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jpg 

行政院長吳敦義上任後立即提出「庶民經濟」施政理念,並以「行動內閣」自期,希望藉此督促所屬相關部會迅速因應民意,減少民怨。吳內閣這種貼近庶民感受、有效紓解民眾不滿的用心,是值得肯定的。但此一政策方向落實於具體問題的解決時,必須兼顧最基本的專業、合理原則,不能淪為刻意政治操作。否則被民眾看破手腳,不僅爭取民意認同的目標達不到,反將遭致做秀、民粹之譏,從而造成減損政府威信的負面效果。最近發生的兩起案例,就凸顯這現象,值得吳內閣正視。

     其一是面對立法委員有關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標售台北市公有土地帶動房地產價格飆漲的質詢,吳院長答覆時除了表示有所同感,並指示財政部應立即劃定國有土地的精華區域,馬上停止標售。吳揆關切房價過高引起民怨的問題,其用心當然可以理解,問題在於:造成房地產價格的大幅上揚,國有土地的標售是唯一原因嗎?要改善房價過高、紓解民怨,採取停止標售國有土地,就能達到目的嗎?

     任何人都知道房地產價格的漲跌,基本上取決於市場供需。台北市、縣過去六年房價漲勢不歇,就是因為需求大於供給;相反地,中南部各大都會,由於供過於求,結果房地產不僅漲不起來,反而還呈現下滑現象。而台北市、縣的房地產所以需求較高,一方面源於最近幾年大眾運輸系統建設不斷進步,吸引更多人口進入居住,另方面則與市場游資氾濫,投資客不斷湧進具有密切關係。

     事實上,由於兩岸關係緩和及遺贈稅率調降至10%等因素,去年流入台灣的熱錢即超過新台幣8,000億元以上。這些資金除了進出股市之外,房地產成為主要投資標的,也因而導致台北市部分精華地段房價不斷飆高。這些地段土地供給不可能增加,預期後市仍然看好的投資客持續搶買土地,自然出現國有地標售價格一再創新高的結果。

     面對這種引起廣大民眾側目的不正常現象,政府應對之道,絕對不是停止標售國有土地就能產生效果,因為如此作為徒然減少土地供給,反而助長後市看漲的預期。正確對策,應從引導氾濫的游資進入有益經濟發展的產業投資著手,或是參考先進國家大城市既有做法,放寬容積率限制,藉此增加房地產供給量;此外,尚可配合積極採取抑制房地產需求的貨幣政策,諸如選擇性信用管制,甚至進一步研究針對房地產交易採取累進稅率。如此多管齊下,方能抑制不合理的房價飆漲。捨此不由,反而採取停止標售國有地、減少土地供給量,無異是本末倒置,表面上可以獲得尊重民意的口碑,其實卻是任由問題益趨嚴重,坐視資產泡沫化對我國經濟體質潛藏傷害的隱憂於不顧。

     另一個例子是前不久發生的油品業者超收空污費爭議。根據媒體一則有關中油、台塑化兩家油品業者去年疑似超收新台幣13億7,000餘萬元空污費的報導,行政院在未瞭解真相的情況下,立即要求所屬部門查處,而經濟部長施顏祥明知詳情,卻在上級壓力下,以「有口講不清楚」,以及「既然有爭議」、「為回饋民眾」等空泛理由,指示中油立即將各類汽、柴油每公升各調降0.1元。

     此問題若真涉及中油、台塑化於賣油過程中刻意超額收取代收代付的空污費,則已嚴重涉及法律責任的追究,非降價即能解決。事實卻是民國88年4月起,環保署已將空污費繳納義務人由原來的加油消費者,改為油品產銷或進口業者,原來的「代收代付」性質已經改變;同時,環保署亦於民國96年元月公告重新訂定空污費費率,採取汽、柴油分級收費,且以經濟誘因鼓勵業者生產低硫油品,期以減少車輛污染排放。中油、台塑化因此分別各自投入近90億元成本,將汽、柴油含硫量大幅降低,也因此得以適用較低標準繳納空污費;進一步精算結果,兩家業者並未從中獲取利益,反而還因投資脫硫設備增加不少支出。此一事實經濟部本應清楚向外界說明,反而採取鄉愿做法,以降低汽、柴油每公升一角的方式因應。這種置是非於不顧的施政模式,徒然加深民眾對中油、台塑化刻意藉機A錢的誤解,對行政院形象的提升也絲毫沒有任何助益。

     以上兩例,都顯示行政部門正大步邁向「跟著感覺走」的道路,為討好虛無的民意,可以不顧專業、是非、常理,輕率作出粗糙的決策。所以如此做,顯然是基於選票考量,但殷鑑不遠,民進黨執政時代,也常常為討好民眾而採取諸如凍漲油價的政策,但最後還不是丟掉政權。吳內閣實應記取這種教訓,回歸符合正當、合理原則的施政之道。

 

  • 2010-03-07
  • 工商時報
  •  

    孫藝珍001.bmp 

    最近半年北台灣房價不斷飆升,已經使「買不起房子」成為庶民民怨之首。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為了籌措財源、彌平赤字缺口,又不斷標售精華地段的國有土地,迭創單坪價位新高,並進而帶動週邊房地產行情。對此,土地銀行主管首先對國產局開炮,責怪該局帶頭售地之不當。日前,行政院長吳敦義在答詢立委時已明確指出,將停止國產局的售地計畫。另一方面,行政院也陸續規劃若干國宅,希望在林口等地以提高國宅供給的方式,縮小房市供需之不平衡,以平抑房價、減少民怨。

         行政院關心民怨、平抑房價的用心與反應,大家都看到了。但是諸如推出平價國宅等政策究竟能否達成抑制房價的效果,恐怕還有探討的空間。在概念上,我們必須先理解造成過去半年房價上漲的真正原因,才能確定政府政策是否對症下藥。

         略知總體經濟學的專家都會同意,這一波北台灣的房價上漲與一九八六年類似,不是來自於房地產市場本身,而是肇因於國內游資太過氾濫。當時,由於老美逼迫台幣升值,央行錯誤地宣示「一天一分」的慢升策略,使得「購買台幣」成為穩賺不賠的最佳投資操作。於是,外資大量湧入,兌換成台幣之後就在股市與房地產市場橫衝直撞,造成這兩種資產價格的飆漲。

         二○○九年外資湧入台灣的情況與廿三年前類似,只是原因有所不同。去年,台灣並沒有台幣預期升值的背景,但由於國際金融市場極不穩定,許多台商都將在外地的金融資產變賣,把錢匯回台灣以避風頭。另一方面,美國內地稅務局大動作要查該國公民在瑞士等地的銀行帳戶,也使許多台裔美籍人士風聲鶴唳,紛紛把在瑞士、開曼、維京等避稅天堂的資金匯到台灣。第三個可能造成資金匯回的因素,則是財政部的降遺贈稅政策。該部官員不斷向記者放話,吹噓他們去年一月的降稅立法,為外資回台貢獻了許多云云。

         資金回流為什麼會造成房地產價格上漲呢?這裡的學問並不高深,也是總體經濟學的普通道理。一般而言,外資進入台灣後換成台幣,總是要做些投資,否則就只是不能獲利的呆錢。但國內GDP統計顯示,過去數年不論民間或政府投資佔GDP的比例都大幅降低;二○○九年國內投資僅為GDP的十七%,與十五年前的二七%不可同日而語。在投資無門的情況下,外資湧入就只能炒作資產。而由於黃金、原油期貨等資產價格決定於國際市場,無法炒作,故游資唯一的宣洩出口,就是購買台灣的非貿易財,其中最大宗就是股票與房地產。一九八六年外資大量流入造成當時股市大漲、房產狂飆;廿三年後,我們也看到同樣的戲碼再度上演。

         前述分析指出,北台灣房價上揚是外資大舉流入的結果,而外資流入背後又有三個原因:金融海嘯、美國查稅、台灣降稅。世界金融海嘯與老美查稅都是操之於人,台灣無法改變;但是要不要在外資洪流入侵的浪潮下再降遺贈稅、再火上加油,則是台灣政府可以選擇的措施。

         遺憾的是,我們的財長似乎沒有總體經濟的基本觀念,硬是要在外資潮湧的情境下為非貿易資產價格上漲再添柴火。去年,財政部還自誇其降遺贈稅政策造成上兆資金回流;但到了今年,該部一則為稅收不足焦頭爛額,拚命要變賣國產以增加區區三百多億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卻在販售市中心黃金國產的同時,招來「促漲房價」的罵名。

         將財政部前後兩年的政策相比,大概所有人都會感慨萬千。整體而言,財政部在政策面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卻也對當前房價高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就這樣,一手拉升民怨、另一手試圖平抑民怨,唯獨對於租稅的扭曲與稅收的減損不置一辭。台灣房價何以「一再飆升」,看看前述的政策操作,豈不是其來有自!

     

  • 2010-03-07
  • 中國時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