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聖帝君無非是中國最神奇的神祇,從最初的民間祭祀到朝廷封敕、道教封神、儒家封神、佛教封神,乃至於明、清時期,鸞門群眾運動倡導關聖升任第十八代玉皇大帝,關聖帝君無非是研究信仰演進的最佳「神」選。
從宗教學角度而言,是神創造了人;但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而言,是人創造了神。本文旨在討論社會變遷與信仰改革之間的關係,並從關聖帝君信仰的演進,探討人類信仰改革的社會因素與心理需求。
關聖帝君無非是中國最神奇的神祇,從最初的民間祭祀到朝廷封敕、道教封神、儒家封神、佛教封神,乃至於明、清時期,鸞門群眾運動倡導關聖升任第十八代玉皇大帝,關聖帝君無非是研究信仰演進的最佳「神」選。
從宗教學角度而言,是神創造了人;但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而言,是人創造了神。本文旨在討論社會變遷與信仰改革之間的關係,並從關聖帝君信仰的演進,探討人類信仰改革的社會因素與心理需求。
藥師佛,又稱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並稱三寶佛;藥師佛與阿彌陀佛,被視為解決眾生生死問題的兩大佛陀。
藥師佛的第七大願是「消除一切眾生眾的病痛,使身心靈平安快樂」,因此信徒常祈求身體健康、消除疾病;也因為藥師佛能夠解救眾生於病痛、苦難,在大乘佛教和密教中都備受尊敬。藥師佛在日本與西藏特別盛行,成為佛教修法的主尊。在日本,有皇室與佛教領袖的倡導;在西藏,則有各派大師的弘揚,並與藏醫緊密結合。
花費六、七年,走訪全台上百座廟宇,四十七歲的文史工作者郭喜斌完成《聽!台灣廟宇說故事》這本「廟宇工具書」。他挑選封神演義、三國演義、廿四孝等一三六則經典故事,以故事為綱,搭配各廟中具代表性的圖片、木雕和彩繪,帶領大家欣賞廟中的裝飾「戲文」。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雲林的郭喜斌,從踏進社會起就對廟宇著迷,「不管陰廟還是陽廟、拜的是菩薩還是玉皇大帝,在我眼裡都是一座充滿藝術的殿堂。」
![]() |
![]() |
![]() |
【文/林金郎】
台灣道教廟宇祭拜的鬼神多,可分為下列幾種:自然神(天神,如玉皇大帝、五斗星君)、人格神(聖人成神,如關聖帝君、王爺)、傳奇神祇(如:孫悟空、三太子)、外教神祇(如:佛祖、觀音),乃致「大鬼」如:烈女廟、義民廟也都隨時可見,因而聲名大噪者亦不在少數,像十八王公、林投姐、廖添丁等。 「物靈」在鄉野中也頗具地位,如石頭公、大樹公;而萬應公(萬善祠、百姓公,群塚旁之廟宇)多祭孤魂野鬼,雖屬陰神無疑,但因表露人民在現實冷酷生活中仁民愛物德及野鬼的一面,故值得一提。這些林林總總的民間泛神信仰,除了豐富了民俗與文化外,同時也構成了台灣特殊的廟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