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4566-2432952.jpg 

日本央行降息掀起新一波貨幣大戰,熱錢蜂湧而至,激勵日、韓、新、泰及歐等貨幣狂漲。市場人士說,昨天貨幣大戰的「主戰場」在韓元,熱錢狂炒致韓元暴漲百分之1.14,飆破一美元兌1120韓元,衝到1118元。

而新一波貨幣大戰的「重災區」則在泰銖及日圓,昨天泰銖升破30元大關,升值百分之0.38;貨幣大戰「主帥」日圓再度升破一美元兌83日圓重要關卡,衝到82.78高價,升值百分之0.48。

美國刻意讓美元重挫,昨天貨幣大戰戰線拉到歐洲,激勵歐元衝高,逼近一歐元兌1.39美元大關,升值逾百分之0.6,成為「第二強貨幣」。

相較之下,引爆這波亞幣暴漲、目前正在「休十一長假」的人民幣,這段期間卻只升值百分之1.35,反而是「亞洲最弱」貨幣。

匯銀人士提醒,明天大陸股匯市恢復交易,「雖然溫家寶之前在美國公開表示,今年人民幣頂多升值百分之3,但是否上演補漲行情,要看中國央行周五如何出手了!」

【記者羅兩莎2010/10/07 聯合報】

東京貨幣博物館展示的日幣萬元鈔在檢驗真偽的光線下,顯得相當奇特。日本央行出手,將基準利率下砍至近乎於零,並建立五兆日圓的基金購買公債和其他資產,預料各國央行將效法。(路透).jpg 

日零利率 掀貨幣寬鬆大戰?

在各工業國的經濟復甦搖搖欲墜之際,日本銀行率先採取行動,勢必帶動其他央行新一波的貨幣寬鬆大戰。

日本央行5日意外將基準利率降到「實際為零」的水準,並跟進美國聯準會收購資產的作法,大步邁向非傳統的寬鬆措施。

英格蘭銀行7日將考慮是否推出進一步的刺激措施,而澳洲、加拿大與紐西蘭也都已暫緩升息的行動。

本周將在華府舉行年會的國際貨幣基金(IMF)不久前才警告,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沒有預期強勁。決策者目前陷於進退兩難的窘境,因為他們的行動可能對振興經濟沒有太大幫助,倒是會讓外匯市場陷於混亂。

倫敦Aviva投資公司的經濟學家羅伯森說:「日本銀行已首先發難,其他央行可能很快跟進,至於這麼做是否正確,那是另外一回事。」

IMF召開年會之際,七大工業國8日也將同步在華盛頓舉行部長會議。預定主持會議加拿大財政部長佛拉赫第說,貨幣問題將在會中討論。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說,他已準備要在會議上解釋日本的行動。

日本央行5日降低基準利率區間的目標,並建立5兆日圓的基金,將用以收購政府公債與其他資產。但日圓匯價5日報83.27日圓兌1美元,仍然逼近9月15日締造的82.88日圓兌1美元的15 年高峰。

大和研究所表示,日銀總裁白川方明的行動絕不會孤單,因為日本和美國競相採取行動支撐各自的經濟後,如今已陷於「惡性循環」。

大和研究所的經濟學家野口說:「日本銀行的下一步將視美國聯準會的行動而定,央行除了穩定地採取寬鬆措施外,已別無選擇。」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已經暗示,可能在11月2-3日的政策會議中,宣布收購更多的國庫券,以提振經濟成長與降低失業率。

【編譯陳澄和2010/10/06 聯合晚報】

東京貨幣博物館展示的日幣萬元鈔在檢驗真偽的光線下,顯得相當奇特。日本央行出手,將基準利率下砍至近乎於零,並建立五兆日圓的基金購買公債和其他資產,預料各國央行將效法。(路透).jpg 

IMF示警/三大危機 威脅金融穩定

1. 全球成長趨緩
2. 各國負債嚴重
3. 歐美銀行債務缺口近4兆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IMF)5日警告,全球金融穩定的風險依舊很高,除了全球成長趨緩、各國負債嚴重外,歐美銀行業在未來兩年的債務缺口將近4兆美元,更是威脅經濟復甦的「致命傷」。

 

IMF5日在華府舉行的年會上提出「全球金融穩定報告」說:「許多先進國家的決策當局,將面臨經濟低度成長、主權債務增加和金融機構依舊脆弱的交互影響。」

IMF的報告還說,歐洲和美國銀行業必須在未來24個月再融資將近4兆美元,許多銀行必須改善資本結構,政府也得向銀行注入新的資產並延長緊急救助的時間,以強化其資金結構,特別是西班牙、德國以及美國的銀行。

IMF顯然也關切英國的銀行業,根據英格蘭銀行(英國中央銀行)的資料,英國銀行業在2012年底前得再融資7,500億到8,000億英鎊,同期間屆期失效的緊急援助金高達2,850億英鎊。

【編譯何信彰2010/10/07 經濟日報】

東京貨幣博物館展示的日幣萬元鈔在檢驗真偽的光線下,顯得相當奇特。日本央行出手,將基準利率下砍至近乎於零,並建立五兆日圓的基金購買公債和其他資產,預料各國央行將效法。(路透).jpg 

促升人民幣?大師解讀各不同

羅比尼:應該施壓人民幣
史提格里茲:會摧毀市場

 

羅比尼在聖地牙哥一場會議上表示,即使先進國家將來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復原,新興市場長期仍會看到更多資金湧入,因為投資人被新興市場亮麗的成長前景吸引,持續買入新興市場資產以分散投資組合。

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的羅比尼認為,新興市場國家有許多選項可因應貨幣走強,貨幣仍被低估的國家可讓貨幣升值,但這些國家必須齊聲要求中國跟進,才不致因為人民幣相對較便宜而使自己國家失去市占率。

羅比尼說:「只有各國像美國那樣公開表達對人民幣的疑慮,長期來說貨幣升值才可能更具持續性。」其他選項包括,在貨幣被高估時以更有系統且更積極的方式干預市場,以及加強資本管制。羅比尼指出,管制資本流入「將非常困難,需要一整套方案來因應貨幣升值」。

羅比尼也說,資金大舉湧入新興市場的問題,沒有一次到位的解決方案,新興國家貨幣可能持續升值,因為這些國家的利率和經濟成長前景都優於美國、日本和歐盟國家。

許多新興市場,包括智利等拉丁美洲國家,都看著自家貨幣對美元節節攀升,部分原因在於龐大的資金湧入。舉例來說,智利出口商受本國貨幣披索走強影響,正促請政府干預匯市;披索日前對美元升抵28個月高點,傷害出口競爭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痛批美國和歐洲央行大開印鈔機,將使世界陷入一團亂,超寬鬆貨幣政策將摧毀外匯市場。

史提格里茲表示,諷刺的是,美國聯準會(Fed)創造這些流動性是希望能振興美國經濟,但這麼做卻對美國經濟一點幫助也沒有,反而只是為世界製造更多動亂,這個政策實在非常奇怪。

日本和巴西等國為捍衛其出口商,被迫出手阻升本國貨幣,史提格里茲認為這「有必要」,這些國家不可能坐視他們的出口被摧毀。

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說,全球金融危機促使資金加速湧入新興市場,新興國家需要一整套方案來因應貨幣走強,包括要求中國一起讓貨幣升值、有系統地積極干預市場,以及加強資本管制等。

【編譯于倩若/道瓊社聖地牙哥六日電2010/10/07 經濟日報】

東京貨幣博物館展示的日幣萬元鈔在檢驗真偽的光線下,顯得相當奇特。日本央行出手,將基準利率下砍至近乎於零,並建立五兆日圓的基金購買公債和其他資產,預料各國央行將效法。(路透).jpg 

觀察站/阻升日圓 如逆水行舟

日圓兌美元匯價7日再漲0.9%,攀至82.21日圓兌1美元的15 年新高,反映市場預期美國將再採寬鬆措施以支撐經濟復甦,而這也凸顯在國內外結構因素影響下,日本想阻止日圓升值有如逆水行舟,事倍而功半。

日圓兌美元匯價已接近1995年時79日圓兌1美元的歷史高價,但在這15年間,日本消費者物價下跌1%,美國則上漲42%,照理說日本競爭力將因而大增,但實際上日本產業仍效率低落、缺乏競爭力,獲利也不高。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靠超低利率和日圓貶值茍存、避免削減過剩產能的殭屍企業,導致企業利潤遭壓縮和生產力降低。

第二是新興市場貨幣從1990年代亞洲危機後便遭低估,日本製造商把生產轉移到這些國家以利用廉價薪資和低匯率,這也使日本國內工作流失。

日本國內製造商必須轉移到高附加價值的資本密集產品,以恢復競爭力;而日本必須為這些產品創造國內需求,例如,增加醫療看護的服務和農業品的消費。日本最近的刺激經濟措施對日圓影響也很有限,因為要阻止日本經濟頹勢,美國的通膨和長期利率都必須回升,但包括美國在內的已開發國家都有通縮壓力。

而這些趨勢背後最大的力量則是新興市場貨幣被低估,尤其是人民幣。

日圓對人民幣和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仍然高估,但由於這些貨幣多半緊釘美元,使日本想調整對這些貨幣的匯率只能透過干預美元匯價。但日圓對美元和歐元的升值是合理的,這是日本干預幾乎不可能成功的原因;這類干預只能延遲日圓升值。真正對日本有幫助的是美國少說話、多行動,對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採取堅定立場,聯準會也別再放話要採量化寬鬆。長期來看,日本的目標不應放在阻升日圓,反而應採取強勢日圓政策,藉加速結構改革從出口轉移到國內消費。

(取材自金融時報)

【編譯 吳國卿2010/10/08 經濟日報】

東京貨幣博物館展示的日幣萬元鈔在檢驗真偽的光線下,顯得相當奇特。日本央行出手,將基準利率下砍至近乎於零,並建立五兆日圓的基金購買公債和其他資產,預料各國央行將效法。(路透).jpg 

彭博資訊專欄/貨幣大戰 凸顯全球經濟斷層

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全球金融要角,本周末將齊聚華府舉行年會,等著他們的是異常棘手的難題。無論是密室協商或公開討論,此次任務就是要化解方興未艾的貨幣大戰,否則情勢一旦變本加厲,各國可能祭出以鄰為壑的政策,彷彿1930年代重現。

國際金融協會(IIF)對當前情勢戒慎恐懼,公開呼籲訂定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以來的首個全球貨幣協議。IIF是由全球420多個主要金融機構組成的協會,總經理達拉羅(Charles Dallara)說:「全球主要經濟體必須共商大計並取得共識。」

他說得完全正確,當前貨幣情勢撲朔迷離,脆弱的世界經濟很可能面臨再次重挫的風險。

經濟衰退期間,各國政府相當自制,未祭出保護主義政策,一度讓人印象深刻,大家似乎都記取了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重大教訓,當時各國祭出關稅壁壘和其他貿易障礙保護國內產業,結果對世人是一場浩劫。但當前經濟復甦無力導致全球經濟大餅縮水,各國政府面臨極大壓力,只能訴諸貨幣貶值,以求為國內企業及勞工多分杯羹。

日本、南韓、台灣、巴西及瑞士都曾干預匯市,透過壓制本國貨幣維持競爭力;英格蘭銀行(央行)也樂見英鎊走貶;美國官員說得很好聽是要維持美元匯價,但他們巴不得美元貶值,以提振國內的製造業。

但在這麼多國家都想壓低本身匯價的情況下,壓力就像紙包不住的火四處竄燒。6月以來,歐元兌美元(還有緊釘美元的人民幣)升值15%,歐盟深恐歐陸復甦的步履將更加蹣跚。

美國眾議院9月29日通過「公平貿易貨幣改革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可針對刻意壓低本身貨幣匯價的國家,課徵更高的進品關稅。

巴西財長蒙迪嘉(Guido Mantega)9月28日示警:「我們正處於一場國際貨幣大戰,貨幣普遍走貶。」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一周後說,他認為全球並未進入貨幣大戰時代,但緊張態勢在所難免,但這樣的說法很難讓人安心。

全球利益糾葛的核心問題在於: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中國及美國的經濟關係劍拔弩張。但兩國政治及經濟領袖的言行得像放眼全球事務的政治家,而非只關心自身利益的政客。冷靜應對並非絕不可能,雷曼兄弟公司2008年倒閉後,各方一致擁抱凱因斯及傅利曼的理論,但不容否認的是,目前似乎是在那之後最關鍵的決策時刻。

美國長久以來一直指控人民幣匯價低估,且中國「操縱」匯率,在全球爭奪市場及利益時享有龐大優勢。的確,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從2005年到2008年兌美元升值約21%,今年6 月也再度放鬆緊釘美元的政策,但至今人民幣只升值2%。

有人期待,調整人民幣匯價可讓製造業的工作機會重返美國,但此論點恐站不住腳。兩國的工資差距太大,光靠改變匯價,影響恐怕不大。

真正的問題在於,匯率爭議凸顯了全球經濟的一個重大斷層。人民幣釘住美元的政策讓中國出口商累積龐大貿易順差,但也壓抑了國內需求,在海外賺到的錢大多轉進美國公債等美元資產,中國的消費者並未受惠。

同時,美國人錢存得不夠卻花得太兇,眾所周知。中國得多消費,美國得多儲蓄,兩國都得拿出實際行動,而非空口說白話,要向投資人證明可以達到這些目標。

(作者Chris Farrell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何信彰)

【2010/10/08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