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新聞周刊.jpg 

金融危機發生迄今,美國以量化寬鬆方式持續印鈔救經濟,無論對它自己或全球,這都不是問題的解決,而是將金融體系的問題升高到國家貨幣問題。

法國故前總統戴高樂曾抱怨過「美元享有太過分的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接著,美國尼克森總統時代的財長康納立(John B Connally)又說過:「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Our currency,but your problem.)這兩位歷史人物的這兩句話,已說盡了今天全球的貨幣與貿易危機。

 新債燒舊債維持獨強

首先就美元「太過分的特權」這一點而論,自從布列敦森林協議瓦解,接著美元「脫黃金化」之後,美元就成了全球最重要的流通貨幣及儲備貨幣,全球因此進入「美元本位時代」。在這個時代,美國可以藉著它獨大的地位,要求對美的順差國以其外匯存底購買美國債券,債券的持續增加,基於美元的長期走貶,這等於是美國持續在以新債務燒掉舊債,也等於是美元在對全球做看貶債輸出;尤其美國債券不缺買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遂指出,它已使美國出現一種幻想,把赤字債券變成了永動機器的動力來源,一九八○年代美國低物價、低通膨的所謂「大中庸時代」(Great Moderation)即是美元特權的黃金時代。

 而在「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部分,在越戰時代,美國迫使歐洲主要貨幣升值,俾讓美國得以持續成長並維持其獨強地位,一九八○年代,美國與歐洲聯手,透過「廣場協議」迫使日圓大幅升值,一舉使得影響美國經濟霸主最大威脅的日本一蹶不振。在亞洲,人們記憶猶新的「九七亞洲金融風暴」,華爾街的避險基金大舉進出展開金融狙擊,造成了極大傷害,尚有俄國的盧布危機以及阿根廷的披索危機等。這些都是美國將貨幣當做機器干擾它國金融及經濟的範例。美元是美國的貨幣,但卻製造出了太多問題丟給了別的國家。

 印鈔救市難解決問題

不過,從一九九○年代起,美元的過度生產,固然替世界製造了很多問題,但最後這些問題還是勢所難免的回饋到它自身,美元過度生產供給,壓低了它的利率,美元的長期看貶,已使得所有的美元全部進入資產市場,於是遂相繼出現網路泡沫及股市泡沫,但泡沫的邏輯是這個泡沫造製,過剩的美元就會去製造另一泡沫。

 

二○○○年後過剩的美元湧入房市,使得房市成了新的泡沫,最終在次貸風暴中再度破裂,它並透過債券衍生性商品的泛濫而波及全球金融體系,全球金融危機可以說是美元替世界製造出的最大問題,而在金融危機發生迄今,美國以量化寬鬆方式持續印鈔救經濟,無論對它自己或全球,這都不是問題的解決,而是將金融體系的問題升高到國家貨幣問題:

 

1.美國持續印鈔,只是使國家債券更增,這更加速了美元的走貶,連帶的也造成國際物價的上漲,這種貶值輸出,也等於是對全球做著通貨膨脹輸出。

 

2.對美國本身而言,美元的加速印鈔,已使美國進入零利率甚或負利率階段,這些金錢並不能轉化為就業和工資,對實體經濟毫無助益,只是使得國際美元熱錢更加泛濫,由於現在這個時刻已無投資標的,超低利率所傷害到的只是依靠利息生活的退休族,美國專家業已指出,這等於是「將年邁的祖父母輩一起推下樓」,已有可能使美國出現「金融問題所引爆的大型動亂」!

 

3.美國印鈔並不能解決問題,但至少還可選擇性的尋找替罪羊如中國等,但其他不像美國那樣有實力的國家,持續的印鈔很快就難以為繼,為了防止國家破產,只得停止財政的惡化,近日來,冰島、希臘、法國和英國皆陸續出現人民的示威潮及暴亂,這種形態的暴亂已極有可能在美國出現。

 

也正因為全球金融危機能解決及緩和,反而是升高為國家財政及債務的問題,我們遂看到了美國選擇中國成為替罪羊的動作也在快速增強之中。最近幾個月裡,美國對中國已連續發動二十四起貿易調查,歐巴馬政府為了期中選舉及緩和它自己的民怨,在對人民幣施壓上更趨尖銳,最近美國財長蓋特納閃電式訪中,加大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一九三○年代大蕭條的中期,事態的發展已使得貿易戰難以避免,儘管人們皆知道人民幣升值並不可能解決美國的困境,但這種施壓未來就是一種選擇,它是以打擊中國為目的,這也是人們對美中貿易戰及貨幣戰不能太樂觀的原因。

 

大報應時代蠢蠢欲動

除了美中的貿易戰與貨幣戰不容樂觀外,由最近G20的財長及央行總裁會議,我們也可看出這種國際組織的無力,在這次會中,它在聯會公報中於是要求各國勿競貶貨幣以免誘發貿易緊張,聯會公報中對美國所提的要求順差國對降低順差訂定明確的量化目標也未加理會。美國此舉不切實際,乃是企圖以政治干涉自由貿易,當然不被多數國家所接受。當今世界的經濟問題,關鍵在於必須規範各國的赤字與債券,這種關鍵由於牽涉到大國如美國的利益,G20會議居然毫無著墨,由此已可看出G20的不足恃了!

 

近年來早有專家指出過,美元乃是全球的「終極泡沫」,美元的「過分的特權」使得美國對債券根本不予理會,反正「這是你們的問題」。而今天這種局面已難以為繼,所謂的「大報應」(Great reckoning)即將到來。由歐洲社會刪減預算而惡化了失業問題,引發各種示威潮,到這種示威可望在美國出現,的確已顯示出「大報應」的時代已在蠢蠢欲動了!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38期】

image.jpg 

【撰文/夏韻芬】

全球貨幣戰爭 投資小心匯率風險

近期熱錢狂襲,新台幣驚驚漲,全台掀起逢低囤美元搶匯熱潮,甚至以美元計價保單也成為市場新寵,只是在這場全球貨幣戰爭中,牽涉經濟與政治的角力,仍不可輕忽匯率風險。

最近投資市場有三個奇怪的現象,一是黃金飆漲,二是大家都去銀行買美元,第三就是美元保單,強調高報酬,買得嚇嚇叫,其實三個事件都跟美元貶值、新台幣相對升值有很大的連結。

 

對於這種瘋狂的現象,請投資人先問自己賭不賭?「就算黃金會漲到二千美元,但是五到十年之後,你要不要賭?」「外幣保單一買十年,你知道當時的匯率嗎?你賭美元一定漲嗎?」

 

不是不能賭,賭需要一些勇氣與一些判斷,還有最大的忌諱就是不要認為每一種投資商品都是「只會賺,不會賠」!

 

事實上,目前投資市場出現的聲音不再是糧食戰爭、石油戰爭,而是貨幣戰爭,而這一場戰役中,只要手中有貨幣的人,都必須要參與,因為將會會影響大家荷包的多寡。

 

全台掀逢低搶買美元潮

近期以來,熱錢狂襲,造就新台幣驚驚漲的局面,大家一見面不是問股票而是問:「現在可不可以買美元?」根據銀行的推估,這兩個星期,全台「棄新台幣,轉美元」的總金額已突破新台幣一千億元。

 

亞幣吹起升值風,新台幣也一度升到兩年的新高價,引爆民眾搶美元風潮,除美元定存族外,也有不少過去不買外匯的生面孔,計畫逢低囤點美元,尤其是美元跌破三十一元時,買單就像沒關的水龍頭,源源不絕而來,其中有不少是美元存款戶,緊盯匯率,見到便宜多買些,畢竟過去都買在三十二元之上,當然毫不手軟,有些短打族,更是鎖定央行「早上放任,尾盤摜壓」的政策,幾度享受短線獲利的樂趣。

 

其實,搶美元的人,除非是有做生意、移民或是留學需要,可以在美元低檔買進,但是一般人要留意,因為媒體界總是評論新台幣有「三十二元體質」,長期波動不大,對於搶短線的投資人來說,還是需要謹慎。

 

外幣保單熱賣賭很大?

除了市場上搶匯之外,目前市場也因為美元弱勢,順勢推出美元計價保單,強調獲利率,引發市場的熱潮,也有好友問我「現在可不可以買美元計價保單?」甚至問我「有沒有賺頭?」我只有回答他產業巨擘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每次做景氣預估,大概看到三至六個月,我實在無法預估到六年甚至十年之後的匯率變化。

 

當然,買保險其實不是為了賺錢(否則買癌症險,立刻得癌症,那就賺最多,買意外線,立刻出意外,賺更多),保險的本質是保障,並非賺錢獲利,以目前來說,美元計價保單的確比較便宜,但是因為「目前」比較便宜,期待「未來」能夠賺很多,實在是一個賭注,賭你期滿時候的匯率是多少?

 

目前保險市場當中,受到近期新台幣走強、美元轉弱之影響,外幣保單在市場出現熱賣;過去外幣保單就是國內保險市場的熱門商品,因為美元或澳幣的利率都比新台幣高,購買類似條件的保險商品,外幣保單就會比新台幣保單便宜,加上民眾認為澳幣會升值,即使現在美元貶值,但是長期美元仍是世界主要貨幣,未來匯率遲早會回升,使得外幣貨幣保單成為市場新寵。

 

政經角力注意匯率風險

一般保單或是外幣保單,很多是屬於六年以上,還有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中長期契約」,在這期間,匯率變化基本上是難以預測,保戶在契約到期領取保險金,可能因保單計價之外幣走升而賺一筆匯率財,也會因為匯率走貶而造成損失,不能只提有利一面,而忽略可能的損失,應該特別注意匯率風險。

 

保單要考慮的是保障,未來受益人領取保險金時,如果還是要換回新台幣,那麼就會因為這段期間保單計價之外幣貶值,導致轉換為新台幣後產生匯損,尤其外幣保單的保險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與費用等相關款項收付之幣別,都是使用外幣,既然是外幣,就會有匯率風險,尤其國際匯率一項都是起起伏伏,就算目前走弱的美元,要如何確定未來六年或十年,甚至更久之後,美元幣值一定就會比現在還要高?

 

一般來說,報章雜誌在提到外幣保單,都會提醒在購買外幣保單前,必須審慎評估保單計價幣別所屬國家之政經變動風險與自身承受匯率風險能力,其實,以一般人的情況,如何判斷一個國家的匯率,這是一場經濟與政治的角力戰,一般人,不要想太多,你只要想未來是否確有外幣的需求,再來考慮,會比較實際一點!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37期】

美二度量化寬鬆 Fed又購6千億美元美國債

美國聯準會(Fed)3日宣布新一輪量化寬鬆(QE2)措施,決定從現在至明年第二季結束(6月底)前,8個月內再收購6000億美元中長期財政部債券(美國債),平均每月購入750億美元。

這是Fed從去年初到今年首季發動第一波量化寬鬆(QE)、購買總額1.7兆美元資產之後,再度為壓低利率、刺激經濟而大幅購入債券,向市場釋出流動性。首輪QE大多購入抵押貸款債券, QE2則為美財政部中長債。

為拉抬經濟而連續祭出非常規QE措施,為Fed歷史創舉,也將連帶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美元大批釋出,熱錢竄流,將愈增國際匯率動盪。

Fed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3日結束二天利率政策會議,於下午2時15分(台北3日凌晨2時15分)發布聲明,作上述宣布。

QE2為Fed3日聲明最重要政策宣示,市場原先預估QE2金額在5000億美元至1兆每元,結果Fed標定6000億美元,為「低標」,因此不足以「振奮」華爾街,市場三大指數小升0.2%至0.3%收盤。股市近來持續上揚,早已反映QE2作用。

QE2之外,Fed在聲明中同時點出下列要點: 續維持超低利率「一段時間」;聯邦資金利率維持0至0.25%歷史谷底;坦承經濟復甦減速、失業率趨高、但通膨趨低,不構成危脅,反而憂慮通貨緊縮。

【紐約特派員傅依傑/三日電2010/11/04 聯合晚報】

 

新聞辭典/量化寬鬆

量化寬鬆是一種由中央銀行經由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的貨幣政策,可視之為「無中生有」地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

其操作方式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入證券等資產,使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帳戶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動性。

「量化寬鬆」中的「量化」指所創造的指定金額的貨幣,而「寬鬆」則指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中央銀行利用憑空創造出來的錢在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借錢給存款機構、從銀行購買資產等,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債券的殖利率和降低銀行同業隔夜拆款利率,銀行從而坐擁大量只能賺取極低利息的資產,央行期望銀行會因此較願意提供貸款以賺取報酬,以紓緩市場的資金壓力。

當銀根已經鬆動,或購買的資產將隨通脹而貶值時,量化寬鬆會使貨幣傾向貶值。由於量化寬鬆有可能增加貨幣貶值的風險,政府通常在經歷通縮時推出量化寬鬆的措施,而持續的量化寬鬆則會增加通膨的風險。

【陳澄和2010/11/04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