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在我做青少年時,不知道什麼叫做有錢人。因為那時世面上不大看得到這件實物。也不見人談有錢人這個、有錢人那個等等這類話題。至於在更小的孩童時代,同學們互相以言「啊,我們家好窮喲」為慣用語,為甚至某種自豪語。也偶說對方「你們家好有錢噢」為諷刺語。

總要到了八、九十年代之交,許多人把有錢的符號都全盤放上了檯面,說擁有多少多少身家,吃一頓飯花多少錢,開多少錢一輛的車,每一季要去巴黎添購名貴衣飾,這一下我發現這個飄渺的字眼「有錢人」真實存在了。

然後近廿年,「億」這個字,也真真實實出現在各個地方,它不再是個經濟學的抽象性字眼了。近廿年太多太多的有錢人在我們面前經過,在飛機場與我們錯身,在有些吃飯喝茶的場合同我們隔鄰而坐。

假如你教了一輩子書,退休了,理過一點財,買過幾戶房子,終於積蓄了六、七千萬台幣,那你只是守成的環境寬裕之人,不是本文說的「有錢人」。

我曾看過一些有錢人,普通的有錢人,總有個幾億吧。他們的生活,引起我極大的研究興趣,因為他們的才學、他們的時間、他們的享樂、他們的社交,全部皆為了處置他這幾億。

正因為觀察了他們這種生活情態,我才知道為什麼不少人(雖未必多,卻仍不少)包括我,不羨慕有錢人。

某甲坐了飛機回到台北,與他的醫生約了,談一談健康。因為他意識到他的有錢,於是不甘心身體活不夠。活多些,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自己的富。除了醫生,還和兒子開會,算是料理某塊地產,同時儘量避開稅。再與前妻講定某件協議。他剛發現了一家大飯店,他樂意入住,又聽說了一家高級餐館,他準備考察一或兩次。便是在這家餐館的飯桌上,我發現了有錢人的一小部分過日子內容。

席間他接電話打電話說的事項,他談及近日在國外遊歷的觀感,又問到「何時要再去京都,若湊巧,我想同遊」,見餐廳女經理談吐不俗,更多搭訕了幾句,再加上這一頓飯裏面菜餚的諸多話題,總之,我愈發篤定這位有錢人日子過得不好。

他看似每天都在花錢,都在享樂人生,都在發展玩的情趣與精雅度,實則他的腦筋皆在醞釀如何賺下一筆大錢,皆在忙於規劃,忙於布局。他的玩,只是維持一個外觀,只是洗腦自己:「我是多麼的懂得享受。」(所以我才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啊!)

甚至他是花上一輩子的才華在鑽研賺錢(如同武俠人物在鑽研武功一般)。所有他的敏捷才思,思的是錢。所有他的風趣談吐之富極創意,談的是錢。有的女子欣賞他,傾倒於他,但交往了一陣子,他漸發現女子對他的錢有過多的關注,便開始疏遠。

所有他的精於穿著,穿的是錢。所有他的精於吃食,吃的是錢。他並不穿衣服,他穿錢。他並不吃飯菜酒水,他吃錢。也難怪某次一大夥人在席間談某些沒有名氣的衣服、與沒有名氣的食物,他一點也搭不上腔,頓時感到無聊之極。

所有他的廣博見聞、深遠遊蹤,其豐富吸引人、其繁華令人羨者,但全部仍是圍繞著他最心繫的錢。他以這些罕有的經驗(如深入非洲蠻荒、住在土人搭的土胚草棚之高級旅店),終只是闡述他賺錢的優異度。而不是享受他的非洲深刻旅遊。毋寧更像是:為了說明他賺錢委實太成功了,故而更要到非洲受一受蠻荒跋涉之苦。

這種賺錢哲學,竟是有些自虐快感似的。

(作者為作家)

【2010/07/13 聯合報】

 

image.jpg 

舒國治:談花錢

某日在路上遇一舊友,站著說了幾句話,隨後他離去。看著他漸走漸遠的背影,突然一股很奇特的印象浮了出來,竟是:這個人不花錢!

那幾天又與三、五個朋友一聊,發現社會上不花錢的人其實頗多。注意,這裡只說花錢,還不是說揮霍。

花錢,據說亦是要學習而來。不學,便不會。

有的人有不少錢,但他買東西,卻「不花錢」。譬似他買房子(往往還買好幾幢),買車子,買鞋子,買衣服,甚至說買唱片、買書、買茶壺、買骨董……但不花錢。

他喜歡擁有,擁有實質,能放在手邊的東西。卻不大去做「把錢付出去,而沒取回東西」的事;如吃飯吃掉、喝酒喝掉、抽菸抽掉、坐車坐飛機坐掉、住旅館住掉、旅行旅掉、雇嚮導雇掉、看戲看電影看掉、聽演唱會聽相聲聽掉、坐咖啡館坐茶館坐掉、按腳底按摩按掉、繳瑜伽課法文課書法課學費繳掉、請人吃飯喝酒請掉、送禮送掉、打小麻將輸掉、捐慈善捐掉等等。

他不花這一類的錢,卻後來會終於花到另一類的錢。那天和朋友站著等公車,他指著車站後的大樓,謂:像大樓管理員,看來是不花錢的。他原本的工作退休了,猶有些許餘裕,不思浪費,何不做大樓管理員,也好有些收入。然這收來的入,卻從不花。

似這般的大樓管理員,一輩子省吃儉用,有的銀行戶頭裡亦有個三五百萬的,你道這三五百萬他自己用得上嗎?難也。多半後來讓好朋友借去急用,或讓自己的兒女投資耗去,或被親戚倒去,或甚至被自己莫名其妙的理財(如買股票)給賠去。

被自己沒事取去「花錢」花掉的,幾乎是未之聞也。

這就像有的孝順小孩常奉錢給父母並叮嚀父母常出門花花錢,吃點好的玩點好的,別到了後來只能用這些錢買藥而已是一樣道理。

究竟哪些人不花錢?一、個性內向與生活保守的人——對於外界不多探知,亦不敢奢言享樂者。二、深嗜埋頭工作者——如學者矢志讀書做研究。如企業家矢志研發開展業務。如計程車司機矢志多跑一些車程。如著書立說者矢志伏案寫作。如音樂演奏家矢志練琴……他們連休假都無暇顧了,焉有閒工夫花錢?三、軍公教人員——傳統上固守撙節之美德,且矢志保住每月薪俸一如保疆衛土,亦不敢發展花錢之妄念。四、另就是所有隱隱自認錢積來不易、不想輕易將錢用去者。

如此可知不花錢,是一種心理狀態。如若不變動這樁心理狀態,即使錢財豐厚有餘,亦不會起意去花它。

主要是,太有「錢」這樣東西之念,而太無「花」這樣行為之念。

除非在生活文化上一步步培養出諸多的快樂與追求這快樂自然會用到錢的觀念,否則不可能乍然說花錢就花錢也。

人生實有頗多的觀察點;去花(to spend)?抑是去儲(to save)?這便是課題所在。

(作者為作家)

【2010/09/04 聯合報】

 

 

舒國治:有錢無錢,日子仍一樣【聯合報╱2009.02.06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