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幕後推手徐柄垣(上圖)巧手雕刻無數家喻戶曉的布袋戲角色,最早一戰成名是創造「史豔文」,第一代造型也隨著歲月有了變化,原來比較像娃娃臉(左圖),後來似乎更成熟了。(吳敏菁攝).jpg 

 

你知道雲州大儒俠「史豔文」的戲偶本尊出自雕偶師的兒子?你知道雕刻戲偶的有趣故事?布袋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弄尪仔」的演師外,隱身幕後的雕刻師也是功臣之一。他們是舞台的「藏鏡人」,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締造布袋戲史上收視紀錄,戲迷為劇中「布袋戲尪仔」瘋狂,卻不知「江湖世界」背後真正的「藏鏡人」,其實是彰化「巧成真」雕刻戲偶師傅徐柄垣。

▲雕偶師徐俊文雖非布袋戲迷,卻承繼父親徐炎卿的衣缽,深入刻畫每尊戲偶的神情,注入靈魂。(許素惠攝).jpg 

賦予生命▲雕偶師賦予戲偶生命,每個布袋戲偶的初生,都有如燦爛的驕陽,準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本報資料照片 王爵暐攝).jpg 

     隨父雕偶 徐柄垣闖出一片天

     徐柄垣是雕偶名師徐析森的兒子。徐析森原本就是彰化知名的神像雕刻師,二次大戰前,台灣的布袋戲偶頭絕大部分仰賴泉州輸入,戰後初期,布袋戲風靡全台,戲偶供不應求,徐析森受黃海岱之託仿刻泉州戲偶後,聲名大振,選擇改雕布袋戲偶,業界專稱為「阿森頭」。徐柄垣回憶,當時到處都缺尪仔,時代創造了父親的雕刻新舞台,「生意好得不得了,我從小就跟著父親學雕尪仔。」

     以兒為本 創造「緣投」史豔文

     徐柄垣說,他最早是刻小型傳統尪仔,但隨著金光布袋戲興起,也開始協助父親投入了大型木偶的製作,還突破傳統,設計眼、嘴會動的大型木偶。雖然一九六○年就分家自立,但他直到幫黃俊雄雕刻、創造史豔文、二齒、怪老子、苦海女神龍等江湖世界,才真正是「一戰成名」。

     談到史豔文的誕生,徐柄垣表示,當年黃俊雄訂製戲偶,指明男主角條件是「小生,廿幾歲,生得緣投(台語英俊之意)」,他想了又想,發現兒子徐世昌長得有人緣,便悄悄以兒子為本,刻出了圓臉搭配上濃眉、大眼睛的史豔文。徐世昌近五十歲了,他回憶這段往事笑說:「當時連我都不知,不然在同學間就轟動了!」

     不只史豔文,徐柄垣還創造了數不清的江湖人物。他透露,當時很轟動的另一齣布袋戲主角「小金剛」,也是按照徐世昌的長相雕刻,還有第一代的藏鏡人是個無臉男,因為當時太忙趕不及製作,只好先找替身上場,所以要蒙著臉。

     一九九○年代,霹靂布袋戲崛起,諸多一線主角都是徐柄垣創作。霹靂投下鉅資拍攝首部電影《聖石傳說》,十三個角色、四十仙戲尪仔都是他的手筆,但讓他遺憾的是,片頭、片尾卻不見他的名字。

     承繼藝術 徐俊文拚文創觀光

     雲林的徐炎卿也是布袋戲雕刻名師,由於戲偶價廉而生產量大,廣為早期中南部外台布袋戲班所用,五年多前病逝,長子徐俊文承繼衣缽。徐俊文不是布袋戲迷,原本未將刻偶當興趣,克紹箕裘後,刻偶才成志業,他常看科幻電影,也出國探察雕刻藝術,冀望布袋戲偶成為文創產業與觀光、教學融合。

     「家裡開玩具店的孩子,一定對玩具沒興趣。」徐俊文回憶,小四暑假爸爸要他幫忙畫偶眼白,這是他第一次拿彩筆,「被工作框著不能出去玩,很痛苦。」就連布袋戲碼,也因事先聽操演業者一遍遍講述,失去對劇情的好奇心,「我不看布袋戲,所有故事我幾乎都知道」。最後在父親要求傳承下,徐俊文才繼承衣缽,獨當一面。

     栩栩如生的戲偶,扮演人生百態,都是出自雕偶師妙手。一把雕刻刀,傳承布袋戲藝術,也刻畫百年的布袋戲變遷。在重視文化保存的此刻,他們的藝術地位也應該受到肯定與保障。

 

  • 2010-10-17
  • 中國時報
  • 【(採訪/許素惠、吳敏菁,整理/高有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