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小易媽媽).bmp 

抓周,如同另類的性向測驗,成為許多家庭測試孩子未來可能發展、培養的參考指標,卻也同時意味著孩子已然朝著「家族標竿」啟航。

抓周

《顏氏家訓》:「為製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及珍寶玩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謂之『試兒』。」

周歲的孩童,在行動、語言上,都堂堂進入不同的發展、學習階段,許多家長,也會開始審慎規畫起孩子的學習藍圖;抓周,如同另類的性向測驗,成為許多家庭測試孩子未來可能發展、培養的參考指標,卻也同時意味著孩子已然朝著「家族標竿」啟航。

 何小姐和吳小姐家族親友中都沒有人做過抓周,為了讓孩子擁有珍貴的回憶,也「順便圓自己一個未完的夢。」所以,趁著孩子滿周歲,便在家裡舉辦了「抓周」儀式。

吳小姐「應景」地照著人家說的,準備幾樣代表物品,沒邀請親友參加,一家三口,簡單卻慎重地完成了兒子的「抓周」。她說,看到兒子一手抓起滑鼠往嘴裡用力啃,當下的反應就是趕緊按快門,留取紀念性的一刻。

家族龐大的何小姐,家裡來了十多個人,連高齡八十歲的阿祖都出動,來幫玄孫的抓周儀式造勢。何小姐坦言,「給孩子抓的東西有小小設計一下啦」(就是放比較期待的物品),過程簡單,卻牽動全場每個人的情緒和目光。當兒子第一個拿起耳溫槍時,全場一陣歡呼「醫生~以後是醫生耶~」,儼然家族之光頓時在客廳中升起。事後大家都會懊惱地直嚷:「怎麼以前都沒讓我抓周呀!真想知道自己會抓什麼……」

何小姐則是帶孩子參加團體抓周儀式。她說親友們小時候都有抓周,自己當年抓的是筆,對照起現在從事的教職,她的母親直說「真的很準!」但帶女兒去參加,主要是「玩玩看!」好奇的心態居多。提到當天熱鬧的場景,不斷看到阿公阿嬤拚命誘導孫子去拿「卡好」的東西,有些人一看到孩子抓得「不夠好」,立刻失望、歎氣。興奮、緊張、催促、尖叫、失落……,家人們的心情、渴求、願景,全濃縮在小小的儀式裡,讓人覺得有趣卻也百味雜陳。至於女兒抓到雞腿,何小姐笑說:「就等囉,看看以後是不是真的會很好命。」

「抓到什麼都好,」三位媽媽不約而同地表示。她們說,儀式歸儀式,不需要在意或當真,最重要的,還是孩子可以經過儀式的洗禮,平安、健康地長大。「還有,有相片為證,以後不要說都不在乎他們就好。」

舉辦過許多場抓周活動的「蘆洲李宅」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簡秋燕表示,小小的抓周,卻飽含許多人生哲理在裡面。每次一開場,活動帶領人會先唸:「禮儀來開始,嬰仔著準備,大人邊阿看,不通作指示」。而當孩子抓起物品時,不論抓到什麼,帶領人即時唸出一首相關的吉祥詩。對基金會來說,辦這儀式,除了傳統習俗的發揚與延續,還有個潛在的意涵,提醒大人學習「尊重」:尊重孩子的節奏、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每個人不同的差異……,「大人的眼睛像太陽,眼光照在哪,孩子就長在哪。真的要謹慎。」每每看到許多大人充滿渴求、指引的神情,她當然明白,期待總是難免;不過,「把它轉成無盡的祝福,對孩子會更好。」

 

成年禮

「一歲二歲手裡抱,三歲四歲土腳趑;五歲六歲漸漸大,有時頭燒假耳熱;七歲八歲真勢吵,一日顧伊二支腳;九歲十歲教針黹,驚一四界去庚絲;十一十二著打罵,者去著那學做衫;十三十四學煮菜,一塊桌面辦會來;十五十六要轉大,驚來塊人去風花;十七十八做親成,一半歡喜一半驚。」——台灣俗諺

十六歲,在傳統中是轉大人的年紀。而為孩子辦成年禮,不僅代表生理結構的發育已臻成熟,在心理上,或是自我期許、家庭與社會的期待上,更昭揭著一種肯定與重新對待。

 

徐太太說,以前,台南沿海地區的家庭都會幫滿十六歲的孩子舉辦「成年禮」,因為對於領日薪的童工來說,儀式,召告著蛻變,更重要的是,隔天起,他的薪資就要用大人來計算了。

不過,在傳統大家庭裡,一般只給長子長女辦成年禮。徐太太記得,成年禮前幾天,外婆、舅媽等娘家的親友就會打金飾、送上整套全新的衣服。「媽媽還特意帶我去買了一套時髦的洋裝,說是長大了,就該打扮得像個大人。」可見當時對這儀式有多麼注重。而當天一早,家裡會隆重地準備牲禮,祭拜祖先,接著再到廟裡拜七娘媽,然候鑽桌腳三圈。「不知道為什麼,鑽完桌腳站起來的那一刻,我還真的有種長大了的感覺。」晚上,還會宴請親友,慶賀一番。「不過,只有男生才會請客,我就沒有,那時還有些難過,就覺得大人很不公平。」

時光荏苒,2009年七夕,徐太太反過來以母親的角色,為大女兒舉辦成年禮。「現在大家都忙,很多親戚都不做成年禮了,倒是我媽,一直提醒我,該幫大外孫女辦成年禮囉,還一直問,該送什麼給她。」老媽媽的不斷叮囑,讓她看到了一個作為母親、外婆的心情,當年沒有宴客的失落,也就淡了、釋懷了,轉而用心思考著如何好好幫女兒辦成年禮。「原本女兒還不願意,說做這些幹什麼,我就把自己小時候的事一個個翻出來講給她聽。」表面上是解釋成年禮的源由、意涵,但在不斷回溯過往中,記憶翻新,一個個皆成美好;於是,童年媽媽的臉換成女兒粉嫩的臉龐,眼眸中漾著期待。「我還跟女兒說,我們買褲裝比較好,絕對不要穿裙子,不然鑽桌腳鐵定穿幫。」

當女兒在廟裡奉茶給她的那一刻,徐太太說,看著女兒畢恭畢敬的模樣,頓時,十六年來養育的辛苦全都值得了。一旁觀禮的小女兒則是比姐姐還興奮地期待著九年後自己的成年禮。

而她也看到許多從外縣市帶著孩子來辦成年禮的父母,裡頭還有一些是隔代教養的阿公阿嬤,「不管孫子的父母做好做壞,眼前,他們就只是單純希望十六歲的孫子真的長大了、懂事了,也就夠了。」

父母的關懷與牽掛,有如廟裡繚繞的香火,在時光的吹拂下,縷縷如絲,卻又綿綿不盡。

 

 

【完整內容請見《張老師月刊》2010年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