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 Boy.bmp 

隨著雜誌廣告業績漸有起色,美國五大出版商1日宣布,聯手砸下約9,000萬美元,強打「平面媒體力量大」廣告,今年將在時人雜誌(People)、Vogue與Ladies's Home等雜誌刊登近1,400頁的廣告。

他們的廣告訴求是:雜誌在網路時代仍是強有力的廣告媒介,相較於網路內容稍縱即逝,平面印刷媒體更具有持久的深度與質感。

這五大出版社包括時代華納集團旗下的時代公司(Time)、赫斯特(Hearst)、康得納斯(Conde Nast)、溫納媒體(Wenner Media)與梅若迪斯(Meredith),廣告設計由廣告巨擘Young & Rubicam公司負責。

首波廣告將選用奧運金牌泳將飛魚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的照片,標題為「我們瀏覽網路,在雜誌裡暢泳」。文章中說:「即使在網路時代,即便身處著迷於數位媒體的群體中,雜誌的魅力有增無減。」

五大出版商表示,據研究機構Mediamark的統計,近五年的雜誌讀者數已成長4.3%。出版商幾個月前才合推數位報攤,雜誌廣告業績也開始爬出兩年來的谷底,這些好兆頭讓他們信心大增,要說服讀者與廣告主平面媒體「尚未玩完」。

主導這次行動的溫納(Jann Wenner)說:「我們坐以待斃太久了,只聽別人糟蹋我們,卻不敢吭聲,但我們仍坐擁最棒的媒體。」溫納掌管的溫納媒體旗下擁有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與US Weekly兩本雜誌。

這五大出版商承諾,將在旗下雜誌的前五分之一頁面刊登首波廣告,也會在雜誌前半部續登相關廣告。這些廣告頁面合計的價值估計逾9,000萬美元,是他們史上規模最大的廣告行動。

溫納去年曾說過,正如電視殺死不了雜誌,網路對平面媒體的威脅不過是讓雜誌特質失去焦點而已。出版業一向努力跨足電子版圖,這次廣告訴求乍看下似與該理念背道而馳,不過五大出版社表示,數位化仍很重要,但平面媒體有其魅力,而這波廣告的目的是在提醒大眾,這些雜誌品牌根植於具有強大文化與商業影響力的平面印刷品。

【 編譯賴美君 2010/03/02 經濟日報】

 

林可彤(flickr.d6cn.com).bmp 

 

 

線上新聞值多少?

專欄作家 Steve Outing 寫了一篇專欄,用了一句醒目的標題:你的新聞內容對數位消費者的價值是零。他解釋這僅是提醒新聞業者注意,當然不是說新聞沒有價值,但對大多數數位消費者來說,無論在網站或手機多不願意付費。

 untitled.bmp

他引發這件事,是因為最近參加了一個網路研討會,各專家的意見雖未必相同,但對手持行動工具則一致認為市場龐大、成長迅速,而且不停的發展演進,對新聞業者來說,行動工具、特別是手機,代表另一代的機會。

 

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包括曾任蘋果電子媒體實驗室主任、現任 Push.io 的 Joe Pezzillo,特別介紹了 iPhone 的成功,大家問他內容供應業藉手機比用電腦網站容易獲利的區別,他說癥結在大家喜愛應用軟體,也就是應用功能,接著他解釋原因。

 

他說,不到三年,蘋果的 iPhone 形成了另一種文化,遠超過一般手機的應用,因為在有 14 萬種應用軟體可以下載,在售出的 4200 萬支 iPhone 之中,一共被下載了 30 億次,估計其中的 13% 是付費的。 Pezzillo 說這是消費行為的重要心理因素,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希望花錢買到能「持有」的物品,電話功能即使不是實體的東西,但是屬於「自己」的,永遠儲存在手機,隨時可以叫出來使用。

 

報業印刷各類新聞與廣告,行之有年,讀者所以付費,是因為買來的是實物。有了網路之後,讀者漸漸改變了閱讀習慣,從網站吸取新聞,報業一次次的實驗網上收費,卻一次次的失敗。為什麼失敗?因為讀者並沒有覺得買到實體的東西,僅僅是資訊而已,況且多年來大家已經養成網上不付費的習慣。

 

新聞網站無法收費,那麼新聞透過現在最熱門的手機可以收費嗎?Pezzillo 認為同樣困難,但有機會,因為手機已經有人付費購買應用軟體,打開付費之門,而且大家估算手機極可能是內容業者下一個發展的領域。所以新聞業要先創造一個類似手機應用軟體的功能,給讀者一個吸取新聞的嶄新經驗,以別於目前的新聞網站、與手機的新聞瀏覽器,然後才有機會收費。

 

支持線上新聞收費的人,多以蘋果 iTune 作為成功的例子,因為大家確實付費購買數位內容。從 iTune 買一首歌,可以擁有保存,存放在個人電腦與 iPod,而且可以一次又一次的聆聽欣賞。但購買一則數位新聞就完全不同,讀一次就再也沒有用了。Pezzillo 說從下意識的層次看,絕大多數的人願意付費取得可以持有的東西,而不願意付費取得短暫的東西如數位新聞,即使在意識的層次上仍認為有相當價值。

直到我們經過文化的心態轉型,新聞業者構思出可以持有的內容,才能從數位閱讀獲利。付費的手機應用軟體,就是最好的例子。

 

Steve Outing 回想起去年夏天與史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B.J. Fogg 的訪談,這位教授是說服技術專家,用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服別人。至於如何說服大家付費給線上內容,他說:人類是可預測的動物,如果在實體世界找不到成功的類似型態,要構想一個全新的線上營運模式,幾乎不可能。那麼如何說服大家對線上新聞付費?他說,除非在實體世界找到對應品,或類似的成功實例,否則很難成功。

 

商家行之有年的免費樣品,就是心理說服技術的應用,線上內容也有人用同樣的技術,稱之為 Freemium,一般的內容免費、更有價值的內容則需付費。另一種成功的技術是慈善拍賣,別人的競價影響自己參與,線上內容也是一樣,運用社會壓力與社群網路的影響,來資助所喜愛的網站與網誌。在實體世界有哪些成功的例子如數位新聞那樣短暫?Fogg 教授說他唯一想到的是餐廳裡的點唱機,投一枚銅板、聽一首歌,但這也不是最恰當的例子。

 

Steve Outing 最後指出,對大多數讀者來說,一般的數位新聞並沒有金錢上的價值,新聞業者想要想要在線上與手機獲利,就要提供非短暫、持有性的內容。數位新聞讀後即丟,是無法獲利的主因,製作能重複使用、隨時可用的服務,一反一晃即逝的新聞內容,或許是吸引人付費的關鍵。

 

線上新聞真的沒有金錢價值?是一個大題目,只有讀者自己判斷了。

那福忠 2010/03/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