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謝金河◎智慧手持裝置大爆發—尋找新ICT產業新圖像  【2010年09月30日】

帶領宏碁打造品牌新世界的領航人-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最近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出了一番很有見解的談話,也為台灣下一個階段的資訊科技(ICT)產業揭露了未來十年大方向,值得國人深思。

 

王振堂說,他心中有一張「新ICT產業圖像」,從上游雲端運算與伺服器,中間的WiMAX、3G、LTE等網路通訊技術,到下游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等各式各樣的手持裝置,形成一幅很壯觀的新科技產業鏈和新商機。他認為,單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今年產值就會超過5千億元,未來可以再創另一個兆元產業。

 

王振堂勾勒出來的新藍圖是手持裝置產業(Handset)。他說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將達1.9億支,到2023年將成長到4.5億支,加上平板電腦相關市場蓬勃發展,未來3年,每年有超過5千萬台的規模。再加上電子書,將構成智慧手持裝置的爆發力。而且來自新興市場的強大買氣推升,未來發展空間無限大,這是台灣廠商的機會。

 

王振堂特別強調開放平台的觀念。他認為開放平台將為台灣IT產業帶來新的契機,尤其是Google的Android平台,從上游半導體、面板、DRAM、品牌到組裝代工,進一步帶動數位內容產業蓬勃發展,將為台灣創造數十萬人就業機會。王振堂的這一幅新ICT藍圖,也可以看出全球科技產業走到重要蛻變的分水嶺。

 

過去20年來,IT產業的發展,PC與手機是兩條不同的軸線,PC從桌上型PC到NB,再到小筆電,到了蘋果主導蛻變成iPad的平板電腦。而手機從單純接收電話,進入到智慧型手機,從RIM(Research In Motion)的黑莓機席捲市場,如今iPhone、Google Phone也進來分一杯羹。也因為智慧型手機,使PC與手機通訊合而為一,IT產業進入一個新世代的戰爭。

 

其實這個轉捩點在2007年已經發生了。美國蘋果(Apple Inc.)原名是蘋果電腦,公司名稱掛有「電腦」兩個字,Apple一直以來都是與HP、戴爾、IBM走在一起的。後來IBM把PC丟掉,專注軟體業務。進入21世紀,蘋果以iPod、iTouch1系列新產品,踏進消費電子新領域,到了07年1月,賈伯斯(Steve Jobs)正式宣布將蘋果電腦改為蘋果公司,為蘋果切入手機市場留下伏筆,意味著蘋果將不再局限於電腦。這一年,iPhone正式出爐,利用iPhone,蘋果進入商業企業平台,直接挑戰RIM。同時蘋果公布軟體開發套件,一舉把iPhone變成電腦。

 

07年11月,在金融海嘯發生前,iPhone手機正式推出,除了推出新手機,蘋果也提供開放的軟體「App Store」,以共同開發軟體科技吸引開發商參與推廣iPhone作業系統。一開始App Store提供超過5百個應用軟體,包括遊戲、教育、行動商務、企業生產力工具。蘋果藉著App Store推廣行動應用軟體,把行動電話變成類似個人電腦的裝置。

 

賈伯斯在iPhone推出後,立刻宣示iPhone代表一個新的運算平台的發生,App Store的目標是賣更多iPhone。蘋果把70%的軟體銷售收入分給開發商,形成了Gartner所說的「這會像是沒有微軟的個人電腦市場,開發商為iPhone設計軟體的興趣白熱化,提高了iPhone的吸引力。」果然,iPhone從08年11月的iPhone 3到今年iPhone 4,都掀起一股銷售狂潮。App Store到今年7月已提供24.4萬套軟體,供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走上新的里程碑,也使傳統手機產業與PC、NB受到空前衝擊。蘋果所擘畫的行動裝置,宣告智慧生活時代正式來臨。

 

第一個新生態是智慧型手機成為新主流,傳統手機產業式微。在台灣,我們最強烈感受到的是提供山寨手機晶片的聯發科,今年來股價從590元急速滑落跌到41.3元。一方面,山寨機漸式微,另一方面遭到大陸新崛起的手機晶片廠展訊夾擊是主因。但是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今年一路發,股價從277.5元大漲到760元,讓宏達電重現05年的新雄風。

 

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已占全球手機出貨量的18%。另一家市調機構INFOMA預測,到2012年,每3支手機就有1支智慧型手機。在這個市場中,原本是RIM的黑莓機主導市場,蘋果iPhone切入,再加上Google加入戰局,在原來諾基亞為主的Symbian平台外,蘋果主導IOS平台,Google則以Android 平台殺出重圍。

 

Android在08年秋天問世,一開始只有宏達電G11款手機採用,而且,只有美國T1 Mobile1家電信業者合作。但是09年美國電信業者Sprint、Verizon Wireless紛紛加入Android 陣營,再加上摩托羅拉推出智慧型手機也加入Android 平台,三星再加入。Android 殺出黑馬,打破原本諾基亞、RIM和iPhone三分天下局面。

 

Verizon去年就打廣告諷刺iPhone沒有鍵盤,不能同時開啟應用軟體、相機不及500萬畫素、不開放原始碼,也不能換電池。Gartner在09年已預告,Android 將換下龍頭老大諾基亞的地盤。長期來看,愈來愈多手機採用Android ,勢將超越iPhone。

 

今年5月19至20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Google I/O開發者大會,Google發表2.2版作業系統,驚奇發現,短短18個月已有超過60種以上的手機使用Android 作業系統。Google手機銷售快速攀升,每天銷售量超過十萬台以上。全球有超過21家品牌手機大廠,透過59家電信公司,在全球48個國家銷售,Android 的應用市集,已超過5萬個應用程式。宏達電就是在這個風潮中乘勢崛起的贏家。

 

宏達電(hTC)透過Android 和Windows作業系統,成功登上國際大舞台,今年已躋身全球第4大智慧型手機大廠。9月中旬,宏達電邀集全球逾5百位記者出席在倫敦舉行的新機發表會。CEO周永明身著牛仔褲配西裝,在全球矚目下宣布王牌手機Desire Z及Desire HD正式誕生。宏達電上半年全球市占率由去年底4.3%上升到4.8%,僅次於諾基亞、RIM及蘋果,登上世界第4大寶座,全球外資也加入追買宏達電的行列。

 

但是傳統手機業者在這個新風潮中因應不及的,最近都出現重大調整,最具代表性的是諾基亞。諾基亞是芬蘭最大手機廠,1990年代席捲世界,成為90年代最成功的歐洲企業。十年前,諾基亞幾乎是手機的象徵,但這十年來,諾基亞表現乏善可陳,股價市值更是直直落。這十年之間,諾基亞股價從65歐元跌到6.585歐元,市值僅剩380.9億美元,是蘋果推出iPhone以來最大輸家。07年iPhone1推出,那1年諾基亞股價暴跌47%,2010年全球百大品牌,諾基亞更是慘跌到43名。

 

最近諾基亞想要「窮則變,變則通」,找來前微軟業務副總裁來當CEO,這位新的CEO Stephen Elop全無手機業務經驗,未來如何率領諾基亞重振雄風,全球都很矚目。

 

除了諾基亞式微,摩托羅拉老早就折翼。2000年摩托羅拉的股價曾寫下55.08美元新高價,09年摩托羅拉虧損不斷擴大,老早把全美一哥地位讓給三星。摩托羅拉節節敗退,股價最慘跌到2.98美元,後來摩托羅拉撤換CEO,力圖重整旗鼓。今年初,摩托羅拉宣布2011年第1季,公司將分拆為二,一是手機與家庭數位娛樂裝置;2是雙向無線電與安全設備,將業務分拆為個人消費與企業服務2路並進。摩托羅拉全力在智慧型手機找出路,今年摩托羅拉手機出貨830萬支,其中270萬支是智慧型手機。摩托羅拉全力壓注Android 平台,Droidx一推出,市場立刻熱賣。去年第2季摩托羅拉虧損2.39億美元,今年第2季已減少到1.09億美元,摩托羅拉股價回升到8.45美元,市值回升到197.2億美元。

 

另一個被調整的是全球第3大手機廠LG電子,由於核心業務手機部門第2季出現1200億韓元虧損,打造LG有功的CEO南鏞正式宣布辭去職務。LG在手機市場從第5升到第3,但是無力在智慧型手機上突破,一直到今年9月,LG才推出第一款Optimus One力圖挽回狂瀾,但已失去先機。

 

三星今年積極想脫困,三星推出Galaxy Tab,標榜輕盈,想撼動iPad,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三星也推出Galaxys,希望爭取全球市占率5%的市場,有意與蘋果一爭高下。

 

最近RIM公布第2季獲利大幅成長,但市占率從19%下跌到18.2%,今年以來,股價仍從76.95美元跌到45.74美元,顯示風光不再。到6月底為止,iPhone市占率從13%上升到14.2%,但是黑馬Google Android 卻從1.8%上升到17.3%,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又一次大洗牌。

 

目前全球3大作業平台,據Gartner估計,未來5年將出現大變化,Symbian市占率將從09年46.9%,到今年下滑到40.1%,到2014年剩下30.2%;Android 則從09年3.9%,到今年17.7%,2014年可達29.6%;與Symbian系統平起平坐,蘋果的IOS則維持在14至15%左右。由於蘋果採開放平台,未來iPhone會不會遭遇90年代麥金塔電腦一般命運,全球都拭目以待。

 

國際IT大廠慢慢聚焦到智慧型手機上,Google從搜尋引擎進入手機市場,蘋果從PC進入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微軟也從IE9切入瀏覽器市場,力圖挑戰Google,如今連facebook也都將進軍智慧型手機,全球IT大廠都在這裡聚焦。

 

王振堂跳出來宣示開放平台是台灣IT業的新契機,新的時代正在降臨,Best Buy剛剛宣布,今年全美聖誕節銷售熱賣產品集中在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及平板電腦,台灣在這一股新風潮中,優勝劣敗已逐漸分曉。

 

今年PC、NB產業遭逢重大考驗,傳統手機代工已式微,華寶、華冠、富士康都必須重新找出路,反而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崛起,今年觸控產業大旺,軟板需求暢旺,整個IT產業正逐漸浮現全新風貌。

 

 image.jpg

★謝金河◎機會向台灣敲門 TDR契機   【2010年09月30日】

上週有兩家來自新加坡的上市企業來台掛TDR(存託憑證),一家是中國國企民營化成功的造船廠揚子江船業集團,另一家是與雀巢、麥斯威爾,號稱全世界前三大三合一袋裝咖啡製造廠的超級咖啡集團,這兩家來自新加坡的貴客一上市,都連續拉出漲停板,為台灣股市壯大聲勢。

 

最受矚目的揚子江船業是中國紅籌企業,當年新加坡成立龍籌股市場,吸引了153家中國企業到新加坡上市。如今揚子江成為第一家來台掛牌的紅籌股,彭博新聞社對全球發出的新聞稿指稱:揚子江來台上市,是兩岸關係改善後的台灣新里程碑,而稍早倫敦<金融時報>也發表了一篇專文,題為「Opportunity knocks on Taiwan market」,意思是機會已向台灣敲門!

 

由於這幾年交易所改變遊戲規則,加上遺贈稅降至10%後產生的新效應,去年一年回台發行TDR的企業總共有14家,第一家帶頭企業是蔡衍明的中國旺旺,超額認購近20倍,共鎖住了60億元資金,為TDR市場打響第一炮。接著掛牌的巨騰超額認購更逾40倍,掛牌後連續拉出十支漲停板,這兩家為沉寂十幾年的台灣TDR市場灌注了新活力。

 

此後來自香港的新焦點、精熙國際、越南製造加工、陽光能源、真明麗、聖馬丁,一直到康師傅,都帶動一股新風潮,目前TDR市場最多的是來自香港掛牌企業,新加坡除了先前已上市的東亞科技、美德醫療外,生產鮑魚的歐聖在09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以9.5元掛牌,為新加坡企業來台掛牌揭開序幕。

 

歐聖是台資企業,由於生產鮑魚,讓台灣投資人趨之若鶩,TDR一上市就從9.5元拉升到17.9元,等於歐聖在新加坡股價只有0.3坡幣,在台灣卻漲到0.75坡幣,台灣TDR比新加坡第一上市的歐聖股價溢價超過100%。這個現象引來交易所重視,也祭出很多條款,不過卻也為新加坡企業來台上市打下最好的基礎,那就是台灣資本市場有相當雄厚的散戶力量,相對於新加坡法人比重高、周轉率低,歐聖在台掛牌,凸顯了台股卓越的競爭力。

 

台灣的資本市場由於散戶力量雄厚,不論是本益比的倍數,或是大家關注的交易周轉率,台灣都比港、星兩地高。例如新加坡上市773家,平均本益比是13倍,香港有1319家,本益比14.7倍,而台灣股市上市企業755家,本益比達16倍;再比較股市交易周轉率(總成交值∕總市值),台灣是65%,遙遙領先新加坡的27%、香港的32%,這是台灣股市的最大優勢。

 

過去兩岸關係緊張,很多台商為了節稅,或為籌資方便,以新加坡、香港上市為大宗,但是兩岸關係改善後,台商選擇機會變多了。

 

例如旺旺從新加坡改到香港上市,由於香港股民熟諳中國內需及通路價值,旺旺在新加坡本益比只有5、6倍,如今在香港卻可反映到36.5倍,市值達843億港元,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台資企業之一,隨後回台掛TDR更增加集團聲勢。

 

這次揚子江船業、超級咖啡來台,已連續拉出3根以上漲停板,顯見台灣投資人對新加坡企業仍具好感。有了揚子江船業打頭陣,當年搶搭「龍籌股」列車到新加坡掛牌的中國企業,台股的高本益比、高周轉率,將對新加坡上市公司構成「致命吸引力」,未來新加坡企業來台將蔚為風潮。

 

目前在台掛TDR的企業有20家,其中12家來自香港,5家來自新加坡,兩家來自泰國,一家來自南非,今年預計掛牌企業有十8家,到明年可能有超過50家企業來台掛TDR。而回台第一上市的企業,包括知名度很高的美食達人(85度C)、克莉絲汀、宸鴻科技、克緹國際、金可國際、艾德光能及台南企業的Tony Wear,都將為台灣股市注入前所未見的活力。

 

其實一個好的資本市場就像開百貨公司,裡面如果只賣土產(本地企業上市)很難大開大闔,國內主管機關的官員們,必須有開百貨精品店的心胸,讓全世界好公司都可來台掛牌。像香港上市企業中,非屬中國及香港註冊的企業比率近7成,紐約、倫敦交易所也都有逾2成上市公司是外國企業,新加坡上市外資比率達4成,而台灣證交所外國企業比率只有2%。

 

如今正是台灣資本市場從賣土產走向賣全世界精品的最好時機,而TDR最能彰顯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揚子江的任元林董事長與超級咖啡的張騏牧董事長都告訴我說,他們在TDR上市首日,走過台灣交易所為他們鋪設的紅地毯,現場敲鑼打鼓,與在新加坡上市感受完全不一樣的禮遇,台灣股市給他們留下十分美好的第一印象,也代表台灣對外招商態度有了180度大轉變。

 

從2000年起,台灣企業總共發行6檔ADR(美國存託憑證),共集資174億美元,GDR(全球存託憑證)有75檔,集資177億美元,合計新台幣1.1兆元。這兩年新增TDR在台灣共集資台幣448億元,外資企業在台TDR募資遠遠不及台灣企業海外募資的金額,代表了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仍有寬廣空間。

謝金河◎「冷錢」與「熱錢」 效應大不同 【2010年09月29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