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建築是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央行)。歐新社.jpg 

照片中的建築是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央行)。

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NBER)助理研究員艾肯格林在北京指出,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元仍將是占主導地位的國際流通和儲備貨幣。但在2020年之後,人民幣可能繼美元、歐元之後,成為國際第三大貨幣。

中新社報導,艾肯格林昨天在「2009諾貝爾獎得主北京論壇」以「美元之死?」為題演講時表示,作為具有主導地位的國際流通和儲備貨幣,「美元的衰落」引起世界廣泛關注和爭議。他說,目前美元已貶值15%,雖然美元衰落,但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元仍將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別無替代者。美元不會消失,更不會被歐元、日圓所取代,因為歐洲和日本各自都同樣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

他認為,世界正在緩慢而且穩健地邁向多種國際貨幣儲備體系,歐洲整體經濟規模與美國相當,歐洲的金融市場雖然沒有美國流動性強,但是,歐元與美元可以相提並論,歐元應該可以在短期內取得與美元類似的地位,但要使中國的人民幣成為在這個領域中的第三大儲備貨幣,需要更長的時間。

他說,「中國的人民幣變成國際貨幣至少還需要十年的時間」,2020年就是中國政府一系列目標實現之年。中國要把上海和北京等城市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更多金融工具和產品,以及人民幣可兌換,中國都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政策調整。他預計人民幣有可能在2020年後,成為國際第三大貨幣。

艾肯格林說,人民幣在國際化方面的作用不能低估。人民幣轉化成國際貨幣,中國可以在十年的時間內完成,這也是美國在1914年至1924年間完成的。美國金融史的經驗指出,這一目標可以實現。

 

【2009/11/11 聯合晚報】

  

 

 

 

 
 
人民幣挑戰美元?學者:應鼓勵
 

部分美國經濟學者表示,以現在狀況而言,宣稱人民幣足以挑戰美元地位有點言過其實,但人民幣國際化符合美國利益,美國不應該「封殺」,而是應該鼓勵。

中央社報導,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10日發表「中國已準備好挑戰美元?」報告,由CSIS研究員墨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鮑泰利、前財政部次長亞當斯參與討論。

學者認為,現在全球都以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但過度依賴美元本身就是風險,如果全球貨幣能夠形成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的體系,以風險分散角度來說,符合美國利益。

負責撰寫報告的墨斐指出,人民幣要挑戰美元地位,必須先跨過國際化、成為儲備貨幣及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三個階段,人民幣現在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同時,中國持有約1.4兆的美元資產,傷害美元價位,只會為自己帶來麻煩,而且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外銷國,美元儲蓄的累積速度依然很快。因此,中國現在作法,是以美元購進天然資源,以建立長遠經濟基礎,例如敲定俄羅斯、巴西、厄瓜多原油供應合約。

曾長期任職於世界銀行的鮑泰利則認為,美國該擔心的不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而是中國政府不想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因為要成為國際貨幣,中國就必須大幅放鬆經濟管制,這不見得是中國所願意的。

但他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符合美國利益,以分擔風險的角度來說,如果真的能成為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那是好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11/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