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jpg 

乾癬又稱為銀屑病、牛皮癬,是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病,多數患者都在20至30歲間發,好發部位涵蓋全身,典型的症狀為皮膚紅斑及脫屑,紅斑代表血管被侵犯,脫屑則為表皮被破壞的反應。

 乾癬的致病原因不明,近來認為與免疫系統功能失調有密切相關,而情緒壓力、飲食、作息紊亂及季節變化等因素,都會誘發或加重病情。乾癬純粹是患者本身皮膚代謝的問題,非感染性疾病,不會傳染,因此一般人對於乾癬患者不必刻意遠離或恐慌。

 乾癬對於患者造成的影響,除了皮膚的變化外,還有心理的影響,由於乾癬病程長,許多人長期使用西藥治療,症狀仍不斷反覆發作,病人一方面得忍受皮膚搔癢脫屑之苦,一方面還得承受疾病難以治癒之痛,心理壓力之沉重,情緒就變得不穩定,如此一來更影響乾癬病情的改善。

 中醫認為乾癬是由於風熱、風寒或風濕熱之邪蘊於肌膚,不得疏泄而致,當風邪久留體內,化火生燥,以致津血乾枯,不得滋養肌膚,皮膚因此變得乾燥。因此治療時須著重在養血潤燥、滋陰清熱、化濕解毒及祛風止癢,以達標本兼治的效果。

 

中醫治療乾癬分為急性期及緩解期兩個階段,急性期皮膚紅及癢比較厲害,常有點狀出血、潮濕糜爛或關節紅腫疼痛,此時用藥以清熱解毒為主,常用溫清飲或當歸捻痛湯,並加入土茯苓、銀花、地膚子、僵蠶等清熱祛風止癢藥來減輕症狀。緩解期皮膚則呈現暗紅,斑塊皮損擴大,脫屑多,搔癢明顯,此時以滋陰潤燥為主,常用當歸飲子或消風散,並加入玄參、苦參、枸杞、蛇床子等藥。

 

乾癬的療程漫長,病人須耐心服藥擦藥,家屬也應給予鼓勵支持。治療時逐漸減少皮質類固醇藥膏的用量,以減輕其反彈作用;同時注意日常生活的飲食及作息,不熬夜,適度運動,使免疫系統保持平衡,忌食炸辣燒烤上火食物,減少肉類豆類攝取,但也不要過食冰冷寒涼食物,以免傷害脾胃,反而妨害皮膚的代謝修復。多方配合,乾癬症狀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與改善。

 

【賴清旭/北市新生中醫診所院長2009/07/25 聯合報】

皮膚疾病自療百科.jpg 

皮膚疾病自療百科--103種常見皮膚病的診治方法
 
作者:趙昭明
出版社:東佑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1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810688
裝訂:平裝

 

look400200.jpg 

【聯合報╱廖桂聲/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

減壓睡好覺 克服牛皮癬

楊先生36歲,常因季節變換或氣候乾冷,導致皮膚乾燥水分不足,頭皮、耳後、手肘皮膚有紅紅的皮膚病,紅色丘疹或鮮紅色斑塊伴有銀白色落屑,更糟的是會反覆發作,買了藥膏擦,卻一直好不了,直到找上診所確定診斷「皮癬」。

牛皮癬又稱「銀屑病」、「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有紅色浸潤性斑塊,表面常覆蓋銀灰白鱗屑,用力剝離則有小出血點,可侵犯指甲呈凹陷現象,有些病人除了身體的厚皮疹外,也可能出現指甲變形而誤當成是灰指甲治療。病患約7 %合併有關節變化,稱乾癬性關節症。

牛皮癬分為斑塊型、水滴型、膿泡型及紅皮型等,其中膿泡型、紅皮型最嚴重,經常導致感染或敗血症和電解質不平衡,需積極治療。牛皮癬是一種慢性、頑固性不會傳染的皮膚病,會重覆再發,病情發展很慢,治療雖有效果,但只要再發,大半都很難治癒。

一般的癬是指傳染性黴菌感染,大都會癢,病灶周圍有活動性的鱗屑和水泡等,刮片檢查和培養可以找到致病的黴菌。不會因接觸傳染,但患者常被誤會衛生習慣不好,備受歧視。

中醫認為牛皮癬的成因,是風濕熱三邪蘊阻皮膚,血虛、血枯,生風化燥,但其他如感染、藥物、皮膚傷害及情緒緊張或生活壓力等誘因,致皮膚粗糙脫落白屑乾癬,主要病理變化在表皮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正常人大約28天才脫一次皮,牛皮癬的表皮成長比正常人快了好幾倍,大約2至5天就換了一層皮,所以牛皮癬的角質層常有角化不全的現象,而有銀白的鱗屑。

治療上採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用「梔子柏皮湯」加減方治療。主成分是以知母、梔子、本黃柏、黃連、大黃、甘草等水酒各半淬提,加苦參丸,以消炎、修護損傷組織細胞。治療本病方法繁多, 但要掌握兩個要點:先要排除神經、精神方面的障礙,其次要盡最大努力防止復發。

此症需充分睡眠,日常生活要有規律。避免精神不安或焦躁。不可攝取過多的脂肪、油膩、碳水化合物,特別是高能量糖果、烤、炸、辛辣、上火刺激物品,如火鍋、麻辣火鍋、酒類等,花生、易上火的水果類,如榴槤、芒果、荔枝、龍眼肉等食物。 

【2010/04/03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