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jpg 

麗嬰房今年預估在中國將新增二百二十至二百五十個新店櫃,法人預估,光是麗嬰房中國市場今年獲利成長就超越一○%。

f_1269489387687.jpg 

「這米妮童裝穿在身上很好看哦!」在上海淮海中路的麗嬰房門市裡,一名媽媽帶著小孩買了三件新款春裝,總價人民幣五百元(約新台幣二千三百五十元),絲毫不手軟,麗嬰房大舉布局中國大陸,在大陸人富起來之後歡喜收割,麗嬰房今年預估在中國將新增二百二十至二百五十個新店櫃,法人預估,光是麗嬰房中國市場今年獲利成長就超越一○%。每當想起當初進軍中國的辛苦, 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總是笑道,「我沒有把大陸當作工廠,一開始去就把大陸當作市場!」

創立於一九七一年的麗嬰房, 在台灣市場耕耘二十年後, 看好大陸童裝市場的消費潛力, 於一九九三年進軍上海,麗嬰房總經理王國城分析, 「上海在當時就是大陸重要的國際化城市,如果要經營中國內需市場,放眼中國,上海非去不可,」而且麗嬰房選擇最熟悉的童裝產業切入,專心經營,不投入自己不熟悉的餐飲或成衣等其他產業。

歷經近十七年的努力, 目前已是兩岸最大童裝連鎖通路的品牌,在中國大陸有一千四百二十九家門市,遠至新疆的烏魯木齊,北至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南至海南島,都可看到麗嬰房可愛小金象的招牌,不過剛開始麗嬰房也歷經七、八年的慘澹經營,並非一帆風順。

登陸經營八年才獲利

王國城回憶,一九九二年時, 人民幣剛好貶值,由五.六比一美元貶到八.七比一美元,使用外滙券的台商只能以五.六比一美元的匯率兌換,匯差損失很大,加上一七%的加值稅,及周休二日的實施,人力成本支出增加,經營狀況一直沒有起色, 「那時候只能摸著石子過河,在灰色地帶小心謹慎處理。」

當年在大陸沒有像麗嬰房一樣的童裝連鎖通路,在地上鋪了毯子,還有很多客人不敢走進來,甚至有人把鞋子脫了,拎著鞋子走進麗嬰房,進門後聽到「歡迎光臨」的招呼,可以隨意試穿、免費包裝等「台式服務」,在當時都很新鮮。

直到一九九九年,大陸麗嬰房才開始獲利,但獲利並不明顯,二○○四年後受惠中國經濟起飛,內需市場變大,人民消費力增強,麗嬰房在通路的發展也跟著加速,本來以直營門市為主,後來也進軍百貨公司設立專櫃,不過與台灣情況不同的是,台灣麗嬰房以街邊店為主,營收占七成,大陸則以百貨專櫃為主,一千四百多個據點有六百六十二家百貨專櫃, 街邊店營收占比為三成。

麗嬰房在中國展店先以上海為主,北方的黃河流域,成立北京分公司負責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的業務,其次為長江流域,負責華東、華中及西南地區的業務,最後是南部的珠江流域,主要負責華南地區的業務,先從三大區域中的一級城市慢慢往二、三級城市推進。

大陸獲利占集團八成

店的形態也與台灣作法不同, 台灣二百七十九家麗嬰房,不論是街邊店或是百貨專櫃皆為直營門市,「大陸則還有發展加盟體系,除了百貨專櫃及直營門市外,共有五百三十九家加盟店, 一年有二千萬名新生兒,逼近台灣的總人口數,」王國城說,這些一胎化政策下的小孩都得到很好的照顧,尤其是他們的爺爺奶奶更是捨得花錢,因為這群人有退休俸,日常生活支出減少,所得增加,花錢一點也不手軟,尤其是一級城市,消費力更高,成為童裝市場成長的一大動能。

地大人多的中國大陸,各省地理條件差異很大,童裝的消費行為也差很多,麗嬰房因地制宜, 沿海的城市消費者收入較高,流行敏感度也高,可以接受較流行的款式,南方城市喜歡色彩豐富的童裝,北方的城市因為氣溫較低,羽絨衣賣得比較好,因應不同地區消費者的喜好鋪貨。

在中國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站穩腳步,二○○五、二○○六年之前,台灣麗嬰房的營收還比中國多,但之後情況反轉,中國營收已經超越台灣,去年更達到人民幣八億一千萬元(約新台幣三十八億零七百萬元),成長率一六%,中國地區的獲利占集團獲利的八成。

麗嬰房二○○八年獲利為一千七百五十萬元,法人預估,近兩年獲利都將成長五成以上,王國城認為麗嬰房成功的關鍵在於服務、管理及團隊,「做童裝要模仿不會太難,同樣一件衣服在不同通路賣定價也不同,百貨專櫃賣一百元的童裝,地攤可以只賣十元,重要的是服務有沒有到位,」中國雖是世界工廠,但服務業的發展尚未到位,這就是台灣服務業的強項及競爭優勢, 所以麗嬰房不太看競爭對手的動態,「最重要還是消費者滿不滿意,」惟有消費者滿意,才會不斷上門購物。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06期】

 

 image.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