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7040-2457239.gif 

最近,中國深圳民眾成群結隊,跨境到香港買醬油等民生必需品,此等的景象,令人難以想像!

     游資過多 CPI創新高

     今年9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漲3.6%,漲幅創下23個月新高;不少中國財經機構預測,10月CPI將飆破4%,而未來,5%或6%漲幅將會來臨。這還是已經過官方調整CPI指標權重(消費品、消費模式)之後的美化、修飾,一般人民的實質感受,其實更為深刻。通貨膨脹的嚴峻情勢,逼使中國有關部門不得不嚴正以待。

     從GDP總量與廣義貨幣供應量(M2)來看,便更能清楚地知道中國通膨的面貌!中國官方統計,2000年,GDP總量8.9兆元人民幣(下同),M2是13.5兆元、比GDP多出4.6兆元。2009年,GDP總量33.5兆元,M2是60.6兆、更比GDP多出27.1兆元。今年9月底,中國M2攀升到69.64兆元,依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GDP26.87兆元計算,多出、超發貨幣42.77兆元!難怪中國的CPI從下半年起,節節高升。

     國內游資過多,太多的錢去追逐相對較少的貨物,以致引起物價上漲,這正是中國當前面臨的經濟困境。

     中國的通膨,不僅與其鉅額外匯存底(2.64兆美金)、外貿長期出超有關,更與基於「國家管制型資本主義」、兩年前為因應金融海嘯而祭出的4兆人民幣「營養針」有必然關係。在那段經濟困難期間,中國透過擴大公共投資,填補民間投資消費減少的缺口。

     於是,中國經濟率先世界各國反彈復甦,但這並非源自於民間消費,而係純粹藉由政府投資拉抬。大陸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日前在北京財新峰會表示,「僅依靠短期政策刺激,不可能真正走出危機,要實現全球經濟復甦,就要解決再平衡問題……依賴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只會導致惡性循環。」

     因為,國家干預的後果,便是政府支出和通膨的交互惡性循環;經濟在歷經初期的成長後,最後仍會回到原點。在這過程中,老百姓無疑被政府課徵「通膨稅」,本質上是向民眾轉嫁經濟發展成本。

     資產泡沫 恐致日本病

     猶有甚者,面對人民民生住房需求,中國各地一再出現圈地運動、炒作房價,泡沫隨之不斷吹大。中國政府若不積極遏止,除了民怨沸騰的社會問題,在經濟上更可能將步上90年代初「日本病」後塵。

     中國政府注意到這個危機,甫於日前定案的「十二五」規畫,便強調結構性調整;在政策出台之際,上個月中國人行便無預警升息,明確宣示打壓通膨,正式宣告「緊縮貨幣政策」的時代來臨,以符合「包容式經濟增長」的精神。但是,這政策是否落實奏效?有待後續觀察。

     這些與台灣有何關係?對台灣有何警惕?對於兩岸經貿往來,執政當局不斷地說服台灣民眾,希望「風險降到最低、機會增到最大」;但是,對於上述的中國內部風險卻隻字不提,或予以淡化。

     眾所周知,多年來,大陸台商絕大多數從事加工製造、再出口的貿易產業。若上游原物料飆漲、出廠價格又無法等比提高,必然面臨「兩頭夾殺」的嚴峻挑戰。面對此一變局,至今卻未見馬政府提出風險評估和規畫。一旦中國經濟面臨劇烈變動,高度依賴兩岸經貿的台灣經濟,勢將先遭受打擊。

     政府不作為、人民只好自救。防微杜漸,個人淺見以為,未來台商在中國的投資,應該力求產業轉型,跳脫過往以壓低生產成本、低廉生產要素的導向,而應朝向內需產業、服務業方面發展,方為可長可久之道。

     (作者為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

 

  • 2010-11-11
  • 旺報
  • 【洪奇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