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引爆了全球經濟衰退,而全球經濟復甦則正由亞洲領頭帶動。
本周重點新聞正好呈現出兩者的強烈對比:泰國第四季經濟成長年率達15.3%,台灣更高達18%。
同期的德國毫無成長,幸賴德國成功對經濟較健全的國家增加工業出口,才免於經濟萎縮。
看看全球經濟的復甦情況。首先是富裕的成熟經濟體:美國的經濟正在成長,但相較於過去復甦的速度而言,成長的速度並不快。
歐洲更顯得病息懨懨,經濟衰退更嚴重,財政與貨幣政策刺激效果遠不如美國與中國;歐洲企業較美國企業更依賴銀行,但歐洲銀行在公開虧損上仍不如美國銀行,也未迅速補充資金。
這些經濟體的問題各不相同,卻都面臨一個重大問題:當刺激經濟方案淡出、各國央行的低利政策退場時,消費者與企業的需求能否支撐復甦?
再看看正在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亞洲新興市場,不但已脫離病塌,且已回到工作崗位。
為首的中國展現了獨裁政府的優勢,迅速抑注大量刺激資金,並命令銀行放款,這些政策的成效大到中國央行現在必須限制銀行放款,以避免經濟過熱引發資產泡沫。
其他周邊國家也因而獲益,透過增加對中國出口,或吸引更多中國觀光客,抵銷了對美國出口疲弱造成的部分影響。
亞洲各經濟體中,與中國關係較緊密的台灣、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成長最為快速。
亞洲的消費者也作出貢獻,馬來西亞1月汽車銷售較一年前成長33%,印度汽車市場更成長50%,相較之下,1月美國汽車銷售僅成長6%。
這次金融危機中,全球已不知不覺跨過一個新里程碑:比20 年前數量更多、也更富裕的新興市場消費者,在現代史上首度超越美國消費者的支出。
今年新興市場消費者將占全球消費的34%,美國消費者僅佔27%;20年前,兩者比率分別為23%與29%。
然而亞洲無法獨自推動全球經濟成長。
亞洲的經濟仍倚賴外銷,這表示亞洲各國仍在觀望、等待,並希望成熟經濟體的消費支出與企業投資能夠復甦。
【 編譯吳柏賢 2010/02/26 經濟日報】
中國秘密加碼美國債券?
中國減持或有意減持美國國債之說時有所聞,但多位專家25 日在美國國會一項論壇表示,中國似乎經由第三地秘密繼續購買美國國庫券,以便掩飾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的真相。
這幾位專家說,一些和中國連線的實體可能在倫敦、香港或其他地方搜購美國國債。他們指出,關於北京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量,美國的官方資料幾乎可以確定低報,因為這些資料無法顯示中國透過中間、第三地出手而獲得的持有量。
「華府顧忌 不與北京衝突」
他們並且表示,中國大量持有美國債券,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因為這情況造成華府心存顧忌,不敢採行可能與北京衝突的政策。
幾位專家是在「美中經濟/安全檢討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發言。該委員會負責觀察美中貿易和經濟關係對美國國家全全的影響。
美國財政部本月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去年12月,中國的美國國債持有量減少342億美元,減幅4.3%,降到7554億美元,寫下十年下跌新高。
但前國際貨幣基金 (IMF)首席經濟學家、現任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強森表示,英國2009年持有的美國國債從前一年的1309億美元勁升為三千億,背後可能有中國的手。
強森表示,英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如此劇增,令他起疑,因為英國2009年的經常帳赤字相當可觀。強森因此表示,很可能是北京透過倫敦的中國、英國甚至美國銀行大買美國債券。
強森說,「合理的推算」顯示,2009年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逼近一兆美元 (台幣32.1兆元),占「外國官方」持有量2 兆3740億美元將近一半。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經濟政策專家史劍道 (Derek Scissors)表示,英國和香港一些實體幾乎可以確定是替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買美國國債。
史劍道表示,在中國背後操盤之下,英國和香港增持美國債券一倍以上。中國這麼做有原因,因為北京必須處理其天文數字的外匯存底,外匯存底既不能拿回國家花用,數額又太大,只能放在美國,因為只有美國的金融市場夠大。而為了掩飾中國持有大量低收益美國國債,以及避免國內批評,SAFE祭出繞道第三國的法子。
中國外匯存底創新高
中國的外匯存底在2009年增加4530億美元,使其外匯存底總額創下2兆3990億美元新高。
【 編譯彭淮棟 2010/02/26 聯合晚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