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未轉弱,全球股市似乎少了資金動能。目前歐元、英鎊烏雲密布,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對沖基金,看上歐洲主權債漏洞,見縫插針,炒家聯手準備重演1992年阻擊英鎊的獲利模式。去年全球投資市場多方大賺,今年空方氣焰高漲。
金融大鱷襲擊歐洲貨幣
今年至3月2日止,歐元兌美元匯價貶值5.5%,英鎊兌美元則貶值近8%,作空這兩種貨幣成為今年投資贏家,歐洲主權債問題一日未有解決方案,歐元、英鎊空方累積的量能愈大。近期金融大鱷索羅斯除作空歐洲貨幣外,還作多黃金,這種套利模式,兼具避險與投機功能,遠優於作多美元避險性需求。對沖基金敢於放空歐元、英鎊,主要是這兩種貨幣背後沒有強而有利的央行支撐,歐洲、英國央行都沒有龐大外匯存底來阻貶幣值;不若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炒家襲擊香港連繫匯率時有大陸央行做後盾,讓炒家認賠出場。
目前歐元核心國家德國準備投注約250億歐元,協助希臘解決債務問題,企圖緩和歐元貶值,但希臘只是冰山一角,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這幾個更大經濟體的財政赤字,才是潛藏不定時炸彈,這場歐洲貨幣的官鱷大戰將曠日費時,因此弱勢歐元、英鎊使美元、日圓變相走強,全球游資對系統性風險的憂慮,使資金不敢蠢蠢欲動,未來一季歐洲主權債如無法解決,市場可能失去耐心而逐步退出,最終也將影響亞洲對歐洲出口,傷害成長前景。
利豐擴張效益佳
目前新興市場成為主權債務問題避風港,尤其中國、印度、巴西復甦腳步的驚喜,使得這3個國家對通膨採取果決升息措施。今年來中國調高存款準備率4碼至16.5%,印度也調高3碼至5.75%,巴西更一次調升6碼至15%,但這3大金磚景氣榮景是否會受到歐洲延遲復甦而拖累,是第2季全球觀察的重心。
根據美銀美林證券估計,歐洲占亞洲總出口比例達17%,為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雖然亞洲沒有單一國家對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有高比重的貿易量,但疲弱歐元、英鎊可能使歐洲對亞洲出口需求降低。尤其,大陸2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前月55.8降至52,雖為連續12個月站穩50以上的擴張水準,但已連續2個月下降,其中2月的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下滑幅度超過6%,未來PMI一旦滑落至50以下,顯示中國大陸、甚至亞洲地區出口受到歐洲拖累,全球二次衰退風險跟著升高。
近期匯豐控股(00005.HK)公布去年財報,淨利58億美元,僅成長1.9%,EPS為0.34美元,下滑17%,獲利不如預期主因為去年貸款減損及其他信貸風險準備增加6.2%至265億美元,雖然2008年的重災區美國的貸款減損有放緩趨勢,但歐洲及中東地區貸款減損達55.9、13.3億美元,年增48.3%、378%,兩地都是國家財赤危機爆發的地區,今年匯控這兩地區營運仍重重險阻。反觀在歐美金融危機時,逆勢併構擴張的利豐(00494.HK)今年與Wal-Mart簽訂採購合約,可望帶進約20億美元訂單,又收購英國服裝品牌Visage可望貢獻獲利,長線值得期待。
【撰文/約瑟夫】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853期】
希臘事件的漣漪效應
若是希臘獲得自德國或歐盟的奧援,將使個別國家產生錯覺,認為將來如出現債務危機,或多或少都能得到適當的即時援助,從而大肆舉債從事建設,致產生道德危機。
自二○○九年十二月初希臘主權債信遭調降以來,已在金融市場激起數波動盪與不安。引起不安的理由有二:首先,各國政府擴充支出以拯救受金融海嘯衝擊的經濟,多少都有類似的債務隱憂,而希臘事件的發生引發市場對政府負債的警戒,正是反應全球政府負債過高是普遍現象的事實。
其次,希臘的負債過多雖算不上是大事,國際間也不乏處理單一國家財政問題的機制,但與過往不同之處,在於希臘是歐元區會員國,而市場還不曾有過處理貨幣同盟區會員國財政問題的經驗,加上該事件對同盟貨幣的影響亦難以評估,因此希臘問題才引起市場比較廣泛的聯想,也連帶使西班牙與葡萄牙等政府債務較多國家受到更多的關注,而歐元區國家、歐盟執委會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間的政治考量,多少也延後了事件的處理時程。
歐盟重災擬出手相救
當國債的清償能力出現問題時,一般做法是由IMF介入,協助支持主權貨幣的流動性及支付能力,而相對的也要在IMF的監督下重整政府財政。不過,由於希臘為歐元區的一員,若希臘直接向IMF求援,無疑是對歐元區聲望的一大打擊。
根據BIS(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國際清算銀行)資料,至二○○九年九月底止,希臘外債共達二千九百八十三億美元,其中前幾大債權國分別是法國(七百八十九億)、瑞士(七百八十六億)、德國(四百三十二億)、美國(一百六十四億)及英國(一百二十四億)。觀察整份清單,由於債權相對集中在歐元區,由歐元區各國,尤其是德國,帶領歐盟出手援助,並監督希臘採行適當的財政措施,不失為可行的解決辦法。
事實上,在歐盟二十七國高峰會前夕,德國與法國已展開協商合作,旨在峰會中得出一套解決方案,即是希望希臘問題能在歐盟的架構下獲得解決。
債多不愁引道德危機
雖然各國債務較高仍是市場神經敏感之處,且在希臘事件的後續處理漸露曙光後,普遍存在的各國政府高負債仍不會有任何變化,不過由於本次希臘事件已讓市場對政府負債議題變得敏感,未來各國政府及國際機構在應對類似問題時,可望採取比較即時的行動,以避免市場出現過多動盪。
必須指出的是,若是希臘獲得自德國或歐盟的奧援,將使個別國家產生錯覺,認為將來如出現債務危機,或多或少都能得到適當的即時援助,從而大肆舉債從事建設,致產生道德危機。此隱含在希臘事件得到處理後,歐盟中小型國家進行高風險活動的機會將會增加,拉高國際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反而是長期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故,如何加強政府間的相互合作以及對金融業的監督,避免個別國家或是銀行的積極行為而使國際金融體系再度受傷,將成為未來一段相當長時間之內全球所需面對的挑戰。
各國紛警惕負債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希臘事件能順利處理,仍不會改變希臘債台高築的事實。因為希臘公債的持有人大多為歐洲的銀行與大型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也不只持有希臘公債一種風險資產,未來在加強監理下,不排除有需要進一步增資的可能性,屆時市場或將再有一陣動盪。
另外,世界各國由於在金融海嘯中多已竭力進行財政刺激政策,各國承受更多動盪的經驗雖豐但能力卻較之前為弱。因此日後的一些國際摩擦仍難以避免,但有關各國料將有所節制,力求避免不可收拾的狀況發生。
【撰文/梁國源】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03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