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jpg 

你是否身體不舒服兜兜轉轉找不出病因,看了很多醫生也不見病情好轉?懂得看病的技巧,才能在黃金時間內找到Dr. Right,讓自己揮別不適,元氣滿滿。

正值花樣年華的瑜珊,常因頭暈目眩而作息大亂、苦不堪言,經常必須半坐半躺著休息,所以多年來不敢去上正常班,放棄很多好機會。

 

她先後看過教學醫院的內科、身心科、心血管科,內科醫生說她是暈眩症,心血管循環科認為她是血壓太低及貧血,做了不少檢查,也吃了無數的藥和營養品,卻查不出病因。一度,她懷疑自己得了癌症,但醫師看了檢查報告卻說:「沒事!是你太緊張了」。

 

最後在好友的推薦下看了耳鼻喉科,才查出真正的病因是——鼻中膈彎曲,導致呼吸不順暢、氧氣不夠才會頭昏,瑜珊隨後進行矯正手術,頭暈的情況立刻不藥而癒。

 

心跳加速是心臟病?更年期?還是甲狀性亢進?

 

 

45歲的敏華,最近不明原因快速消瘦,還經常心悸手抖、全身冒冷汗,食不下嚥,晚上睡不著,剛開始以為是心臟有毛病,掛了大醫院的心臟內科,吃了藥,心臟不規律跳動的情況時好時壞,其他症狀也沒有改善。

 

有人提醒:「會不會是更年期到了?」敏華決定改看婦產科,醫生開了荷爾蒙,不舒服的情況卻依然故我。之後她再接再厲,在家醫科、內科、精神科、腸胃科……轉來轉去,最後經朋友提醒,才找到確切的病因——甲狀腺亢進。

 

發燒不止 原來是全身性敗血症前兆

 

 

5歲的閔佑不明原因發燒了3天,碧霞決定帶兒子到住家附近的診所求醫。醫生仔細檢查後說:「沒事,小感冒,吃3天藥就好了!」3天後藥吃完了,但兒子的燒並沒有退,碧霞再帶兒子二度就診,醫生二話不說,又給了3天藥。

 

幾天後,兒子發燒症狀時好時壞,碧霞決定帶兒子到離家較遠的另一家診所看病,留學歸國的醫生仔細聽完碧霞的描述,開了藥,拍胸脯保證「3天後病就好了」。一星期過去,兒子雖然各方面都好好的,精神狀況也不錯,但身體還是微微發著燒,碧霞很苦惱,不知該換個醫生還是再回原先的診所看病。

 

先生提醒說:「直接帶到教學醫院看病吧!」沒想到門診醫生聽完狀況,立刻要求抽血檢驗,之後,劇情急轉直下,兒子被要求立刻住院治療,原因是「全身性敗血症」。

 

醫生依據診斷結果表示,可能是蛀牙的細菌跑到血液中,引起全身性敗血症!經過這次折騰,每當兒子健康拉警報,碧霞再也不敢怠慢,立刻前往大醫院檢查。

 

「小病、大病」怎麼分 民眾就醫好為難

 

 

「雖然媒體都勸民眾不要小病也往大醫院擠,不但浪費醫療資源,掛號費、醫藥費也貴得嚇人。可是我相信一般民眾跟我一樣,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小病』,什麼時候又變成『大病』?」碧霞道出一般民眾就醫時左右為難的心情。

 

行醫30多年、剛卸任耕莘醫院院長職務的一般外科醫師陳之凱坦言,大醫院對病人而言就像是迷宮,除非是很明確的症狀或疾病,一般國人不容易正確判斷自己究竟該掛那一科,所以常像「逛街」般四處亂逛,最後才好不容易找對醫生。

 

五成神經內科病患常看錯科

 

 

曾擔任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主治醫師陳獻宗指出,五成神經內科病患常看錯科,尤其是面對顫抖、疼痛、僵硬、眼皮一直跳或臉部某處一直不自主抽動等狀況,一般民眾並不清楚是神經方面的疾病,還是肌肉、器官、腦部……出了問題,所以平均延誤半年才正確就醫。

 

類似的,還有面部半邊頭部抽痛或臉頰某處一直疼痛,有可能是單純顏面神經出了問題,或僅僅是偏頭痛,但也有可能是顳顎神經或牙齒咬合的問題,導致病患吃遍各家醫院的止痛藥還不見成效。

 

另一項統計更指出,近六成感覺「火燒心」的上班族,看遍心臟科或耳鼻喉科,最後才在胃腸科,檢查出原來是「胃食道逆流」。

 

一向鼓勵病患「看對醫生,做對檢查」的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廖俊凱說,一般說來,暴瘦、久咳不癒、暈眩、疲倦、胃悶、拉肚子、生理痛、心悸、呼吸不順、失眠、腰痠背痛……等症狀,都是身體在「訴苦」、「抱怨」的信號,也意味著健康即將出問題,但因這些症狀背後所牽涉的疾病相當複雜,因此找錯科別、做錯檢驗,比比皆是。

 

廖俊凱發現,現代人逐漸明白「健康就是財富,預防重於治療」,也懂得善用網路獲取健康新知,然而,浩瀚的健康資訊常讓民眾無所適從,甚至應用錯誤的資訊而不自知。萬一「找錯醫生,做錯檢查,甚至吃錯藥」,不但易誤導患者,以為自己「虛驚一場」,且常延誤疾病治療的最佳治療黃金時間,或吃藥產生抗藥性或副作用,使後續的治療變得棘手。

 

【更多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8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