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多元 ▲昇平五洲園第二代團長林政興(中),積極推展布袋戲教育文化,以布袋戲詮釋時事,口白也走向生活化,並且屢獲文化藝術獎項。(周麗蘭攝).jpg 

談及布袋戲,一般人難免有刻板印象,但時代改變,各地出現多樣的新風貌。無論是「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的「阿督仔」館長羅斌,或者是學習傳統,卻極盡顛覆搞笑之能事的「阿忠布袋戲」團長陳漢忠,還有矢志傳承布袋戲精神的昇平五洲園團長林政興,他們的演出,讓布袋戲變得多元又活潑。

     國寶李天祿 收許多海外門徒

     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名揚四海,門下也收了許多外籍徒弟,包括班任旅、尹曉菁等人,海外也成立小宛然、己宛然、也宛然與如宛然等團,寫下台灣布袋戲團傳奇。

     在台灣還有另一個老外,同樣是布袋戲界傳奇人物。來自荷蘭的羅斌,在台定居十八年,當年研究漢學、閩南文化與布袋戲文化的他,為了博士論文研究資料,遠渡重洋跑到中國與台灣。其實,羅斌本來就十分著迷於東方,「因為我的外祖父是個船長,長年往來東方航線,常常聽他說東方的故事。」

     荷蘭籍羅斌 任偶戲博物館長

     在羅斌心中,「歷史是假的,那是勝利的人所寫下的故事,真正的故事與文化,是存在老百姓的生活裡。」這也是他著迷於布袋戲的重要原因,他笑說:「布袋戲裡有音樂、雕刻、刺繡,還有很多老故事,想研究漢學,這裡什麼都有啊。」

     目前他除了擔任偶戲博物館館長,同時也是台原偶戲團的藝術總監,時常推出布袋戲劇作,他希望能把台灣偶戲推廣到全世界。羅斌認為,台灣的布袋戲因為長在一個自由又年輕,卻因為政治而又帶點矛盾的環境,「因此很具備藝術該有的創造力、生命力與多元性。」

▲阿忠的布袋戲逗趣好笑,不僅口白夾雜著各種語言,音樂與戲偶、道具也結合現代流行元素,展現另類布袋戲的特色。(本報資料照片 陳育賢攝).jpg 

     在綜藝節目大放異彩的「阿忠布袋戲」,同樣是創新的布袋戲。阿忠的布袋戲,除了台語口白,還夾雜著各種語言,音樂與戲偶、道具也結合現代流行元素。他的演出逗趣好笑,在現場樂團的配合下,操偶的阿忠也會唱起歌,帶著戲偶跳舞,逗得全場哈哈大笑。

     阿忠搞笑 開拓未來性

     自十六歲就跟著新興閣團長鍾任壁學戲,阿忠學戲後去當兵,退伍後一度懷疑是否能靠演布袋戲謀生。於是,選擇一邊幫家裡的生意,一邊利用空檔到公園、地下道自彈自唱,想要找回面對觀眾的勇氣。

     在偶然機會下,阿忠的布袋戲到pub演出,為了吸引觀眾、逗觀眾開心,他的演出多了笑話,也討論時事潮流,因為反應熱烈,於是被電視製作人發現,上了綜藝節目。「我只是有一顆虔誠的心,希望提供一種對於布袋戲未來發展的可能。」阿忠滿懷希望表示。

     在南台灣的昇平五洲園,年輕團長林政興繼承父親林宗男衣缽。他以傳統為本,希望走出創新的道路,跳脫傳統窠臼,喚起大眾對民俗技藝的重視,先後榮獲雲林縣文化藝術獎,更連三年蟬聯雲林縣金掌獎最佳口白技術獎。昇平五洲園去年參賽「布袋戲青年主演大車拚」,也囊括最佳主演獎、最佳創意獎雙料冠軍。

     林政興創新 倡布袋戲教育

     林政興近年積極推展布袋戲教育文化,以傳統布袋戲詮釋時事,口白走向生活化,《卡奴風波》即是一例。最近更帶領虎尾平和國小採訪社區巡守隊的英雄事蹟,即將演出村裡的故事,小朋友演得不亦樂乎,大人好期待。

     「一聲呼出,喜怒哀樂;十指搖動,古今事由。」這是布袋戲棚的對聯,也串起百年來布袋戲的交錯身影。從傳統到創新,不管如何演變,布袋戲永遠是貼近庶民的底層回憶。


 

  • 2010-10-20
  • 中國時報
  • 【(採訪/汪宜儒、周麗蘭,整理/高有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