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years1(findstuff22 )photobucket.jpg 

2009年讓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事件,而是字眼:陳腐、濫用的字眼,例如「新常態」、「前所未見」及「退場策略」。

一張照片可以勝過千言萬語,但一個詞卻能釋出一年的回憶。

1.「新常態」(New normal)

2009年5月,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提出「新常態」,指的是美國經濟成長減緩、管制增加及美國在全球經濟扮演的角色縮小。

他們不是始作俑者。拉回2001年,巴菲特與柏格(John Bogle)就警告,股市報酬率只有個位數將是「新常態」。2004年還以此為名出書,順勢推出TheNewNormal.com網站。

結果,幾乎每個領域都有新常態:哈佛商業評論說,不斷變動是「新常態」;高等教育界說,政府援助與校務基金變少是「新常態」;美國女人變胖、青春期提前也是「新常態」。

以新常態形容美國經濟並沒有錯。歐巴馬時代的政府角色擴大,管制更多,而老人正在控制更多資源。

可惜的是,過度濫用讓新常態的新意盡殆。

2.「前所未見」(Unprecedented)

如果2008年的風暴和政策反應是前所未見,2009年的「前所未見」則多見到令人反胃。

從房價崩盤到政府居然也插手房貸融資;從金融市場急凍到企業不支倒閉;從財政部與聯準會力挽狂瀾到政府入股私營企業;似乎凡事都是前所未見。

黑人選上美國總統是前所未見。被譽為改革代言人的歐巴馬,保證要改變華府的運作方式。

但歐巴馬在任11個月後,華府恐怕是唯一逃過「新常態」的地方,幾乎沒變。

3.「退場策略」(Exit Strategy)

人人都要有退場策略。不信的話,可以請教老虎伍茲的夫人。

在「前所未見」的寬鬆政策後,聯準會需要一套「退場策略」。決策官員雖已說明退場的作法策略,但沒有執行的時間表。

聯準會有很多辦法縮減資產負債表,也可以提高利率遏止信用過度擴張。但真是知易行難。

美軍和聯準會則正好相反,他們有從阿富汗退場的時間表,但沒有實質的策略。歐巴馬總統表示,會從2011年7月開始把阿富汗還給阿富汗人。但國家安全顧問瓊斯將軍坦承,美國會「長久」停駐當地。

或者用聯準會的說法,會「持續一段時間」(an extended period)。

4. 「經濟綠芽」(Green Shoots)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今年3月在CBS的節目中說:「我確實看到經濟綠芽。」這和「妙人奇蹟」裡的老園丁講話一模一樣:「春天一到自然會長。」很快地,媒體到處找芽,經濟師也在分析裡加進綠芽。真是滿園春色關不住。

綠芽終於長大,在第三季開花結果。連續四季萎縮後,美國經濟第三季擴張2.2%。

這般綠油油的談話傳到我朋友耳中,他的回應是:「落葉停止時,不就開始生芽嗎?」

5.「不確定性」(Uncertainty)

不確定性肯定已在2009年獲得確定的地位,尤其是決策圈。聯準會及歐洲央行頻頻在景氣展望裡用這個字,讓人懷疑不確定性是否只屬於衰退期。

其實不然。如果我們對「次級房貸危機已獲控制」的看法多一點不確定,對「借錢買房一定賺」多點不確定,我們或許不致落入這步田地。

6. 「歷史機會」(Historic Opportunity)

今年的歷史機會量多價廉,一打只賣五毛錢。目前最大的歷史機會是健保改革。歐巴馬苦勸民主黨籍議員「抓住這個歷史機會」,擴大納保範圍,但對控制成本著墨不多。

美國老百姓愈清楚,就愈不會喜歡這個構想。這種「歷史機會」可能是歐巴馬希望錯過的機會。

(作者Caroline Baum是彭博專欄作家)

【經濟日報╱包姆 (Caroline Baum)/編譯陳家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