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綜合報導】

 

前文:響尾蛇隊重砲三壘手雷諾斯(Mark Reynolds)日前刷新了自己所保持的單季三振紀錄,並已經繼續推進到211次的驚人地步。已經進入名人堂的前費城人隊偉大球星史密特(Mike Schmidt)生涯共擊出548支全壘打,但也被三振高達1883次。以下是史密特針對「長打必遭三振」這個現象,所作出的分析。

 

雷諾斯的大聯盟生涯有了一個很棒的開始,比我在1972年開始的要好太多了。我從來沒有與他見過面,希望有一天會有這個榮幸。不過,從我聽到與看到的,他的球風似乎跟某一段時期的我非常類似。

 

就像他一樣,我也曾是個以全壘打與三振多出名的三壘手。基本上,「全壘打」與「三振」這兩個字是連在一起的。不過,總是會有些例外,例如漢克阿倫(Hank Aaron)、生涯後期的邦茲(Barry Bonds)、羅賓森(Frank Robinson)、與普荷斯(Albert Pujols)。

 

像他們一樣三振少的長打者,是非常罕見的。傑克森(Reggie Jackson)生涯共打出563支全壘打,但他是大聯盟的生涯三振王(2597次)。三振榜上前20名還包括索沙(Sammy Sosa)、湯米(Jim Thome)、曼托(Mickey Mantle)、還有我,也全都是500全壘打俱樂部的成員。

 

不同的是,「200K」過去其實並不常見,但卻好像成為一些現代長打者的基本「門檻」。

 

雷諾斯本人對於締造三振紀錄這件事,倒是有些蠻不在乎的態度,他受訪時就說了「那又怎樣」;豪沃德(Ryan Howard)也是一樣,總是被追問著高三振的問題,但對於自己的打法感到很自在。兩人都打第四棒,本季都繳出MVP等級的成績,但很不幸的,不管他們創下多少豐功偉業,200K永遠會跟他們的名字連在一起。

 

在批評缺點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他們能為球隊帶來什麼貢獻?

 

雖然三振超多,但他們都能拿到夠多的四壞保送,都能為對方投手製造威脅,往往能讓投手避開好球帶,也往往能影響到投手面對後續打者的結果,問問棒次排在他們後面的打者、例如渥斯(Jason Werth)與伊巴尼茲(Raul Ibanez)就知道了。

 

為對方牛棚製造混亂,是棒球中極被低估的一環。只要比數夠接近,這些重砲就有一棒扭轉乾坤的能力。如果雷諾斯或豪沃德上場打擊時,代表的是追平分的話(舉例:如果比數落後兩分,有一名跑者在壘上,在打擊區的打者就代表追平分),一支全壘打就能讓戰情改觀,對方教練在後援投手的調度方面,往往是針對著這些強打。

 

我常常被問到我的打擊哲學為何,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想辦法不要被三振」。

 

在我生涯近2000次的三振裡,每一次的三振都讓我感到厭惡。我非常在意一件事,就是投手眼裡的我,只是個「危險」的打者,而不是個好打者,投手總是能找到解決我的方法。

 

如果要給雷諾斯一個建議,我會告訴他,想辦法找到一個一定碰得到的球、或者說是最有把握的揮棒。在棒球裡,有些狀況是非得碰到球不可,平常三振就算了,但如果是在反攻時候呢?一個關鍵三振會造成殘壘,會讓士氣降低。

 

就像高爾夫球的達利(John Daly),當他年齡增長,球不能像年輕時打的那麼遠、也不再那麼年少氣盛時,他逐漸開始採取更簡單、更基本的打法。當打者瞭解到,短一點、不是使盡全力的揮棒,能製造出更多確實擊中球的機會,當他們能體會到,打中愈多球,就代表更多的產量時,代表更多的勝利時,他們會改變的。

 

我花了整整13年才懂得這個道理,終於從「危險」的打者晉升到「好」打者,這些年輕人不需要等這麼久,從我和一些前輩身上就能看到的。有時候,想打一支一壘安打,比打全壘打還要難!

 

【2009/10/1 世界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