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jpg 

近十年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所以強調有效利用自然採光、通風、溫度、濕度等自然資源,以綠化植栽等人性化設計,結合環保及資源回收再生利用,進而減低地球負擔,並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永續發展的「綠建築」理念於焉誕生。

【文/黃憬真】

早在人類初生之期,原以狩獵與萬物共生在大地上,當時皆是「以穴為居,以地為床」,為了抵抗外敵而形成聚落,並發展出小型社會型態。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社會組織逐漸擴大,加上知識及美感的提升,開始對居住環境有所要求,進而發展出許多的建築型態。

 新「健」築浪潮

 現今大都市的瀝青道路與建築基地面積不斷擴充,以及建築物朝大型化及高層化發展的趨勢,再加上都市人口過度集中、建築物通風不良、過度使用及添加各種化學物質以達到硬化、膠合及防腐等作用的裝修建材等因素,造成能源浪費與都市氣候高溫化。為了應付日益炎熱的都市氣候,於是家家戶戶加速使用空調、排熱等機械設備,造成都市更加炎熱化的惡性循環。

 自1972年聯合國斯德哥爾摩會議起,喚起大家對環境污染及環境永續發展的高度重視,再加上發現裝修建材(如油漆、合板、纖維板、皮革、接著劑等)中的化學物質會隨著時間和溫度變化,大量地逸散在空氣中,成為室內空氣汙染源,危害身體健康,如致癌率增加、危害中樞神經系統、引發皮膚炎、增加肝腎的毒性效應、呼吸道疾病等,於是一股新的「健」築浪潮—綠建築思維在建築界蔓延開來,並成為21世紀的世界潮流。

 何謂綠建築?即在建築生命週期中(指由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的一系列過程),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又稱為環境共生建築。換句話說,綠建築就是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並具有安全、舒適、永續等特性。其最明顯的影響,就是環境和經濟的關係達到平衡的狀態,也是達到環境共生、共榮及地球永續發展的目標。

 品牌時代 居住選「健康建築與建材」

 綠建築的推動是為紓解生態環境惡化、溫室效應及地球暖化之現象,在全世界已蔚為風潮,台灣也不能例外,於是行政院成立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並訂定「綠建築與居住環境科技計畫」。還有現在是品牌的時代,不論是穿戴上身的服飾、鐘錶,還是吃進肚子裡的生鮮食品,都講究受人信賴的品牌,再加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了積極推動綠建築政策,以及讓社會大眾瞭解綠建築涵義,易於識別選購綠建築,於是建立「綠建築標章」制度,在新世紀的永續發展思潮中,已明顯轉向講求健康、生態環保、資源再利用與高性能等訴求。

「綠建築標章」是透過徵選活動選出,藉由民眾參與設計競賽的過程,加深大家對綠建築的印象,進而擴大綠建築概念的宣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提供).jpg 

還有為鼓勵興建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的綠建築,以及建立舒適、健康、環保的居住環境,發展以舒適性、自然調和健康、環保等三大設計理念的建商、建築師及相關業界,更有「綠建築候選證書」的申請,凡規劃設計合於綠建築評估指標標準之建築物,即頒授候選綠建築證書,為一「準」綠建築之代表。為了作為綠建築的評估依據,制訂「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此為多年來的綠建築相關研究成果匯集,並提出生物多樣性、綠化、基地保水、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水資源、污水與垃圾改善及室內健康與環境等九大指標。只要是申請綠建築標章或綠建築候選證書,至少須通過四項指標,其中「日常節能」及「水資源」兩項指標為必須通過之指標。

 

另外,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建築室內環境保健綜合指標之研究」成果,發現影響空氣環境因子中,建材相關的要項達一半以上,顯見建材對人體健康影響之鉅,於是建立「綠建材標章」標誌,為有效評斷並整合建材之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的資訊,以提供消費者選用材料時之依據。綠建材是在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以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具有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的特點,並擁有生態材料(減少化學合成材之生態負荷與能源消耗)、可回收性(減少材料生產與資源消耗)及健康安全(使用自然材料與低揮發性有機物質建材,可減免化學合成材之危害)等優點。

 

綠建築的意義在於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共存,而不是一味的開發,也不再只是附庸風雅的品味。而是與資源永續的概念結合,以節能設計的環保觀念出發,才是這一代建築教育的重點,也是打破建築窠臼的新契機。

f_245247_2.jpg 

◆永續發展新指標/港邊社區落實低碳生活 從公設中找回古早智慧【文/鄒依倫】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雙月刊2010年4月號】

改造老房子,完成一輩子的夢想.家.jpg 

改造老房子,完成一輩子的夢想.家
 
作者:林黛羚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12日

再生利用|藝術修復|自然材料|生態住家
中古公寓、透天、獨棟、古厝、三合院的綠色變身改造!

採光、通風、有機的家──綠色版〔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
老屋體檢、健康變身 用無毒建材改造家屋
自然空調、平價省能 為舊屋找尋新的機能

  ◎一次收錄中古公寓、透天厝、獨棟住宅、古厝、三合院的綠色變身改造,堪稱綠色版【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

  ◎改造屋主Know-How分享:除了真實動人的關於家的故事外,每位屋主更不吝分享改造過程中學得的種種知識及經驗傳遞:手作家具、自行施作地板、施工步驟、節能方法、綠化實踐技巧……

  各類工班推薦:由所有受訪案例屋主,推薦自家合作的優良木工、鐵工、泥作、板模、營造、水電、防水、古蹟修復等工班,省去改造房子新手找尋可信賴工班的耗時作業。

  ◎引介被動式節能屋(Passive House)的台灣實例:節能減碳已是世界趨勢,1988年由瑞典及德國專家首先提出概念、接著在德國實踐蓋出的「被動式節能屋」(Passive House),強調透過設計及建材,利用極小的耗能就能維持住宅舒適度,不用空調冷氣就能實現冬暖夏涼。本書特別收錄由台大城鄉所教授共同參與的台中龍井住宅案,便是將長期受海風侵襲、冬冷夏熱的老住宅改造成採光、通風、隔熱、保溫的被動式節能宅!

  ◎特別收錄:由各類專家現身說法,讓老屋一樣住得舒適!

  .古早厝修復術:親訪修復過大雄寶殿、三峽老街、花蓮酒廠、行天宮等超過五十多個古蹟的資深專家,教您如何整修、清洗牆面、刮漆、維護等。

  .公寓透天防水術:親訪十五年防水經驗的專家,教您老公寓及老透天的防水處理。

  .老屋補強術:親訪十多年補強經驗的結構技師,認識何謂「鋼板斜撐補強」與「碳纖維補強」工法。

  .讓房子深呼吸:親訪都市住宅換氣專家,教您看懂「人體舒適範圍圖」,運用通風與換氣帶來住居的舒適。

  ◎再訪蓋綠色的房子:「做自己的建築師」系列第一本《蓋綠色的房子》屋主最新動態!有人繼續尋地蓋房子、有人再次實踐綠色有機把舊屋改造得更節能……

  目前約近一半人口居住在都市中,都市住宅又以公寓、大樓及透天厝佔大部份,市郊及衛星城市則有獨棟社區圍繞在旁。而這些人居住的房屋屋齡許多都超過二十年,因此亟須被調整體質、更新維修。

  除了住在都市享受便利生活機能外,也有愈來愈多人找尋古早厝,在大片陽光射入的三合院裡,重新營造自己一輩子的家。然而老厝多年未整修早顯疲態,選擇整棟拆除重建也許最省事,但留下老屋重新維修換裝,雖然可能花下更多心力,卻是人們選擇住老厝的最根本動力!

  從頹敗陳舊巧手,大變身為舒適新穎,夢想的實現,正是住宅改造最吸引人之處。改造房子時,屋主最關心的即為理想中的家屋樣貌為何?如何用平價方式進行改造?如何讓工程更順利?如何讓居住環境更舒服更適合人居?以及現代人最新的關注需求:如何把綠色引進住宅中讓生活更省能環保?

  另外,愈來愈多人選擇自己發包工程,因之改造進行前補足知識、取得資訊更為重要;而即使選擇交由建築師設計師配合,屋主若也能共同參與,將能在最有效率的方式下使結果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在前述初衷下,作者林黛羚繼前作《蓋綠色的房子》後,再次遍尋台灣從南至北、由東至西的改造屋實例。而故事發生的起點,正是改造開始的契機,每一位屋主的心中總有一個關於「理想家屋」的想望面貌,藉著這份圓夢動力,實踐了每個人一輩子的夢想.家!

作者簡介

林黛羚 住的研究者

  豐原人,現居竹北。東海景觀建築系,曾跟隨系上到法、德、瑞、日參觀各景觀與建築作品,畢業後曾任旅遊雜誌與居家雜誌採訪編輯。

  著有:《改造老房子》(商周出版2010.03)、《蓋綠色的房子》(商周出版2009.08)及《蓋自己的房子1》(麥浩斯2007.12)等書,持續尋找、記錄友善生活的居住態度與生活創意,待零用錢存夠,要找到一塊有老房子的地,用所學到的設計方式來改造。

◆部落格:alingling.blogspo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