得的同舟共濟精神。隔年4月倫敦高峰會,英美力促增加財政刺激,對照德法主張金融改革,大西洋兩岸已生歧見。所幸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初登國際舞台,刻意壓低身段,並拉攏中俄,最終G20仍達成協議,對國際金融機構注資1兆美元,加強全球金融監理機制,持續推動振興經濟方案。到了2009年11月匹茲堡集會,各國領袖有鑒於新興勢力的崛起,進一步決議以G20取代八國集團(G8),成為促進全球經濟合作的最主要論壇。

     本屆加拿大多倫多高峰會,是G20升格扶正後的首次政治盛事。會前的爾虞我詐與操弄盤算卻令人嘆為觀止,會後公報雖兼顧了美國主張的經濟成長優先,以及歐盟強調的財政健全優先,但將兩個相斥的優先目標並列,只是政治語彙的機巧運用,讓各國元首得以各取所需,因應各自的執政挑戰。

     G20之所以不再同進退,肇因於匹茲堡會後7個多月來,亞美歐的財經發展已大相逕庭。其中,亞洲率先復甦,成為熱錢追逐的標的,防止資產泡沫化遂成為各國當務之急。美國經濟靠政策強心針延命,近來不論是新屋銷售、耐久財訂單或GDP成長,均無以為繼,歐巴馬政府自不願振興措施提早退場。然而,歐元區自年初以來,遭遇以希臘為主的南歐債信危機,連非成員國的匈牙利都趕在傷口上抹鹽,致令德法為首的歐元區高層更加體會財政健全的重要性。

     由於彼此優先目標不同,G20在財經議題上,至少有兩場持久戰要打:

     第一,G2的人民幣「匯」戰。由於中國先發制人,高調宣布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並趕在高峰會前強拉匯價至一美元兌6.7896人民幣,讓美元在一周內對人民幣貶值0.55%,因此本次G20聯合公報在匯率議題上,並未單挑中國。

     人民幣脫鉤之舉,與其說是迫於美國的恩威並施,實則是中國欲掌握匯率升貶的主動性。因為「彈性」意味由市場機制決定,如果未來歐元債信危機等國際財經變數迫使美元強勢,人民幣走低就理所當然;反之,若美元回跌,人民幣在每日千分之五的浮動區間內緩升,其他亞洲貨幣的升壓只會更大,等於將升值的部分衝擊轉嫁給鄰近的出口競爭國。如此的政治盤算,應該才是人民銀行在聲明中所謂「有利於維護戰略機遇期」的真諦。

     不過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本次G20高峰會期間仍明指,低估的人民幣讓中國佔得貿易優勢,令美國無法接受,華裔商務部長駱家輝更批評所謂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只是徒具形式。可以預見,美國財政部下半年會拉高「匯」戰層級,國會「反中」動作也會一波強過一波,人民幣議題顯然不易善了!

     第二,歐美的「退場」之爭。歐巴馬為本屆G20高峰會設訂的目標是推動金融改革、持續刺激成長,以及強化全球經濟。就金融改革而言,G20對大方向並無異議。至於歐美的「退場」之爭,則已提升到意識型態的層次,這正是聯合公報「既要順姑情,也不能失嫂意」的關鍵。

     德法為首的歐元區一朝被蛇咬,認定「財政健全」才是經濟永續發展的根基,紛紛削減公共支出、加稅開闢財源,以期早日消弭預算赤字。英國卡麥隆聯合政府上台後,也跳到德法陣營,以每年削減400億英鎊預算為施政目標。雖然投資界大老如索羅斯批評德國緊縮財政是「緩事急辦」,會害死歐元;專欄作家馬丁沃夫也呼籲英國新政府對新預算案要「急事緩辦」,但兩國元首仍不為所動,堅持矯枉必先過正。

     走在復甦前頭的亞洲諸國,也各自踏上信用緊縮的分階段「退市」之路。G20的澳洲與印度已數度升息、中國三次調高存款準備率,非屬G20的紐西蘭、馬來西亞,乃至我國中央銀行都罕見地領先美國調高各主要利率。

     在某種程度上,歐美的退場之爭,就像一場對照組實驗,孰是孰非,可能要經過好幾年的時間才能驗證,只是到時候,現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恐多已下台。可以確定的是,美國身為國際強權,若不思反省改善自身的經貿結構弊端,卻要盟國為其分憂解難,這種自利訴求,將越來越難在G20高峰會這類多邊協商中引起共鳴!

  • 2010-06-29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