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_281464_1.jpg 

曾有人這麼說上海,「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今年度由於世博會的錦上添花,上海這中國人口吞吐量最大的城市,距離台北松山機場僅兩個小時遠,當時間變成空間量詞,上海的空間也因為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遊玩而更引人,誰會不想去上海呢?就像誰也不曾放棄發夢這回事。

f_1289179375990.jpg 

舊江邊 新外灘

每回到上海,都到外灘,每回都說下回不來了,結果還不是乖乖的走到這裡,不僅迷戀夜景,連早晨也要破例的告別溫暖被窩,睡眼惺忪地站在新舊建築的岸邊,被遼闊嚇醒。 都說黃浦江臭,我總疑惑著這滿城滿市滿坑滿谷的人們所製造的那些廢氣、廢話與廢物,是在我瞧不見的哪一塊上海裡頭,可人們總還是面對著外灘的美,嘖嘖稱奇,或者自行其事。

常好奇上海到底有多少真正在地人,以及多少所謂流動人,把腳跨在欄杆上體操的、任憑狗兒在路邊拉稀的、大清早在路邊接吻的……,這城市滿溢著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們,而不管是誰,都帶著一個強悍的「我」出現在這兒,不當傻瓜、強要出頭,為了在上海找一個跟「我」有關的夢。 所以,把幾次在外灘拍到的照片比對,總像眨巴一眼就又出現一棟樓,從外白渡橋到金陵東路,全長不過1.5公里,黃浦江邊的土地上堆疊起歌德、巴洛克、羅馬、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等各式風景,要說是中西合璧不如說是人類夢想的大鍋燴,熱騰騰蒸煙四起地開灶打爐在上海。

這之中的「外灘三號(Three on the Bund)」,是上海首座鋼骨結構新古典建築,Giorgio Armani等名品進駐,更讓它看起來多了點時尚味;哥德式建築的「外灘五號」,有許多政商名流鍾愛的米其林三星餐廳「米氏(M on the Bund)」,浦東無敵夜色在這佐著餐賣給你的眼睛吃,新古典建築「外灘十八號」的「Mr & Mrs Bund」料理,則讓人在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中感受鮮活的型格料理。

懷舊或新穎的消費氣息

這城市的興建馬不停蹄,旅行者也跟著鼻息咻咻,奔赴在不同的「某某人說的最新的一定要去的地方兒」,彷彿在這東方華爾街之上,沒帶點新鮮回到自己的家鄉,就是沒勁。上海華爾道夫、和平飯店等新飯店不斷興建,是為了填塞像我這樣的人口,但日間裡,總是一不留神又逛回老路去,好比說,田子坊。

狹小的巷弄,連天空都變得窄小,曬衣杆花花綠綠的切割了天空,臨窗的嬤嬤做著針線活的光景,拍了下來若轉成黑白照片,就彷彿凝止成一幅畫,畫中她在這裡縫補了上百年。不巧在上海的幾天遇到了雨,但老邁紅磚牆的田子坊倒像是雨下在別人家似的毫不相干,隨性且自我,更可以嗅聞到一點老上海風味,不敢說絕佳、卻是有情。 泰康路、建國中路、瑞金二路包圍的巷弄間,逛商店最是有趣,藝廊、商店、服飾店、小館子、高檔異國料理,各憑本事大作文章,每走進一家店再換一家店,都頗有種時空變異的新鮮感,一步之遙驚喜無限,特別是那些雜貨舖,擺出來賣的東西有時挺令人發噱,洗腳瓷缸盆兒、零錢包、梳妝鏡,可以說是把整個人生都擺出來給你瞧著也不奇怪。 逛得煩膩了,可以到陳逸飛工作室舊址、上海爾冬強藝術中心逛逛,少了點銅臭味,讓眼睛浸染一下藝術感,也算是追溯帶動田子坊地帶的兩位先行者。

離開大城小調的田子坊,就不能不到貴氣逼人的新天地,將傳統石庫門換上新裝、走上時代巨輪的伸展台,木門、雕花、小天井的弄堂式趣味,在南北兩里間被現代建築所包覆,之中藏匿了風格各異的上百家飲食名品店,上海灘亦在今年開設全新的上海灘Cafe,濃烈的藍與紅色系裝潢,在一室木質家具中,顯耀上海特有的孤高氣質。

訪豫園 穿越時空與人海

看完了新的,再回首舊的,舊愛新歡都冷落不得。豫園,經過了市場、民家,坐落在上海老城廂東北隅,這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是在上海吸收大量資訊、精神爆炸之後的轉折好去處。

豫園始建於1559年明嘉靖年間,當時市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宅花園,佔地兩公頃,提醒著上海這個超現代之城也攀附著老歷史。園內林木蓊鬱、亭台樓閣,假山水塘映入眼簾,姑且不論這市中森林有心曠神怡之效,擠挨著逛到豫園周邊的小巷弄,那才真叫精采;上海旅途不易專心,到了豫園也是為了情調而分心。

因為典型的上海生活就圍繞在豫園的周邊,閒逛曬太陽的、打小孩的、做營生的,好像老電影就活跳跳演了起來,生活小情調盡在此間。豫園商城則有著仿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擠滿了畫作、少數民族工藝品、手工編織包、茶葉檔,放眼望去便知是所謂更內地的人們到此做生意。逛得了,到上海老飯店、綠波廊酒樓吃些東西補足元氣,或者到南翔饅頭店去排隊湊熱鬧,翹首等著吃有名到東京、香港都開設分店的小籠湯包。

吃完了繼續買,這些個俗事兒在上海變成了生活的新鮮感。以往,人們愛往老襄陽市場裡頭鑽,衣服鞋帽、雜貨手袋,逛得人手軟眼花,自拆除後,商家散落至七浦路、龍華寺、浦東科技館旁的亞太盛彙一帶,另起爐灶本就是最強韌的生命本事,懂門道的人仍會熟門熟路循來。

發現上海歷史記憶

如果說還有一點時間,廬灣區的洋氣風光,倒是可以去走看看。香山路、復興中路、茂名南路,巷弄安靜,且百年洋樓隨處可見,例如復興公園(以前的法國公園)四下,就圍繞著梅蘭芳、張學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故居,想想這幾個居所曾經有過多麼璀璨的歷史、多少政要踩在剛走過的路途上,深覺時間之無情,不外人去樓空。建築還在,昔時顯赫倒已走進記憶邊陲再不復見,霞飛路這麼美的名字,也只身在小說中。

準備好一張地鐵圖、上海市地圖,就可以在上海的錯綜複雜裡感受些皮毛,迷路,在上海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倒不是挑釁旅人的方向感,而是這裡吸引人的東西太多,隨時都容易迷了心神,對目的地分了心。而迷路,正是旅行的一大樂事,如果是迷路在上海,那可就更讓人心癢難搔。上海,就像那麼一個風情萬種的女人,每每你以為了解了她什麼,卻又在下一個轉角發現,其實你還真不懂她也有這麼一面,但她就不獨愛誰、不為誰停留,自顧自走在前頭,讓人只能跟著她的餘香,顛顛倒倒癡迷而去。

【Text/ Anita;Photographs/ Enya Chu、陳國瀚】

【完整內容請見《君子雜誌》1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