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 O'Neill.jpg 

兩周前在多倫多20國集團(G20)高峰會中,各國領袖同意縮減赤字,但實際上他們私底下或許並不希望大家真的堅守這項協議。如果所有G20國家同時緊縮預算,經濟要復甦恐怕不容易。

更令人擔心的是,愈來愈多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成長逐漸減速。上周高盛調降中國年經濟成長預估,是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首見,從11.4%下修至10.1%,主因是6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滑,以及連串打壓房地產市場的措施可望抑制房價。

許多喜歡尋找泡跡象沫的人會認為,這意味中國在信用危機後的成長果然又是另一次 曇花一現的泡沫。許多人認為中國還會繼續下修經濟預測,把中國當成世界新成長引擎終究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

最近我重新檢視我們對金磚四國(BRIC)未來成長的假設,發現接下來這十年對中國的預測數字相當重要。我們預測中國在這十年增加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將達7.5兆美元左右,等於再創造出另一個中國的GDP,相當於美國加上金磚四國另外三國增加GDP的總合。如果我們預測正確,中國將是最重要的經濟引擎;但如果我們錯了,那全世界將面臨很大挑戰,尤其是實施撙節措施的國家。

中國如何減緩目前成長的動力,同時又能避免阻斷擴大內需的轉型,這對不管是德國的寶馬汽車(BMW)或英國的頂尖學府都非常重要。我最近到幕尼黑和當地最知名的企業開會,離開時我一直在想,對這座城市而言,中國的狀況比歐洲其他地方來得更重要。如果中國經濟降溫的問題沒處理好,對德國來說可能比希臘的金融危機更危險,對英國的菁英教育體系也是如此。中國如果把經濟搞砸了,財政要緊縮或擴大,可能就顯得無足輕重。

我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減速,應該視為一種紓緩,當成長率又回到8%到10%的水準時,情況會更好。通膨上升壓力會減緩,不動產價格會回穩,經濟會持續大躍進。如果因為什麼緣故導致緊縮政策過了頭,或者需要繼續緊縮,甚至無法阻止經濟下滑的腳步,我就得重新評估。

現在看美國的情況。在財政赤字問題上,歐巴馬當局為什麼仍和英國首相卡麥隆唱反調,因為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復甦力道疲軟。比較棘手的問題在房市的指標近來又開始下滑,甚至比預期差。更重要的是,其他如製造業景氣、企業庫存和新訂單等原來比較強的部分,也開始出現轉弱的跡象。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則又開始增加。

我認為美國不應該提早實施財政或貨幣緊縮政策,甚至完全相反,我們不該排除擴大寬鬆政策的可能性。美國也愈接近通縮。

過去十年,全球經濟成長有60%不是來自中國就是美國。我們認為,未來十年美國對全球的貢獻仍相當重大,但重要性將不如中國和其他金磚成員。但美國若脫離不了困境,中國也讓人大失所望,顯然對大家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作者Jim O'Neill是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編譯廖玉玲2010/07/05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