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諾不畏iPad可能搶奪Nook的電子閱讀器市場,宣布將推出適用的閱讀軟體。(圖 iPad官網).jpg 

全美最大書商邦諾 (Barnes & Noble)(BKS-US) 周四宣佈,已為了蘋果 (Apple Inc.)(AAPL-US) 即將上市的平板電腦 iPad,設計出適用的新電子閱讀應用程式 B&N eReader。

邦諾在網站發表聲明表示,這份應用程式將免費提供,可讓消費者自其電子書線上商店 Barnes & Noble eBookstore 購買下載逾 100 萬份的電子書、雜誌及報紙。

邦諾自己也以 Nook 電子閱讀器,跨入該產業硬體市場。他們先前為了蘋果的智慧型手機 iPhone 及行動設備 iPod Touch,亦推出了類似適用的免費閱讀應用程式。

邦諾的 iPad 適用閱讀軟體,預期將於 iPad 預定在美國上市日期 4 月 3 日左右,攜手推出。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0-03-12




 

邦諾的門市書店也開始販賣電子書閱讀器Nook。路透.bmp 

美國大型連鎖書店邦諾公司(Barnes & Noble)8日宣布,門市書店從本周起販賣自家新型電子書閱讀器Nook。

邦諾在去年10月就開始透過自家網站販賣Nook,結果一下就銷售一空,以致於部分訂單過了聖誕節假期才到貨。

該公司說,本周內大部分門市書店就可以直接買到Nook。原先要買Nook,唯有透過網路。

Barnes&Noble.com總裁林奇說:「Nook的買氣依然強強滾,我們很高興顧客現在從門市和網路都能買到。」

邦諾與蘋果(Apple)等多家公司都搶進電子書市場,與網路零售鉅子亞馬遜(Amazon)的電子書Kindle 和索尼的Sony Reader一較高下。

Nook每台售價259美元,跟Kindle基本款同樣價格,配備黑白電子螢幕可供閱讀書籍,以及彩色觸控板可以上網。

邦諾公司目前在全美有775家門市店。此外,該公司數位書城則提供超過100萬本電子書、報紙和雜誌。

【2010/02/09 聯合晚報】

 

untitled.bmp 

蘋果公司已在一月二十七日在美國舊金山發表了萬眾矚目的iPad平板電腦(基本上是大螢幕的iPhone)。這也證明了顯然所謂的3C產業不但已從「電腦和通訊」轉向「消費」功能,而且3C其實已在整合當中,成為一種兼具所有3C性能的單一產品(就像iPad)。

 

多年以來,傳統的PC類型有二種,就是桌上型PC和筆記型PC,但自從PC市場呈現飽和,成長趨緩之後,科技業者設法要在這二種類型中創造更多的「市場區隔」,為的是擴大市場規模。

 

像二○○一年的Desknote(由精英電腦發明),到近年的Netbook(華碩在二○○六年率先發明Eee PC),電子相框、電子書、Smartbook(智慧手機結合Netbook),再到蘋果推出的iPad都是箇中代表。要注意的是,iPad很可能會創造新一波的消費性電子產業革命,儘管它只是另一種版本的平板電腦,而且早在二○○○年初就已經問世,但這次卻整合了更優異的科技,尤其是軟體應用程式。

 

多元軟體帶動3C成長

讓這種新款消費性電子產品在最近二到三年內付諸實現的,就是新技術,譬如觸控螢幕(電阻式和電容式),延長電池使用時間(耗電量也同時更少),零組件重量減輕、以及更具吸引力的工業設計。

 

台灣的科技公司在過去幾年來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從傳統的「產品組裝或俗稱OEM」,進化成目前的「產品設計開發或俗稱ODM/共同設計開發」概念。雖然成本低廉和高效率的全球運籌支援(新產品快速上市和快速量產)一直是台灣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但其他因素包括創新以及增值服務,變得更加重要,因此台灣業者才能夠打敗美國對手(譬如偉創力),製造當前大多數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像是蘋果iPhone和亞馬遜Kindle電子書。

 

不過,主導新款消費性電子產品成長的力量,並非來自更好的硬體,而是更多的軟體產品,這也是主要利潤的來源。舉例來說,若沒有Linux,Netbook將無法在速度較慢的Atom處理器上運作,提供較長的電池使用時間。若沒有Google的Android和Chrome OS作業系統,Smartbook也不能在較慢的ARM(安謀)處理器上執行。

 

電子書如果軟體書的種類不夠多,肯定會賣得不好。iPhone/iTouch (或新推的iPad),如果沒有蘋果的友善使用介面和「蘋果商店」,也不會締造銷售佳績。台灣的科技公司目前只參與了硬體端的部分,毛利率不超過一○%,卻在所有重要的軟體端完全缺席,這部分的毛利率很容易超越五○%。

 

台灣應速強化軟實力

台灣業者應該設法運用本身在硬體經驗的優勢,來跨入軟體產業,這樣營收和營運槓桿(Operating Leverage)才會再度成長。試想,一旦軟體應用程式開發完成,賣出一份或一百萬份的成本幾乎都一樣。到目前為止,蘋果商店的十四萬個應用程式已被下載三十億次以上(已有一億二千五百萬個信用卡註冊),估計每年能為蘋果帶來超過十億美元的收入。同樣的概念適用於軟體授權合約,業者可以從中收取年度授權金。這些都比單純賣硬體更有利可圖,因為硬體產品一旦售出,此硬體未來將無法再帶來新的收入。

 

對台灣公司來說,過去可以開發軟體的機會也許較少,但隨著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者市場,基於語言和文化的關係,甚至Google在大陸的市占率也無法和百度競爭,所以現在台灣業者多花點力聚焦軟體產業還不算太晚,譬如,從發展更多嵌入式軟體並和硬體搭售,就有機會搶食錯失的全球軟體利潤大餅。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19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