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瑞金傳奇.bmp  

世界上沒有人不認識他和他的吊帶。
他出身布魯克林的貧窮猶太家庭,高中差一點畢不了業,連軍隊也拒他於門外。除了懷抱一分夢想,他孑然一身。

後來他成為美國脫口秀界的天王,不審判來賓,不作跳樑小丑,只問簡單的問題,而西方世界每一號大人物,無不欣然掏心接受他的專訪,連躲避媒體唯恐不及的當紅爭議人物,也主動叩應他的節目。

四萬多場廣播與電視專訪,半世紀的媒體人生。這就是賴瑞‧金。

從廣播名嘴起家,到跳槽CNN主持全球第一個Callin談話節目,賴瑞‧金創下電視史上無人能敵的紀錄──同一主持人,同一時段,連續播放25年,獲列入《金氏世界紀錄》。他的主持年薪高達四‧四億台幣,曾贏得一座「艾美獎」、兩座國際性傳播獎項「皮博迪獎」,以及十座「有線頻道王牌獎」。

他以獨一無二的嗓音風靡全球無數觀眾。每天晚上,世界各地家庭裡的電視機上都可以看到他奇特的面孔,以及打著招牌吊帶、略顯駝背的身形。《時代》雜誌封他為「麥克風大師」,半世紀以來,他訪問過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包括尼克森以降的每一屆美國總統伉儷,邀請過普亭到曼德拉等各國領袖,也請到辛普森、李文斯基等當下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以及無數體壇巨星、藝人、歷史時刻的見證人。

長達半世紀的媒體生涯,賴瑞‧金在麥克風前,和所有聽眾╱觀眾一同經歷了美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諸如約翰‧藍儂遇刺身亡、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雷根總統遇刺、「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爆炸、辛普森殺妻案、柯林頓性醜聞與彈劾案、九一一事件、美國出兵伊拉克、卡崔娜颶風、雷曼兄弟破產、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他甚至會不小心「走進事件中心」,例如在辛普森受審期間意外闖入法庭,而且男主角還出聲跟他打招呼。

他有什麼魅力,他的節目又有什麼特質,讓一向喜新厭舊的觀眾25年來對他不離不棄?或許這是因為出身社會底層的賴瑞‧金就代表每一個平凡大眾:也或許,這是因為他知道幽默的力量,深信無論時局多麼艱苦,喜劇總能逆轉勝,也成功將它傳達到觀眾的心中。

錄音室與攝影棚之外的賴瑞‧金,生活也充滿戲劇性……他曾意外開車撞上約翰‧甘迺迪的車,和李文斯基的阿姨約會過,跟七個女人結過八次婚,追求現任妻子時還勞駕艾爾‧帕西諾助陣;他被開除過,也被警察收押過,曾經一天三包菸,甚至一度潦倒到身上只剩42元,然後在馬場上翻盤獨贏8千美元。或許老天覺得這一切還不夠驚奇,因此在他年過六十時,送給他一份大禮:三十三歲的賴瑞.金二世,他素未謀面的兒子……

透過賴瑞‧金細數這七十多年來公私生活上值得回味的時刻,並闡述鏡頭前後的逸事,我們不僅看到他趣味橫生的人生經歷,以及美國半世紀以來的重大事件發展與相關人物回顧,更可以看到他憑著資質與努力把握住機運,秉持堅守原則的態度,贏得業界的尊重和觀眾的支持。

儘管因為時不我予,其節目在稱霸電視界25年後終於將吹起熄燈號,但嚴肅而不失幽默、尖銳卻從不刻薄的賴瑞‧金,已經在全球觀眾心中樹立了一種難以被超越的典範。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但典範永遠都會在,也永遠不會過時。

《內容摘錄》

我的小兒子,一個八歲,另一個九歲。他們可能知道辛普森案是世紀大審判,只不過那已經是上個世紀,大家現在根本懶得談辛普森了。他的審判當年有多轟動,我很難向兩個兒子解釋,頂多只是舉例說:柯林頓告訴我,當他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見面時,葉爾欽湊近他的耳朵問,「人是不是他殺的?」

辛普森原本答應主動向警方說明,當天下午卻失信,大家開始覺得不對勁。他留下一封自殺遺言,由律師好友勞伯‧卡戴申(RobertKardashian)上電視宣讀。聽到「我無路可走了……」,我不寒而慄。
那天晚上,我請辛普森前妻妮可生前的朋友辛蒂‧賈維(CindyGarvey)上節目,同時也請有色人種協進會的代表當來賓。打從一開始,這樁新聞牽扯的就不只是凶殺。無論後續發展如何,你知道這個案子絕對和種族問題脫不了關係。

訪問接近尾聲時,白色福特野馬吉普車在公路上奔馳的直播畫面切了進來。直升機從空中拍攝好幾輛警車正在井然有序地追逐著吉普車。起初,我根本不知道辛普森坐在那輛白色吉普車上。這對我是全新的領域。我從沒做過這種節目。平常我做起節目來左右逢源,現在卻完全無法掌握,因為我不知道眼前將會發生什麼事。一開始,我還希望辛普森不要做傻事自盡。五十分鐘後,我卻希望自己知道他想從五號州際公路逃到哪裡去。節目繼續做下去,製作人為我找來一張公路地圖,以便我描述方位。我們得到消息,駕駛是辛普森的朋友艾爾‧考林斯(AlCowlings),辛普森坐在後座。看熱鬧的民眾站在路邊,手持「衝啊,辛普森,衝啊!」的標語,念念不忘赫茲租車廣告中的這句廣告詞。最後,白色車子駛抵辛普森家,他向警方投降。當晚的節目做了三小時。

事件能改變人生,而辛普森案讓我的私生活轉向我從沒料到的方向:為了報導審判,我移師洛杉磯。我以前去過洛杉磯,對當地卻不是很熟悉,只知道比佛利山莊有一間奈特艾爾熟食餐廳。我第一次光顧那裡是在一九八五年,玻璃櫃檯內的左手邊有白鮭、鹹牛肉、五香煙燻牛肉,到今天也還是一模一樣。收銀機旁是甜點哈爾瓦(halvah),而我的童年老友希德正坐在第二個雅座裡。我坐進他對面的位子說,「嘿,希德。」感覺彷彿重回布魯克林的摩茲糖果店。

原來,希德曾和辛普森打過網球。辛普森的律師之一勞伯‧沙皮洛(RobertShapiro),偶爾會到奈特艾爾餐廳吃早餐。辛普森的牧師羅希‧葛來爾(RoseyGrier)也是這裡的常客。當時有個甚囂塵上的傳聞說辛普森曾向他告解,但葛來爾否認了。他是出版商麥可‧凡納(MichaelViner)的朋友。凡納曾經和我們坐同桌,出版過好萊塢時裝設計師菲‧瑞斯尼克(FayeResnick)的書。後者在書中自稱是妮可的知己,也爆料說辛普森曾經跟蹤並騷擾過妮可。我們安排她接受專訪,法官藍斯‧伊藤(LanceIto)卻要求我們暫時別播出,等陪審團員選完之後再說。我們照做了,事後伊藤法官邀請我進法官室向我道謝。

我和名叫藍斯的人交情一向不深,卻和伊藤法官一拍即合,聊了將近一個鐘頭。和他告別之後,我走錯門,直接走進法庭裡,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嘿,賴瑞!」是辛普森在跟我打招呼。因為審判休息時間即將結束,眾家攝影機已經都打開了。我真是尷尬到了極點。「嗨,果汁。」我喊他的綽號。然後我也跟沙皮洛問好,再逐一和檢方席的人打招呼,一個也不漏,因為我不想讓觀眾認為我傾向哪一邊。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當我走出法庭時,被記者團團包圍住,問題從四面八方而來。「賴瑞,聽說你要為辛普森的人格作證,是真的嗎?」我至少重複了十一遍「無可奉告」,才總算脫身。

後來,我再一次無意間走進新聞的中心點。那時我單身,交往的對象之一是辯方律師團的陪審團顧問,另一位則是檢方的公關。她們好像不知道我在劈腿,和我在奈特艾爾餐廳同桌用餐的朋友卻知道。早上我一走進奈特艾爾,大家都想知道我前晚問出什麼新的小道消息。回首當時,浮現我腦海的不是「我是怎麼搞的?怎麼和案子雙方的女人同時交往?」而是柯林頓發現我劈腿時的反應:「我欣賞你對女人的彈性。」當時我玩得很開心,而且不得不承認那些關係很好用,因為我們成功透過陪審團顧問傳話給辛普森,問他願不願意在審判結束後來電接受訪問。

 自序 追憶:幽默是我唯一不曾或忘的
第一章 這樣的大人物,真的是我嗎?
第二章 九本書與父親的回憶
第三章 母親與收音機
第四章 布魯克林與童年死黨
第五章 棒球、美眉與志向
第六章 哈囉邁阿密,再會牙買加
第七章 貴人提攜:傑奇.葛理森 & 法蘭克.辛納屈
第八章 六○年代追追追:甘迺迪、金恩博士、登陸月球
第九章 身敗名裂?
第十章 機運:移師華盛頓、卡特的失敗、雷根遇刺
第十一章 泰德.透納與CNN
第十二章 伊朗國王的豪華病房與牛仔醫師
第十三章 永遠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波斯灣戰爭
第十四章 洛杉磯種族衝突與歐傑.辛普森
第十五章 素未謀面的兒子
第十六章 第七個妻子
第十七章 性愛與新生命︰柯林頓婚外情醜聞與彈劾案
第十八章 與美國歷屆總統為友:從尼克森到小布希
第十九章 動盪的世界:九一一事件、出兵伊拉克、卡崔娜風災、雷曼公司破產
第二十章 訪問賴瑞.金
第二十一章 越活越年輕
第二十二章 歐巴馬
第二十三章 每天拯救一個生命
第二十四章 把我急凍冷藏起來吧!

導讀

格調與風格兼具的媒體人,活生生的傳奇
 
  前幾天,我看了一段《賴瑞.金現場》(Larry King Live)。這次是兩位老先生之間的對談:賴瑞.金訪問《花花公子》雜誌的創始者海夫納。對我來講,這個對談尤其有趣,因為他們都是美國文化裡的先行者。在黑人當上美國總統的今天,你再回頭看他們曾經走過的路,才會更理解為什麼一個社會需要進步力量,需要創新者,需要對「包容」這件事情有更大的堅持。賴瑞.金與海夫納,他們是一掛的,美國社會正是因為受他們兩人的影響都很大,所以此時聽他們娓娓道來一些兩人經歷過的人權議題,更是感觸良多。

  對台灣人來講,穿吊帶的賴瑞.金是電視史上最有名的訪談節目主持人,其實他的主持人身分要遠溯至一九五七年,那一年的五月一日,賴瑞.金在邁阿密的WAHR電臺開始對著麥克風做節目,從此滔滔不絕地訪問超過五萬人,其中有名流顯貴,也有販夫走卒。賴瑞.金用他獨特的訪問方式跟來賓互動,不但造就他獨一無二的風格,許多人更將他當成美國的象徵。電影明星保羅.紐曼就曾經說過,他如果飛到國外,住進旅館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看賴瑞.金的節目,因為這樣才覺得他跟美國還是緊密連結著。

  賴瑞.金的訪問讓觀眾上癮,很多人一定以為是他功課做得好,可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他是一個訪談前不做功課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笨」。這是一個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事實,但經他解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以一個「受教者」的身分進行訪問,才是讓節目好看的最重要原因。他總是能問出「笨主持人」能想出來的最愚蠢問題,讓受訪者迫不及待想將最棒的答案告訴眼前這位無知的發問人,而正是這種方式,聽眾跟觀眾才能跟賴瑞.金一樣,從問答中增長見聞。賴瑞.金的放空,讓源源不絕的舊聞新知、軼事傳說充斥於訪談之間,再加上他不時冒出來的幽默撩撥或無厘頭插話,將訪問的節奏控制得收發自如,觀眾的遙控器也就這麼凍住了。

  如果說方法是賴瑞.金的獨門,那麼內容更是舉世無雙,因為全世界大概只有他,能夠一通電話就把受邀者敲定,管你是俄國的普亭,還是南非的曼德拉;歷任美國總統,更是從尼克森以降——不僅他們自己,也包括他們的夫人——全都上過賴瑞.金的節目。這種號召力,真的想不出有哪個主持人敢自居為其競爭者。

  飛黃騰達如賴瑞.金,當然也有落魄低潮時。這本書好看之處,就在於他完全不避諱這些情節,包括他惹過的麻煩,並坦承自己不善理財的個性,以及結八次婚的曲折故事,讓我們看到一個真性情的主人翁,以及這位充滿赤子之心的七十五歲老頑童充滿驚奇的人生。

  不只人生如此,賴瑞.金不按牌理出牌的主持風格、他的即興能力,也常讓他的聽眾和觀眾被電到。書裡最讓我感動的例子,是他有回在深夜節目裡訪問歌星丹尼.凱,一位女士扣應進來,說她戰死在韓國的兒子心目中的偶像就是丹尼.凱,結果他讓丹尼.凱在節目裡清唱那位海軍戰士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像這樣珍貴的時刻可遇而不可求,發生之後會長存心中。」賴瑞.金如是回憶。

  做為美國重要的媒體人,賴瑞.金時時刻刻不忘他的角色對聽眾與觀眾會有的影響,因此他在主持節目時對各個議題、環節的拿捏,不但力求平衡,也刺激議題正反兩方換個角度思考,這種作法讓他的黨派色彩降至最低。書裡他就特別提到,邁阿密曾經針對他做過一個民調,受訪者被問到賴瑞.金是支持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結果民調出來,比率不相上下。

  沒有政黨色彩,可是從書裡充斥的例子,我們其實非常清楚賴瑞.金在許多議題上的立場。他尤其反對各種形式、各種身分的歧視,並且毫不猶豫將他的意見在節目裡表達出來。對於黑白平權、同性戀平權、墮胎議題這些在不同階段都造成美國社會極大分裂的題目,他總是有技巧地、必要時委婉地直擊沒有公義觀念的受訪者,利用自己節目的影響力,捍衛被污名的人與事,為弱勢爭取公道。像他這種談話性節目主持人竟能做到這一步,這是最讓我們動容的地方。

  事業上賴瑞.金樹立了一個接一個的典範,但這本傳記之所以引人入勝,並不僅於他所敘述的五十年麥克風生涯。本書從一開始,就把這個鬼點子一堆的布魯克林猶太小孩讓寡母和師長頭疼的事蹟,用最令人噴飯的筆調道了出來;然後,當他帶點愧疚地將宛如愛情流浪漢般多次進出婚姻與男女關係的荒謬經驗一件件數出來時,還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當然他也不斷提到那些摯友,他們總是在他麻煩一堆的時候出手搭救;最後,也是最感人的人生回顧,則是他六十多歲時在第八次婚姻裡老年得子,一家四代複雜但溫馨的家庭生活,讓賴瑞.金從一個當年沒盡到父職的爸爸,搖身一變成為最有愛心的父親。讀到這裡,你會暗中替他禱告,希望他能活到參加兒子的大學畢業典禮。

  賴瑞.金是個值得學習、研究的人。他的人生如此精彩,本書最後一章有個故事講得最好:

  雪倫的父親是業餘棒球手,戰績不錯,後來進陸戰隊去了,退役後父親叫他去郵局上班。有一次,我帶他去看金鶯隊的比賽。我們在打擊練習時間進場,站在打擊籠後面看球員練習。這種練打的場面稀鬆平常,每場比賽前都看得見,但我一轉頭看岳父,發現他淚流滿面。

  我說,「怎麼了?」

  他說,「當年我應該放手一試才對。」

  我永遠忘不了那幅情景。儘管我做過一些令自己後悔莫及的事,但有一句話永遠不會從我的口中說出:但願我當初敢冒險去闖一闖。

  靜心下來看這本書,從中你能夠悟到用來激勵自己的,絕對不只上面這個教訓而已。

《給我報報》總編輯馮光遠

作者序

追憶:幽默是我唯一不曾或忘的

  記性是個奇怪的東西。你能記得五十年前某天下午的事,卻不記得昨天午餐的地點在哪裡。

  問題是,人活得越久,要記住的東西就越多。因此,三十歲的人記性比七十五歲的人來得好,並非沒道理。刻印在我腦海的往事多達七十五年。新加入的一天是昨日,明天即將成為另一頁。

  有時候,相片能助人回憶。也有些時候,相片本身會喧賓奪主。記得我和約翰.甘迺迪二世聊到,他三歲時參加父親葬禮時舉手敬禮的那張相片有多麼深印人心。他自己對那一刻沒有印象,但知道那張照片的存在。那張相片,他一輩子看過無數次。相片本身變成他的回憶。

  文字敘述能像照片一樣存留往事。但是,文字也會修飾往事。每次敘述同一件往事,人難免會稍微加油添醋。不加油添醋是不可能的。你可能忘記某人說過的某一句話,會另想一句比較好笑的話來替代。聽你敘述的人笑了,於是你把修飾過的版本再講給別人聽。時日一久,你再也不記得那句話的原始內容。

  因此,本書接下來陳述的往事或許無法百分之百寫實,很多內容添加了幽默來保鮮,但本質是如假包換的。

  有些時候,我硬是想不起某件事,會越想越氣。有個老笑話是,「我剛讀過一本很棒的書,書名是《超人記性十大要訣》,作者是,呃……」但我從不會忘記笑話和趣事。幽默是我唯一不曾或忘的東西,到現在都能記得從小時候起有過的所有歡笑時刻。我有預感,等我老到記不住其他東西時,一定還記得好笑的事。

  如果讀者只在CNN看過我,下面這句話可能會讓你意外:假如當初我沒有踏進傳播界,我可能會走上諧星的路。讓人呵呵笑至今仍是最令我開心的一件事。

  回憶是我們僅有的一切。失去了它們,我們一無所有。而經幽默潤飾過的回憶,最是讓人回味無窮。

  除了趣事之外,本書也包含其他人的回憶,包括家人、朋友,以及認識我最深的人。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我,將能彌補我個人追憶的盲點,以免讀者見樹不見林。我會等本書出版後再來讀他們的觀點,絕不在出書之前加以刪改或干預。

  因此,有意思的是,等我展讀本書時,讀到自己的往事可能會和讀者同樣吃驚。

 

麥克風與吊帶.jpg 

朋友赫伯過去常對我說,「你知道你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嗎?你成功的關鍵是你笨。」他沒有貶損我的意思。「電視上的其他人全是萬事通,你不一樣。你笨,所以你對來賓說,『這我不懂,你解釋給我聽,幫助我理解。』你創造了一個真空,然後把它填滿。」

儘管因為時不我予,其節目在稱霸電視界25年後終於將吹起熄燈號,但嚴肅而不失幽默、尖銳卻從不刻薄的賴瑞.金,已經在全球觀眾心中樹立了一種難以被超越的典範。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但典範永遠都會在,也永遠不會過時。

賴瑞金成功一字訣:笨

我大概是透納找進CNN的頭號一線主持人。當時,CNN被人嘲笑是「雞麵新聞網」。由於那時候在華盛頓還沒有有線電視線路,我的第一集節目甚至連錄影棚的對街也收看不到。我不知道CNN會不會成功,不過我欣賞透納,覺得順勢玩票一下也無妨。也許我和他的合作是兩人機運恰巧契合;又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生日都是十一月十九日。無論是什麼原因,感覺就是對胃。我效勞過的老闆就以泰德.透納最棒。

我們錄製第一集的攝影棚,位於喬治城一個寒酸的小地方,我化完妝後必須穿過一條小巷才進得了攝影棚。我從來不去注意控制室的情形,但幫我製作第一集的檀美.哈達德(Tammy Haddad)還記得當時大家揮汗如雨,緊張兮兮,只有我老神在在。攝影棚的布景設計成電臺節目的模樣。類似的布景現在很常見,唐.艾莫斯也用了同樣的概念。但在當時,這是一種新氣象。那天晚上我穿西裝,不久後改穿V形領無袖毛衣。因為我廣播節目做久了,習慣駝背湊著麥克風講話,檀美擔心我坐姿難看,認為V字領能讓我看起來比較修長挺拔。這一招後來改為打吊帶,因為它有同樣的效果。我在CNN的第一位來賓是馬利歐.郭謨。

一九八四年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中,郭謨發表了政治史上最動人的演說之一,當時我站在奧克拉荷馬州代表團旁邊。我永遠忘不了,代表團的一位男士說,「我從沒聽過這個人,不過聽了他的演講,我才知道自己為什麼加入民主黨。」艾德華.威廉斯告訴我,郭謨有一次在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的演講更精彩。那天全體家長坐在畢業生的後面,郭謨對畢業生說,「我今天講的話,你們以後一定一個字也記不住。我知道大家迫不及待想走人。所以,給我兩、三分鐘就好,讓我跟貴家長溝通一下。」語畢,所有畢業生驀然將座椅向後轉,面向家長。

請到能言善道的來賓是節目的福氣。更大的福氣是,郭謨是我的朋友。

我對那一集印象最深的部分不是某一段問答,而是感覺。整個節目做起來,就是感覺很順。郭謨也有同感。後來他說,「這節目很適合你。」我不知道這節目一做下去,日後會在電視史上創下紀錄:同一主持人,同一時段,連續播放二十四年,至今仍不間斷。我只知道這個跑道鋪設得很完美。我背後那幅地球景片,從第一集起一直延用到今天,唯一差別在於當年的色彩比較單調。

我那時年屆五十二,CNN只有五歲;我的嗓音已經聞名全國,CNN才開始藉著有線電視滲透美國和全球的客廳。這分機運日後會讓我和CNN相輔相成。我仗著深夜電臺節目來拉抬CNN,在相互電臺宣傳自己在CNN的節目,把聽眾培養成觀眾。隔天我上電視,又推銷自己的電臺節目。這種做法一如我在邁阿密主持清晨電臺節目,又同時在龐普尼克餐廳做現場,在兩個節目上交叉打廣告。只不過這一次的聽眾加觀眾有幾百萬人,還進駐電視的黃金時段。而我只需要做我從小做到大的事。

朋友赫伯過去常對我說,「你知道你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嗎?你成功的關鍵是你笨。」他沒有貶損我的意思。「電視上的其他人全是萬事通,你不一樣。你笨,所以你對來賓說,『這我不懂,你解釋給我聽,幫助我理解。』你創造了一個真空,然後把它填滿。」

這話可追溯到亞瑟.賈夫瑞對我說過的話。成功的祕訣是沒有祕訣,做你應該做的事情準沒錯。我是個平凡的小孩子,從未上過戰場,從未修過水電,從未寫過訴訟案,從未出庭答辯過,也從未治過病。面對來自各領域的專家,我只會發問,問一些簡短、單純的問題。

有一次,我請到一位糖尿病專家上節目。我問他,糖尿病(diabetes)這字是什麼意思。他說,「我進醫學院的第三天學過這字,從此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字的意義。」

你為什麼想打獵?

你為什麼要拍照?

今天戰場上發生什麼事?

簡單的問題能問出驚人的答案。然而,當訪問者採取簡單提問的策略,就必須凝神聆聽受訪者的回答,因為下一個問題必定藏在受訪者的回答中。我的節目過生日時,芭芭拉.華特斯(Barbara Walters)訪問我,事先擬好了大大小小的問題。那種訪談方式適合她,但我再練一百萬年也沒辦法如法泡製。我從不曾預先擬好問題。節目一開始,我說,「晚安,今天的來賓是……」我不知道接下來要怎樣發問。觀眾或許看到我手上有藍色小卡片,但那些小抄其實只是輔助工具,不是做節目的路線圖。我一上場,感覺就像重回龐普尼克餐廳做現場。我樂在其中。

我做節目的關鍵在於驚奇。這和刑事辯護律師正好相反。刑事辯護律師不喜歡驚奇的感覺。事實上,許多律師告訴我,身為律師如果在法庭上吃驚,表示你的準備工夫不夠。在法庭裡,雙方任何人說的話都不該讓律師感到意外。如果你覺得意外,表示你被將了一軍。法庭律師唯一希望能夠感覺到驚奇的地方,只有凌晨四點在法律圖書館裡時。我呢?我年高七十五,依然希望每晚感受到驚奇。當我感到驚訝時,才表示我盡到主持人的本分。

我猜我大概具有引人侃侃而談的天賦吧。這是慢慢演變出來的才華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個本事讓我避免太自我中心。我盡量少用我字。訪問過程中,「我」是八竿子打不到的東西。我坐在臺上,為的是來賓;就算我有意見,在節目中也無關緊要。我的立場是開放的。有個單位曾在邁阿密舉行民調,問民眾覺得我支持的是民主黨或共和黨,結果比率不相上下。

現在大多數傳播人都會覺得,不用「我」字,節目怎麼做下去?最近有很多比爾.歐萊利和羅許.林伯型的名嘴,也有自大膨風型的主持人,上電視或廣播只為了滿足自我。這些人別有所圖,以自己為圓心,來賓充其量只是個道具。這些主持人天生會耍嘴皮子,就某種意義來說,這個才華讓他們充滿娛樂性。但我看完、聽完他們的節目後,獲得的新知是零。他們問的問題讓我聯想到一個老笑話:體育主播赫伍德.考塞爾(Howard Cosell, 1918–1995)訪問時喜歡說,「我的事聊夠了,改聊你吧。你對我有什麼看法?」

許多傳播人習慣先背出三分鐘的資料,然後才發問,彷彿想說:讓我秀一下我多麼博學。但我認為專家的帽子應該由來賓戴。只要一聽見這種長達三分鐘的問題,八成是訪問者想獻寶。這種現象在總統記者會上很常見。我從經驗中得知,與其滔滔不絕複誦資料,小而巧的問題能讓訪問者更顯靈光。

麥克風與吊帶.jpg 

我在這裡做什麼?賴瑞金的一生

我在這裡做什麼?這幾個字一語道破我的一生。不瞞你說,我這一生中,有些時候真的感覺就像靈魂出竅經驗那樣不真實,不捏自己一下都很難相信。

這樣的大人物,真的是我嗎?

每天早上,我會去奈特艾爾熟食餐廳(Nate 'N Al Deli)吃早餐。如果你和我坐同一桌,一定會對我有不同的認識。首先你會發現,我吃早餐時不穿吊帶。其次,你會發現我討厭吃蛋。第三,你一定會開始想像我擠進後車廂的樣子,因為「世紀獨家專訪」的故事遲早會冒出來。

「世紀獨家專訪」這事發生在沒多久前。我的節目有一位製作人,姑且稱他為鮑伯。他是個好人,卻也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容易激動的一個。有一天,鮑伯接到CNN國際新聞高級主管的電話。

主管說,「鮑伯!發生天大的事了!」

「什麼事?什麼事?什麼事?」鮑伯已經坐不住了。

「我們可以獨家專訪到賓拉登。」

「天啊!」

鮑伯的反應可想而知。打從二00一年九月十一日起,美國部隊便一直在追緝賓拉登。在電視新聞界,除非記者訪問到會講話的外星人,否則轟動的程度絕不會超過賓拉登。

「地點在巴基斯坦。」

鮑伯點頭如搗蒜。

「可是,我們只能請你和賴瑞搭飛機到某個很偏遠的地方,不能帶攝影組去,也不能帶任何器材。攝影組由對方提供,收音人員由對方提供,翻譯由他們的人負責,錄影的工作也由他們一手包辦。訪問結束後,錄影帶會交給我們帶回美國。這是雙方談好的條件。

「對了,鮑伯,對方加了一個但書。你和賴瑞抵達巴基斯坦時,會被載去一個特定地點。你和賴瑞下車後,你留在原地等,賴瑞得爬進另一輛車的後車廂,讓對方載去見賓拉登。只能用這方式進行,沒有討論的餘地,因為他們對賓拉登的藏身地點保密到滴水不漏。

「然後賴瑞專訪他,完事後他們會把帶子交給賴瑞,然後他再爬進後車廂,讓車子載他回你等候的地方。你和賴瑞再一起去機場,然後打道回府。」

通話結束後,鮑伯抓狂了。世紀大獨家就在眼前,儘管他非常想要,卻也擔憂這件事衍生出的問題。賴瑞的心臟動過五重繞道手術,要是他在後車廂裡心臟病發作,要是他被對方宰了,要是他淪為對方的人質,要是我和賴瑞一起變成人質,又怎麼得了?但話說回來,這種天大的機會怎麼能放過?

鮑伯打電話給母親。「媽,我該怎麼辦?」

母親說,「嗯,賴瑞會在後車廂裡躺多久?」

「他們沒說,只說他會被關進後車廂。」

鮑伯慌了,打電話到處請教別人,整個人像得了失心瘋,不能自已。我的執行製作溫蒂.沃克(Wendy Walker)只好喊停,結束這場愚人節的惡作劇,以免他急到精神失常。

其實,那天如果鮑伯到這家熟食餐廳吃早餐,他會發現自己多慮了。坐在靠走道位子的喬治會叫他放心,「在你還沒問完賴瑞有沒有意願前,他就已經跳進後車廂了。」喬治會這麼說。「而且,我敢打賭,很有可能當賴瑞問完準備離開時,賓拉登也一起爬進後車廂,好讓賴瑞繼續採訪他。」

這麼說可能有點太扯,但我能肯定的是:假如我真的進了那個後車廂,應該只會對這樣的處境感到很熟悉。我會自問一個已經問了五十年的老問題。

我在這裡做什麼?

這幾個字一語道破我的一生。

不瞞你說,我這一生中,有些時候真的感覺就像靈魂出竅經驗那樣不真實,不捏自己一下都很難相信:出身布魯克林的小賴瑞.柴格爾(Zeiger)居然有這麼大的本事,被上傳到兩萬兩千三百英哩外的太空,透過衛星轉播,讓在台北的人還有全球兩百個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同步觀賞我的訪問。

我真有那麼大的本事嗎?我沒讀過大學,卻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設立百萬美元的獎學金;曾經開車撞上甘迺迪的車,認識尼克森以降的每一任總統;曾經和法蘭克.辛納屈獨處藝人休息室,聽他為我獻唱;曾經和黑人民權領袖金恩並肩散步,後來又訪問謀殺他的凶手;在比佛利山莊的周先生餐廳(Mr. Chow)用晚餐時,接到約旦國王的來電;在年近七旬之際,喜獲兩麟兒,在萬聖節看著他們穿吊帶、戴著賴瑞.金面具挨家挨戶討糖果……這一切真的都是我嗎?

不會吧。我記得的小賴瑞.柴格爾,買不起艾貝玆球場的門票,只能坐在家裡收聽一九四九年職棒明星賽的轉播。我怎麼可能,在四十年後的職棒明星賽中,走上球星們正在練習的球場,還被他們爭先恐後索討親筆簽名?

「得了吧你。」套一句布魯克林人的口頭禪。根本就是癡人說夢話。這個賴瑞.柴格爾,在小羅斯福總統辭世時看到布魯克林街頭有民眾在哭泣,其實從沒夢想過能有資格走進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但賴瑞.金已經進出白宮許多次。有一次,我甚至和希拉蕊在白宮裡並坐交談,牆上掛著羅斯福夫人的畫像,我不經意說起「對了,我訪問過羅斯福夫人」,讓希拉蕊驚訝地抽了一口氣。

我約戈巴契夫共進晚餐時,他真的穿著吊帶赴約嗎?上一次總統大選,我去佛羅里達專訪總統候選人馬坎(John McCain, 1936–)時,在場的大學生真的在歡呼我的名字嗎?某個特勤人員真的因此轉頭對我說:「也許我們該保護的人是你吧!」?

紐約州州長馬利歐.郭謨邀請我,以及與我交情最久的老友赫伯,到州長官邸作客,他的總管居然走過來問我們:「兩位紳士想在晚宴開始前享用一點開胃酒嗎?」(開胃酒?在布魯克林的摩茲糖果店,誰聽過這種東西?)直到今天,想到這件事,我都還覺得難以置信。

我這一生的際遇有多奇特,或許這位邀請我們作客的州長最理解。有一次,他在艾利斯島3的傑出移民後裔表揚大會上,說了以下的故事後才頒獎給我:

有人送賴瑞.金一些西裝布料,他跑去邁阿密,希望裁縫師能幫他做一件西裝和兩條西裝褲。

「抱歉,賴瑞。」裁縫師說。「布料不夠,沒辦法做兩條西裝褲。」

賴瑞只好去華盛頓問另一家。

這家的裁縫師量一量布料,搖搖頭。「抱歉,」裁縫師說。「這些布不夠多做一條西裝褲。」

賴瑞又去洛杉磯試試,結果還是吃癟。

最後,賴瑞回老家布魯克林找熟識的裁縫。

「沒問題。」布魯克林的老裁縫說。「我可以幫你做一件西裝,兩條褲子,外加一件背心。」

「你怎麼有辦法?」賴瑞問。

老裁縫說,「因為在布魯克林,你沒有那麼大。」(譯注:雙關語,big可指名氣也可指身材)。

 

(本文轉載自賴瑞.金、卡爾.福斯曼新書《麥克風與吊帶》,中文版由漫遊者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