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新聞周刊.jpg 

當金融海嘯肆虐引發經濟大衰退時,各國都用大金額的經濟刺激方案來拉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球經濟復甦了,但各國政府也債台高築。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大幅調高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而經建會的七月份景氣對策信號也重返「紅燈」,加上諸多指標數據也都明顯反應「經濟的確復甦」之訊息。不過,吊詭的是,對於今年第三、四季,尤其明年的台灣經濟成長卻都普遍看淡,成長率預測值四.六四%,幾乎是今年八.二四%的一半而已。

 

也就是說,即便是景氣復甦,卻是極短暫且不穩定,套用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名言「非比尋常的不確定」。這也就是為何「二次衰退」「二次風暴」的警語會一再發出。

 

之所以會有此種欲進還退的不確定,根源就在各國通用的「印鈔救市」政策。當金融海嘯肆虐引發經濟大衰退時,各國都用大金額的經濟刺激方案來拉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球經濟復甦了,但各國政府也債台高築。

 

很快地刺激效果消失了,於是要不要重施故技就成了惱人的難題。一來債務暴增已達臨界點,二來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已近於零。所以,答案其實是明確的,政府不只不應再施行這種飲鴆止渴政策,還應撙節支出。可是一旦縮手,衰退隨即出現,政治壓力、人民反彈也隨之而來,「進退維谷」正是當前的鮮活寫照。

 

其實,這種景況只是政府應不應使用反經濟循環干預政策的老話題,而刺激方案「短期有效」,長期非但無效還有後遺症,也似乎早有定論。因此,理性而言,政府不該干預市場,應讓市場自由且自然運作,經濟在市場的自然調節下,當支付應負擔的代價後,才能有回歸正軌的一天。要問的是:這麼明顯的道理,為何總不受青睞呢?

 

原因也很簡單,現代人被認為難以忍受「短期的痛苦」,也不願意接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中國諺語,更不想支付「應付的代價」,總是麻醉自己沉浸於「天下有免費的午餐」迷藥中。而經濟大師凱因斯(J.M.Keynes)早在一九三○年代就洞悉這種人性,於是以“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為理由,提出「政府創造有效需求」理論,讓政府使用「印鈔」魔法來「創造」市場上原本沒有的「需求」,暫時讓失業、無錢者止饑。

 

七十多年來這種政策一再的出現,累積到現在尾大不掉,愈來愈難去除,而做錯事者被一再縱容下,不但沒改過向善,還將錯事愈做愈大、愈多,並在有樣學樣下,黑洞愈深不可測,政府愈投鼠忌器,更不敢中止錯誤政策。

 

然而「戒酒」「戒毒」雖痛苦、困難,還是得做,美國前總統雷根和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曾攜手勇敢實施過,在一年多的痛苦煎熬後收到成效。今之當政者何不放膽效法呢?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31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