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五代接班人習近平與不少台商熟識,其對台政策受矚目。圖為2008年兩會時,習近平正式獲選為國家副主席,身後為國家主席胡錦濤。(美聯社).jpg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十九日增補習近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確認了他作為下一代中共權力核心領導人;相隔不到兩周,北韓與中國分別選出中央軍委會副主席,確定了接班人,雖然兩個國家的安排,不是西方所熟知的民主選舉,但是中國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制度,反觀北韓還是人治。

     在北韓,不到三十歲的金正恩能夠擔任軍委會副主席,唯一的資格,就是因為他是金日成的孫子、金正日的兒子。但是習近平之所以成為第五代接班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父親習仲勛是中共元老,更重要的是他歷經過黨、政要職,是考驗過的人選,也是此刻最能凝聚中國共產黨統治共識的領導人。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這套接班制度是有可預期性的,就像政治局常委限齡七十歲,已經成了鐵律,接班也有類似的原則,從習近平在十七大擔任國家副主席之後,大家就期待他會逐步接掌黨權與政權,現在出任軍委會副主席,也是仿效過去江澤民與胡錦濤逐步接班的先例。

     我們認為,就是因為制度有可預期性,政局得以穩定;不像北韓,即使安排了金正恩接班,沒有人能夠預測金正日一旦過世,北韓會出現怎樣的亂局。而中國卻已經擺脫了這樣的混亂宿命,雖然這未必是民主體制,卻是中國特有的政治模式。

     然而在習近平出任中央軍委會副主席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另一面:胡錦濤仍然擔任軍委會主席;究竟他會當多久?是否會在十八大時也一併辭去?目前各方揣測很多,但以留任軍委主席的可能性最大。

     由於距離十八大僅有兩年時間,習近平屆時接下總書記與國家主席的頭銜,當是確定。但是軍委副主席的歷練僅兩年,還需要「扶上馬、送一程」;過去鄧小平、江澤民都曾經留任軍委主席,也都曾以軍委主席的身分繼續發揮影響力;胡錦濤不「裸退」,是有前例可援的。

     但無論如何,十八大之後,習近平與李克強等第五代,將成為接班人。他們接過了胡錦濤與溫家寶等第四代交予的權力,同時也將面臨新的挑戰。這些挑戰有些來是內部,有些來自外部。

     持續堅定的改革開放,已經不成問題。在胡溫的時代,還有少數人質疑;現在全黨、全國上下都有共識。唯一差別僅在執行方式,譬如五中全會所通過的《十二五規畫》,就還有人爭論未來國營與民營企業孰輕孰重等。

     但是我們必須指出,第五代領導人的內部真正挑戰,卻來自對自由與民主的要求。在江澤民交棒給胡錦濤時,僅要求對六四「永不翻案」,但現在情況複雜的太多。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僅僅是表徵之一;社會對貧富差距的怨氣,發展所造成的地區不均衡,溫家寶的幾次關於民主講話,反映了黨內有不同思考;再加上,動員與傳播工具的多元與現代化,都更讓情況可能快速失控。

     黨內除了對民主發展,未建立共識,對於外交政策,也步調不一。從貨幣戰爭,到領土領海主權爭議,中國要和平崛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面臨這麼多的衝著中國來的國際挑戰,是繼續韜光養晦,不強出頭?還是不畏戰、不懼戰,與世界強權針鋒相對?第四代領導人不須作決定,但第五代領導人卻無可迴避這個挑戰。

     對於兩岸關係來說,有人寄希望於習近平,認為他曾經在福建工作多年,認識許多台灣朋友,對台灣是有感情的,因此對台政策會有新的思路。

     我們當然期望,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對台灣問題有善意的了解、有第一手的掌握。但是中國制度化的接班,意味著決策體制的制度化,主要決策會出自政治局集體的決定,對台政策自不例外。

     過去的中共領導人有絕高的權威,毛澤東「說一句、頂萬句」,但是隨著領導人世代交替,個人權威色彩也逐漸褪去。台灣的兩岸決策人士,與其專注在習近平的個人特質與領導風格,不如從整體第五代出身背景來了解。

     尤其不能忽略胡錦濤在卸下國家主席後,所扮演的角色;胡在最後當政時間,希望能夠留下歷史遺產,將會是推動兩岸關係的重要動力。

 

  • 2010-10-20
  • 中國時報
  • 【社論】
  • 大陸第五代接班人習近平與不少台商熟識,其對台政策受矚目。圖為2008年兩會時,習近平正式獲選為國家副主席,身後為國家主席胡錦濤。(美聯社).jpg 

    平議中共「十二五」規劃的機會和風險

    為期4天的中共第17屆五中全會已於本周一閉幕。這一次的中全會之所以較往昔更受各方矚目,主要是因為預計要討論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一旦在明年3月召開的中國11屆四次人大會議上獲得通過,將成為未來5年中共經濟建設的藍本。而以中國今天高居世界第2大經濟體的實力,未來5年的經濟建設走向為何,自然引人關注。

         綜觀經五中全會討論定案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今後5年中國在經濟建設方面最重要的工作,將是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就是胡錦濤在會中所拋出「包容性增長」的提法,以期能夠減少城鄉、貧富及沿海與內地差距的擴大。這樣的提法,相較於當年鄧小平主導改革開放時所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無疑是一種與時俱進的進步作法。

         不過,談到要均衡發展落差,這檔子事從來就是說來容易做來難。以中國的實證經驗來看,拜改革開放之賜先富起來的這一部分人,有相當比例正是近水樓台的權貴子弟。而他們在建立綿密的政商關係網絡成為既得利益者後,執政者是否有能力扭轉因而所造成的巨大落差,絕對比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要困難得多。

         儘管要拉近差距的困難度不小,但如果坐視這種差距的存在乃至於繼續擴大,則又將導致內部矛盾的深化,使得其所要維繫的和諧社會目標承受莫大的壓力。因此,所謂「包容性增長」,其實不只是一句建設發展的方向口號,而是攸關中共政權能否持穩與有效統治的重要指標。因此,我們不必懷疑中國當局不會全力以赴,只是如何實現「包容性增長」,倒是未來5年內值得關注的焦點。為達成此項目標,包括要更加大力度於地方與偏遠地區的公共工程基礎建設,也包括必須出台一套讓貧困者可以安身,甚至是也能晉身小康之林的政策配套,以及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健全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等,無疑都是可以預期的。而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國,自然也可以從中嗅出某些商機。

         「十二五規劃」的另一個重點,則是要把奉行了30年的出口導向單引擎經濟發展模式,調整為兼顧擴大內需的雙引擎經濟發展模式。分析此一發展模式的調整,其實正如同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轉為包容性增長一樣,都是因應情勢而不得不有的調整。回顧過去30年所奉行的出口導向經濟發展模式,其主要效益一是提供了就業的機會,二是經由貿易順差累積了龐大的外匯存底。但是過度依賴出口,不只在面臨金融風暴、國際經濟衰退時首當其衝受傷不輕,同時貿易順差資本累積過速,又會反過來擠壓人民幣,陷入當前方興未艾的國際間貨幣戰爭。中共當局顯然是總結這些經驗教訓,體悟到今後的經濟發展,不能再一味地追求擴大出口創匯,因而調整啟動另一個經濟發展的引擎,也就是擴大內需,一方面提升國內民眾的消費和生活水平,另方面也可以做為迴避或減緩國際間經濟消長週期對大陸的衝擊影響。

         談到要擴大內需,對外人而言最現實的意義就代表龐大商機的湧現。可以預見,一旦明年3月人大會議正式通過「十二五規劃」,以民生消費為主的內需市場勢必呈現跳躍式的增長,包括台商在內的各國企業界,自然無不摩拳擦掌加緊布局。而最終內需市場到底有多大的內涵動能,無疑也將是十分值得觀察的焦點。

         堪稱與擴大內需桴鼓相應的,則是除了民生消費市場的增長之外,「十二五規劃」也希望同時帶動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這部分的產業規劃,台灣不只較有經驗,發展模式相對也較為成熟,在ECFA明年正式啟動後,等於是台灣企業界的一項利多,如何把握,又如何結合,無疑是對台灣企業界經營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驗。

         總體來看,中共的「十二五規劃」堪稱規模宏遠,自我期待值甚高。依過往經驗來看,想要在5年的時間全數達成這些規劃目標似乎並不切實際,但真正有意義的是,它的啟動,標誌著中國繼實施改革開放30年取得相當成果後,終於必須調整策略,才能對內讓改革開放的果實為全民所共享,以包容性增長緩和內部的矛盾壓力;對外則是期待經由體質的調整,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不過,就如同經濟發展的模式不能只靠出口導向單一引擎,也必須同時啟動擴大內需的另一個引擎,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絕不是只靠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就可以獲致;中國如果還是只想靠一隻腳走路,外人倒很好奇這條路是否能走得平穩?又將可以走到多遠?

     

  • 2010-10-20
  • 工商時報
  • 【社論】
  • 大陸第五代接班人習近平與不少台商熟識,其對台政策受矚目。圖為2008年兩會時,習近平正式獲選為國家副主席,身後為國家主席胡錦濤。(美聯社).jpg 

    社評-習近平接班底定 有助推動政改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有關習近平增補為中央軍委會副主席的決定,底定了中共第五代的領導班子。中共領導階層的權力更迭,通常會從中央軍委會著手,1999年時任政治局常委和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也是在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增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預示了2002年他會接掌總書記。習近平早年曾擔任過前國防部長耿飆的秘書,和軍隊有一些淵源,這次出任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中央軍委副主席,顯現的正是中共已完成構築兩年後核心領導人交班的態勢。

         習近平是「太子幫」成員,其父為中共元老習仲勛。不同於中共上一代的革命元老,習近平或李克強等新一代領導人,多半是從中共所謂黨內民主的試驗中被提攜。2007年習近平從上海市委書記躍升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後擔任過中央黨校校長和國家副主席等要職,自此一直被外界視為中共總書記的接班人選。

         中共的國家治理正邁向制度化,其中雖仍不乏人治色彩,但權力移轉逐漸朝年輕化、常態化、透明化,尤其為避免外界對中共權力鬥爭有過多的著墨,內部安排權力接班的過程愈趨於可預測性,愈有利於中國改善國際形象。至於習近平會在2012年同時接任黨總書記和軍委主席,或延續江澤民與胡錦濤的模式,到2014年再接掌軍委主席,其實並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建立制度化、穩定、順利的接班,將有助於「十二五計畫」實施期間,加速大陸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

         習近平讓國際媒體記憶最深刻的是,他去年初訪問墨西哥時,曾經不客氣地批評部分西方國家「吃飽飯沒事幹,只會對中國指指點點」。此外,一般人對習近平的認識多半不深,輿論關切的焦點,在中共新領導班子能否積極落實五中全會所強調的政治、社會與文化改革。嚴格來說,改革開放既為鄧小平以來的政策,理論上習近平不會任意改變,至於眾所矚目的政治改革,習近平就極可能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提下,謹慎以對。

         或許習近平受到其父在文革前捲入「劉志丹事件」的影響,被國際媒體評為「處事謹慎」,稱他在公眾場合「不茍言笑」,甚至還譏其缺乏領袖魅力。然而根據其親近人士的說法,習近平與歷任中共領導人一樣,都擁有「處事穩重,又紅又專」的特質。從習近平近來的諸多言論看來,他算是較喜愛閱讀的中共領導人。喜歡讀書的人,必然有自己的思維與改革理念。

         中共五中全會前,大陸23位知識菁英聯名要求中共進行政改與新聞自由,新華社也少見地用「未來五年中國深化善政改革、趨向善治」為標題討論政改。政改能在短時間內形成風潮,幕後必然與中共權力核心形成共識有關。今年7月間,習近平對中共幹部提出「四有」要求(有韌勁、有思路、有激情、有貢獻),訂定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幹部選拔標準。9月1日他在北京中央黨校秋季開學典禮時,再提出「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理念。總結習近平的思維,中共新一代領導梯隊顯然已認知,當前黨內領導幹部的核心問題,就是個人利益至上、與民眾對立。「權為民所賦」或「權為民所用」,無異於對中共官僚體系闡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從前述現象判斷,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宣示的政治改革,恐已如渡江之舟,很難回頭。只不過,在穩定重於一切的原則下,大陸的政改只會循序漸進。習近平3月間出席北京召開的港澳政協聯合會議時,就曾針對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問題,期許香港各界能以大局為重,藉著持續溝通而凝聚共識,共同推動特區循序漸進的改革,顯見中共當前首重的課題正是「穩定中求發展」。

         至於大幅改善中的兩岸關係,應不至於因新的接班梯隊而有變化。習近平2年後接任國家主席,依慣例仍會兼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對台政策自然也會在「胡六點」的基礎上,拓展新的合作領域。習近平具有涉台工作經驗,他擔任過廈門副市長、福州市委書記與福建省長等職,深諳兩岸事務。我們期盼大陸未來在他的領導下,能為兩岸關係帶來嶄新的面貌。

     

  • 2010-10-20
  • 旺報
  • 【社評】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