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jpg 

如果金融海嘯前,全球工業品大幅上漲的牛市,只是炒作。那麼現在商品市場牛市,則是需求力推的價格暴漲。

在大陸,流行著一個故事:如果你在今年初向銀行借錢買了七百斤大蒜,現在你就可以賣掉其中的一百斤還債,剩下六百斤想送人就送人,想賣掉就賣掉。這個故事的意思是,大蒜漲了六○○%,大蒜價格還在低檔時,借錢買大蒜變成是一筆暴利的生意。

 

這個故事,如果換一個主角名字叫作:銅,也能適用。

 

最近三個月,在上海的交易市場,銅價漲了三○%,十月二十五日收盤價每公噸六萬四千四百三十元,市場更預期未來約一年時間可以再漲二五%,漲到每公噸八萬元,回到金融海嘯前的高價。

 

遠在大西洋邊的倫敦期貨交易所,十月十八日每公噸銅的價格漲到了八千四百九十二美元(約合人民幣五萬六千元),較今年六月份的低點上漲超過四○%。可是,這個價格與上海期貨交易所滬銅的價格相比,卻低了超過一成。

 

倫敦銅與滬銅價差反映的就是,中國旺盛的經濟需求。

可是旺盛的還不只是銅,所有實物資產在最近三個月都暴漲,上海期貨市場橡膠已創出歷史新高,鄭州期貨交易所的棉花賣到斷貨,創下每噸二萬七千九百四十五元的天價,比金融海嘯前的歷史最高價還高了八○%。

 

商人炒作!

溫州幫和山西煤老闆帶頭

 

十月十九日,中國突然宣布升息。業內人士掉下眼鏡、目瞪口呆,大家都在想大陸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基期不是在十一月嗎,為何還要在此時突然升息?實際上,中國擔心的不是CPI,而是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升息從另一個層面上說明,中國經濟已經徹底擺脫金融危機的陰霾,工業品庫存越來越少了。在上海、廣州、山東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各種囤積現象隨處可見。

 

借錢炒大蒜的故事,變成了借錢炒銅、鋁、煤炭、柴油、棉花,也就是說,從生活物資炒到生產物資了。炒作的人主要包括溫州游資、山西煤老闆等,中國政府應對的方式,是由國有企業搶先整合中小企業,以控制重要物資不被價格哄抬。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197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