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jpg 

一位是產業界大老、一位是學術界龍頭,許文龍和李遠哲雖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台灣石化業的問題,但對台灣未來的發展,卻有著異中求同的想法...

f_265501_2.jpg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面對近來包括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等學者,齊聲反對石化業擴建,即使感冒才剛復元,仍接受本刊獨家專訪,從石化業者的角度來看這次的環保爭議。他說,石化產業能有現在的規模,有其歷史背景因素,雖然環保議題當頭,仍不應該抹殺石化業對於繁榮地方、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產學龍頭許文龍、李遠哲兩極交鋒

一向把生態保育看得比事業發展還重要的許文龍,看到六輕的那兩把火,一開始也認為石化業不該再擴增、國光石化不要再建了,但在病榻上反覆思索幾日,愈想愈覺得事情不是一刀兩斷這麼容易。如果台灣沒了石化業,下游相關產業會有多少人失業?他粗估,「如果台塑被迫出走,台灣將會有幾百萬人生活受影響,不是小問題!」

至於李遠哲,近幾個月來周遊各國,都在為減少碳排放量而努力,最近更帶領學者連署,站出來反對興建八輕(國光石化)。因為今年是地球史上氣溫最高的一年,而氣溫每上升一度,極端氣候就會增加十倍,「情況已經很嚴重了!」他急著告訴大家一定要改變生活方式,過簡約一點,經濟成長少一點。他說,「企業家賺錢是要留給子孫,但如果子孫都快活不下去了,企業家還要賺那麼多錢嗎?」

一位是產業界大老、一位是學術界龍頭,許文龍和李遠哲雖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台灣石化業的問題,但對台灣未來的發展,卻有著異中求同的想法,以下是許文龍的專訪:

問:可否談談你為何會寫信給李遠哲院長?

談為何寫信給李遠哲:
李論點是完全站在學者、理想狀態下

答:這次的事件,他和我的看法有點不一樣,但我要先強調的是,我認為他的看法是對的,但那是完全站在學者、理想狀態下。

李院長的言論對未來台灣影響很大,不過我要提醒他,過去和未來的情況不一樣,不能一味攻擊現有情況,應該考量過去時空背景。大家都不應忘記,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原本並不想在台灣投資,是前總統李登輝出來整合,提出各種條件遊說台塑留在台灣投資,才帶動地方就業機會,改善當地人生活。

台塑發展到現在的規模,繳了很多稅金,對地方也做了許多事,但事情發生時,大家卻只提公害的部分,忘記台塑的貢獻。在台灣最困難的時候,是政府拜託王永慶在雲林設廠,對國家、地方都有極大貢獻;不能現在有錢可以吃肉了,就忘記當時連麵包都沒有。

問:但石化是高汙染的行業,你認為應該繼續發展下去嗎?

答:前一陣子我生病住院時發生了這些事,當時也很認同李院長,沒錯,台灣應該不要再發展這個高汙染行業。但後來再冷靜想想,首先,石化業會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是政府拜託之下的結果,現在支持、反對的意見都應該考量進去,畢竟地方靠台塑吃飯的人非常多,多元社會應該要有不同的聲音,而非只從單一學者角度出發。

再來,台灣石化業上下游供應鏈完整,以奇美實業來說,有一半原料向台塑採購,就算用一樣的價格從海外進口,還得加上運費與時間成本,一般民間企業只要成本差二%就差很多了,石化業為台灣帶來整體的競爭力,奇美更是台南繳稅最大戶,跟第二名差距非常多。

奇美是全球最大的ABS廠,下游塑膠廠也超過一半使用我的原料,往來客戶是幾萬家,因此如果奇美上游斷料,下游連鎖效應巨大,這不是單一廠商利益的問題。過去,事業是會賺就做,不賺就收起來,但現在不是這樣了,「供應的義務,比利益還重要」;問題不是只有價格而已,而是攸關下游整體市場的發展。

【文/林瑩秋、陳雅潔、陳彥淳採訪】

財訊.jpg 

【文/陸仁儀】

台塑工安危機處理 王文淵高姿態引發反感

六輕大火燒出王文淵危機處理能力的問題,連總統府高層都親自致電關心,但台塑至今仍難以扭轉事件所造成的社會負面觀感,這當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七月底,副總統蕭萬長罕見地打了兩通緊急電話到台塑,一通給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一通給台塑集團總管理處總經理楊兆麟。原來是台塑六輕連續大火,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這個年產值占台灣GDP達八%的石化生產基地,引來政府高層的關切,連蕭萬長都親自關心,指示六輕大火務必處理善後,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事件發展至今,台塑高層勤於疏通政府關係,卻忽略社會觀感。集團最高負責人王文淵只在陪同行政院長吳敦義時短暫現身;而工安意外發生後,最應負責的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在會見雲林縣長蘇治芬時的高姿態,透過電視鏡頭的放大效果,更讓外界感受到台塑財大氣粗的驕傲態度。

王文淵、王文潮不急著面對社會,但這兩位關鍵人物以外的七人小組成員,卻由集團副總裁王瑞華帶著老臣一字排開鞠躬道歉;他們既不是集團最高領導人,也非工安事件發生的主體公司董事長,王瑞華與老臣們想捍衛王永慶精神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少了最重要的王文淵與王文潮,社會負面批評聲浪仍難以平息。凸顯出台塑集團對於事件危機處理態度,領導階層內部根本沒有共識。

今昔對照,某企業人士有感而發地說,台塑能成功絕對不只靠王永慶,過去王永慶能對官員直言無諱、塑造出「經營之神」的偉大形象,是因為王永在隨後打躬作揖哈腰賠不是,台塑大總管楊兆麟就曾說過一句經典:「別人都可以錯,董座(王永慶)永遠不會犯錯。」

原本以為,王文潮能扮演過去王永在救火隊的角色,沒想到關鍵時刻,王文潮卻錯失黃金時間。親近王家人士說,沒吃過苦的富二代,就算為人客氣,但身段和白手起家的第一代比起來,還差得太遠。

企業文化丕變:
員工心態「多做多錯,最好不做」

過去王永慶面對地方問題,深知裡頭結構分子複雜,除了檯面上運作,也透過親信打點黑白兩道,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據說這名親信還因為知道得太多,已經改了名字避開麻煩;反觀王文淵與王文潮,既無身段,也看不到手段,毋怪乎危機處理能力飽受批評。

尤其,台塑內部一直認為,這次六輕大火引發的負面效應,內含許多地方勢力、政治選舉、家族糾紛等複雜因素,就算王文淵、王文潮出面也無濟於事。一位長期觀察台塑的業內人士說,他們可能忘記,台塑發展到今日規模,耗費許多的台灣社會資源,王文淵應該面對的,是更多沒有利益糾葛、將台塑視為台灣企業代表的基層台灣人民。

危機處理不及格,外界開始質疑王文淵的接班能力,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改朝換代後,從經營層與員工間的相互不適應。過去王永慶時代,對於專業經理人都是充分授權,李志村說過:「我曾經想自己創業,但創辦人說,留在這裡也可以創業,他完全信任我們,很多提案都是由下而上。」當時台塑集團上下對王永慶是敬畏的。

王文淵上任後,為掌握龐大的台塑集團,他顯得很沒有安全感,開始對小細節錙銖必較,經常為了一些無法事先掌握的事情暴跳如雷。之前某日本石化業者參觀六輕,該公司社長看完後親筆寫信給王文淵,表達對六輕的推崇,沒想到王文淵不高興就算了,還大發雷霆,責怪下屬對參訪活動沒有事先報告。六輕參訪一向鮮少報備,但王文淵脾氣一來,誰也不敢反駁,結果變成大小事都看總裁的臉色,下面的人只想聽命行事,心態變成「少做少錯,多做多錯,最好就是不要做」。

王文淵帶兵嚴苛:
說話直白,老臣也嘆「不如歸去」

此外,王文淵說話經常「老實不客氣」,即使是對高階幹部,講話一樣毫不留情面。之前台塑四寶總經理升遷的人事,外界好奇為何只有台塑總經理懸而未決,王文淵幾杯黃湯下肚後竟開玩笑地回答:「都已經升了三個笨蛋了,還要多一個嗎?」王文淵說話直白,讓員工對他害怕大於尊重,連老臣都有「不如歸去」的想法。與王永慶相識數十年的企業人士認為,王文淵氣度不夠大、做事不夠圓融,七人小組已經變成一人小組,許多事情連王瑞華出面溝通都沒有用。

平心而論,台塑集團對台灣經濟發展舉足輕重,隨著時空背景不同,不論是誰來接班,都不可能做得比王永慶還好,畢竟「經營之神」只有一位。而且,台塑集團事業龐雜,接班團隊沒有充裕時間交接,與員工的磨合時間也不夠長,究其原因,關鍵還是王永慶自己太晚交棒所致。六十歲才接班的王文淵,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已經是該退休的年紀。

如今經營之神已經走了,台塑面對危機應調整心態,在王永慶設計的緊密持股架構下,其實每個人的角色都是專業經理人。連王文淵自己都曾說,未來台塑可能不會有任何一位王家人,那何不從自己做起,停止造神運動,放下王家人的包袱,讓台塑集團的發展回歸制度與組織,做一位稱職的王姓專業經理人。

【本文為節錄,完整精采內容詳見《財訊》353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