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242 發現致富的必然率.jpg 

◆ 成功是『必然率』,還是『或然率』?為什麼這兩率,解答了人生所有的成與敗、貧與富?為什麼你一定要記住217/242?

  ◆ 不到千分之一的成功機率,你還會嘗試嗎?誰在低於這個比例下依然成功開創了全球企業?

  ◆戴爾電腦創辦人麥可戴爾在就讀商學院時候,畢業論文就是現在戴爾電腦的商業模式,可是他得的成績是C,因為指導教授根本否決他的商業形式。戴爾後來做了什麼,只花了十幾年就為全球第一的個人電腦廠商?

  ◆天才的勝率比一般人高還是低?愛迪生、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馬克吐溫、牛頓,如何印證投資的勝率?

  ◆ 在喝星巴克咖啡之前,要理解的人生哲學是什麼?

  ◆ 為什麼從零到一,是世界最遠的距離?什麼又是最大的魔咒?最大的遺憾?最偉大的開啟?

  生命真的饒富趣味,致富真的有組密碼。不必讀經濟學、只要讀懂「必然率」與「或然率」,成功財富的答案就出現了。

作者簡介

唐.麥德赫 Don McDoheu

  加拿大籍華人

  擔任過多家企業領導者,現為獨立產業觀察者。

  主要鑽研研究成功與失敗學,從大量的閱讀與案例比較中,尋找成功的真義。

  本書是作者從常年企業領導人經驗與心得,提出了直通成功的大哉問?

  --成功,究竟是『必然率』,亦或是『或然率』?

  書中的結論,足以作為每個人振聾發聵、創造富裕人生的真正指南。

 

【前言】兩塊美金換來1.2億

第一章 世界最遠的距離
富商的故事 / 生存的魔鬼訓練營 / 世界最遠的距離

第二章 天才的勝率
真有其事/天才也會犯同樣的錯 / 企業的內部訓練教材 / 取代失敗的模式/麥肯錫公司的質疑法 / 心靈神秘的改變力

第三章 機會之窗
機會=機率 / 別關上機會的窗戶 / 村上隆圓夢法:避開「破窗效應」/ 兩種能力的基本配備 / 找出機會的路徑圖 /機會是熟悉事物的延長線

第四章 最強大的心靈力量
聯邦快遞與戴爾電腦 / 〈一〉最強大的心靈力量:豐田車廠的消去法 / 〈二〉心理的體驗:籃球大帝的心理練習 / 〈三〉耐得住寂寞孤獨:巴菲特的投資心法

第五章 「率」的世界
人生雙率 /或然率法則 / 認識機會的化身:「偶然」/ 讓自己成為機會的「伯樂」/逆境是天賜的機率 / 更「率」一籌:傻瓜法則

第六章 發現致富的必然率
低於千分之一,但成功了 / 大人的世界裡,沒有簡單的事情 /偉大的開啟與最大的魔咒 / 機率的神祕撮合 / 從技術面回到基本面 / 喝星巴克咖啡前要知道的事

217   242 發現致富的必然率.jpg 

作者:唐.麥德赫
原文作者:Don McDoheu
出版社:御書房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12日 

 

兩塊美金換來1.2億

  小時候老師對我們全班說,每個英文單字只要默念一百遍,這個單字就永遠屬於你,想忘也忘不了了。說完之後,鄰座的同學,每天來上學就念念有詞。我以為他是在熟背單字,但後來才聽他唸的是:我要一百元、我要一百元。我問他,你唸這作什麼?他深信不疑地回答我:老師說念久了,就永遠屬於我了。我現在需要一百元買漫畫。

  還記得我聽了後笑到不行,怎麼會有人往求財方面做應用呢?太荒誕了。但荒誕的事情好像又未必不可能。

  準備要完成本書的時候,忽然一則新聞映入眼簾,談的是前兩年一個美夢成真的信念奇蹟故事。2007年一位住在美國加州的辛西雅.史塔弗,當時經濟拮据的她,房子面臨法拍,還要扶養過世哥哥遺留的幾個小孩,是個被生活壓力所迫的窮婦。但有一天卻中了彩券,彩金高達1.2億美金。奇妙的是,這個中獎金額是她在潛意識中告訴自己的數字。然後花了兩塊美金,就這樣買到人生的幸運。

  辛西雅.史塔弗為自己設定了「1.2億美元」的目標,然後經常寫下這個數字,甚至連睡覺的枕頭下,也壓有這個數字。每天告訴自己一定會得到它。果然,心想事成竟然中獎。辛西亞.史塔弗得了獎之後,開始利用這筆金額成立電影公司,當了製片,一圓人生的美夢。

  這個真實故事不是要彰顯異想天開的發財夢,而是潛意識的信念有時真會在看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時候,忽然有了好的報償。但與其說是潛意識的「神祕」力量揮了作用,我寧可側重在當事人「執著」的不放棄精神上。

  過去有幸擔任過幾家大公司的領導人,閱歷過許多個人或是企業的起伏。在商業世界裡,太多人精打細算,太多人聰明絕頂,我的發現是,這樣的人往往跌了不少跤。原因是,因為太「聰明」,所以只要發現苗頭不對,就立刻放棄,逃之夭夭;又或者錙銖必較,欠缺與人為善、共創雙贏的用心,所以遭人排斥,只能贏得小利,無法獲得大勝。倒反而是那些有傻勁的人,堅持下去所以有所成就了。如果有人問,歷經了一千次、一萬次以上的挫敗,還肯繼續下去嗎?千次、萬次,可不是開玩笑,也不是誇張的形容,而是確有其例,真的也美夢成真了,本書會介紹與說明。

  我們總不免會問:成就,是運氣所致、還是只能必須憑恃努力才可成功?這是一個亙古的二分法老問題,答案或許仁智互見。但我認為或許可以將這兩種觀念合而為一,當作是真的有種生命密碼存在,而密碼可以經由一定的過程,在破解發現後進而成就自我,這本書正是希望從這個角度出發,裨益人生的築夢踏實。

Don McDoheu 于旅行途中

 

 ■ 內文簡介

第二章 天才的勝率

天才也會犯同樣的錯
投資股票、或是其他標的物,都希望能有所獲利,創造財富。但投資哪這麼簡單呢?比如說,很多人羨慕科技新貴。因為在資訊發達的時代,許多的發明者都是富豪的候選人。因為在專利的保護下,或是科技產品的普及應用,發明人理所當然擁有豐厚的報償。這麼說起來,發明大王愛迪生應該列名在歷史的富豪榜上。但其實不然。愛迪生還曾經破產過。又如美國文學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經也是科技新貴,24歲就當上蒸汽船的輪機長,算是工程領域的高薪行業,擁有不錯的待遇。馬克吐溫曾經開設了出版公司、但經營不善,也投資過股市以及高科技企業,但並未獲得真正的成功。但最大的失策是沒有投資貝爾的發明---電話。當貝爾來找他,並且說只要500美元,就可以擁有一大筆股份的邀約時,馬克吐溫告訴自己不再衝動,要克制自己亂投資的作法,於是他回絕了,事後還深感慶幸終於理智了起來。誰知道這是他可能錯過最好的投資機會。投資像是精靈,不知何時何地出現?有多少的擦身而過,或是「誤入歧途」?馬克吐溫就是很好的例子。投資致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投資失敗、選股失敗也好,都得向市場認錯,於是就像我商界的朋友間都常用一句市場名言來自我調侃:市場永遠是對的,哪怕它是錯的。

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我身邊投資的朋友都嚷嚷上口:「股市沒有真理,反應的是投資心理。」這句話說的很精準,股市有時像個躁鬱症的患者,容易非理性的焦躁,風吹草動,就會引起瘋狂性的賣壓,或者是蜂擁的追漲。漲跌之間完全是心裡的投射,沒有務實的真理可言。巴菲特的形容,應該要擴大解釋,實際上,整個人生的成敗也是反映心理的影像。如果心理學沒修好,投資學也不會及格。所以成功之前,必須先消除心理的重大誤區。誤區基本上有兩大塊:

〈一〉總是跟錯方向
「人有貪婪與恐懼兩種重要情緒,當別人貪婪時候,我會恐懼;當別人恐懼時候,我會貪婪。」這也是巴菲特經常被引述的投資心法。告訴我們要懂得逆勢而為,才會投資獲利。但是做不到的人太多了,包括大科學家牛頓。

很多人只知道科學的牛頓,卻不知道經濟的牛頓。牛頓曾經投資過股票。18世紀初期,牛頓買了一家名為南海公司的股票,但是在上漲了一點之後就脫手了。落袋為安是對的,但人性的毛病出現了。因為賣了以後股票仍繼續漲不停,這時候,牛頓不免覺得後悔了,於是又立刻追高買進。南海公司的基本面並不好,所以股價是炒作出來的泡沫,南海股價在短短半年間就漲了七、八倍。英國國會看到炒作股票的現象,於是通過了《泡沫法案》,目的在於管理當時許多的投機公司。結果,政府出手後,股票價格就反轉直下,基本面根本無法支撐。當然購買者損失慘重,而天才牛頓,根據統計,賠了兩萬多英鎊,這是當時不小的一筆金額。牛頓就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我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算不出人性的瘋狂。」理財投資,心理是最大的關鍵因素,「理性」聰明的牛頓依然躲不過市場的沖激淘洗。「經濟泡沫」的名詞也是因此而產生。牛頓一樣會因為跟進追捧股價導致失敗,可見群眾的盲目是不分對象的。

盲目就導致跟錯方向,追高殺低,買在高點、賣在低點,不僅是股票,人生很多時候都是非常盲目的。

〈二〉總是停錯地方

有一次舉辦一個企業研討會,會中一位講師拿出一個投影片介紹一個小寓言。有兩個人準備要去繁華城市淘金,但住家離城市之間,必須翻過一個大沙漠,兩個人彼此約定破除萬難,誓死安抵城市,開創美好人生。隨著投影片的故事,兩個人就一路兼程、冒著酷暑,在沙漠中苦行。無數個日夜,一步步地前進,但是水喝盡了,疲累極了,終於受不了停靠在一個小沙丘上,兩個人決定不走了,因為實在累壞了。最後一張投影片拉了個遠景,兩個人癱坐在小沙丘的一邊,孰料沙丘的另外一邊繁華城市赫然在目。兩個人只隔幾步路,只要繞個彎、走過沙丘,就抵達目的地了,但可惜的是,他們停下了。離成功只差一步而已。

多數人都是在差一點成功時候卻可惜的放棄了。如果可以多堅持一點,成功會在所堅持的最後一秒出現。有一回看到中國知名網站阿里巴巴〈Alibaba〉創辦人馬雲所說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後天的太陽,只有真正的英雄能活到後天。」是的,只有英雄能繞過沙丘。

不能放棄,留在原地,才有機會。但顯然要做到純粹理性的看待投資,實在太難了。可是有一點值得慶幸,很顯然地,投資失誤、挫折降臨,都是機會公平的對待,無論是有錢人、或是貧窮者;無論是天才亦或平庸人士都很難倖免。所以,真正的重點不在於不發生挫敗,而是如何看待挫敗。有些一流人物的心理素質與做法,是進入成功之前必有的訓練。

企業的內部訓練教材
企業都在搶人才,因為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人對了,事情才會對。因此除了應聘優秀人才以外,內部的員工訓練也希望提升他們的能力與心理素質,其中面對挫折就是很重要的訓練項目。我們在企業內部進行訓練的時候,有三種很好的心境轉換建議員工,分述如下:

〈一〉把挫折當朋友
音樂家貝多芬(Beethoven)曾經說過:「卓越之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人生難免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與失敗,既然生活中的失敗挫折不能避免,那麼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它呢?

我們可以觀察某些成功人士的環境時,總會發現他們的背景各不相同。那些大公司的董事長、政府的高級官員以及各行業的知名人士都可能來自貧寒、破碎的家庭,雖然這些人在現階段可以說是社會上的領導人物,但是他們都曾經經歷過艱難困苦的階段,都曾經感受過失敗和挫折帶給他們的痛苦。無數事實證明從挫折中汲取教訓是邁向成功的踏腳石。在遭遇挫折的時候由於應對不當而犯下錯誤,並不是失敗,真正的失敗是在犯了大錯之後,卻未能及時從中汲取有用的經驗,積蓄力量,取得再次成功。我們可以發現為何社會上失敗的人永遠多於成功的人,你會發現這些人的年齡、能力、社會背景可能都很相似,但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他們在遭遇挫折時所作出的反應不一定相同。失敗者跌倒了,就無法再爬起來,但成功的人則會立即起來,汲取這個寶貴的經驗,清除掉這個使他跌倒的障礙,並積蓄力量立即往前衝刺到更遠的地方。他們懂得與挫折和平共處,宛若是朋友一般。

挫折具有正向和負向的功能。它可以讓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能破壞個人的前途,毀掉個人的一切。沒有經歷過挫折和失敗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當然也不存在這樣的人生。如果沒有挫折的考驗,也就沒有不屈的人格和令人敬畏的執著。正是因為世界上有了挫折,才有了所謂的勇士與懦夫的分別。著名文學家巴爾扎克曾說過,「挫折和失敗,是天才的晉升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適度的挫折對於人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趕走原有的惰性和焦躁,促使人奮進,換句話來說,挫折是一種挑戰和考驗。

〈二〉把挫折當敵人
看似很矛盾的說法,怎麼前文是當朋友,這裡是當敵人。其實不矛盾,無論是朋友、或是敵人,重點是對應的心態,決定挫折的衝擊。

如果,視失敗為敵人,那就要征服,而不是躲避。關鍵就在於該怎樣去面對挫折。當能正視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並從中獲得益處,不僅能很快地從挫敗中走出來,還將獲得很多有益於生活的經驗、教訓,加速成功的進程,相反地,如果不能正視生活中的挫折,懼怕挫折,總是被籠罩在挫敗的陰影中走不出來,自己拘囿自己,不只影響以後的生活,想要獲得成功更是難上加難。

英國哲學家培根(Bacon)曾經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蹟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因此挫折是可以幫助你成長的。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不是瞭解自己過去犯了多少錯,重要的是能不能從自己過去的每一次失敗中汲取到教訓,在下一次能有效避免類似的錯誤,做出更好的表現。

這種例子在資本的商業世界不勝枚舉,比如汽車業的傳奇人物艾科卡〈Lee Iacocca〉反敗為勝的故事,令人津津樂道,但是他是在被福特公司解雇之後,才能有到克萊斯勒的風光表現;又如同蘋果電腦的創辦人、皮克斯動畫的老闆賈伯斯〈Steve Jobs〉,在1985年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以後,12年後才又被邀請回頻果電腦,再創風光。我也常引用戴電腦創辦人Michael Dell的一句話:「在戴爾,創新就是要承擔風險並從失敗中學習。」他們都是選擇克服戰勝了挫折,而不是遇到挫折即一蹶不振。

 

第六章 發現致富的必然率

 

不要誤以為名人的背景出身好,所以容易平步青雲,不是的,名人的失敗率其實很高。我很喜歡閱讀名人故事,像法國知名的雕刻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少年時期只是個在課堂上偷畫老師素描的大近視,之後卻成為法國19~20世紀初最具代表性的雕塑家,也是現代雕塑的先驅。羅丹生於巴黎一個平凡的家庭,生活相當清苦。因此為了賺錢貼補家用,他在14歲時進入的是學費低廉的學校就讀,一方面學習素描。經過三年努力不懈的鑽研,羅丹大有精進,但是迫於經濟壓力,迫使他必須放棄升學,應聘一些和雕塑有關的工作,以肩負生活重擔。這些工作奠下了羅丹與雕塑的緣分,爾後為了擁有自己的工作場域,羅丹以低廉的租金找到一間舊馬廄,雖然光線良好,但在冬天,凜冽剌骨的冷風,凍得手腳不聽使喚,但忘情工作的羅丹絲毫不受影響,專注地捏塑手中的黏士,灌注了作品的靈魂。因為貧窮的他沒錢將作品燒成石膏保存,於是羅丹透過勤換溼布的方式,想保存作品的潤度,但仍然無法避免塑像裂開與崩毀,損失了許多心血的結晶,歷經了不算短的辛苦淬煉過程。直至不惑之年之前的羅丹依舊沒沒無聞,但他的努力沒有停歇,藉由旺盛豐沛的創作力與觀察力,細心地研究雕塑的姿態、肌肉的線條,讓冰冷的雕塑充滿了生命活力,羅丹名聲終於漸漸傳開。日後他的作品也成為啟發現代雕塑自由變形的先驅。

 

很多人不知道的還有,羅丹考了三次藝術學院還考不上,他的父親還怨嘆怎麼生了個白痴;但是無獨有偶,英國首相邱吉爾小學六年級被留級,中學時代就是成績平平,拉丁文被當了兩次,被擋在大學門外,他的父親跟羅丹的爸爸一樣過同樣的喟嘆,怎麼有個白痴的兒子,但這位白癡六十二歲卻當上了英國宰相。天才畢竟太少了,經過挫敗,努力,而後成就,才是一般人攀登顛峰的公式。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記憶中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就破產過五次;名作家、包括賽珍珠等人的作品都被退稿過,《天地一沙鷗》的作者理查巴哈〈Richard Bach〉找過十八家出版社出版這部經典小說,都被拒絕。最後出版的商家創造出輝煌的成績;小羅斯福總統當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畢不了業;美國總統甘迺迪就讀哈佛大學前兩年,成績都得C;帶領通用汽車成為20世紀業界龍頭的史隆,在麻省理工學院讀書時,人文必修科成績清一色都是D。名人挫敗的例子何其多,但是這些挫敗無礙於他們日後的人生輝煌。名人的成功大概都是付出一定程度代價而得的,重點只在於能否把握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一書中所說的:一個人可以被擊倒,但不能被擊敗。

 

一如村上隆的說法:「只是成為時代寵兒程度的藝術家們,並不是天才,也不是什麼特別的人,他們只是有毅力堅持到底而已。」歷史的案例在在驗證了學會承受失敗、成功的機會自然會接踵而至的真理。人生追求成就的奮起必然,必須得積蓄足夠的力量,才能在一躍而起的瞬間衝出最遠的距離,取得最大的成就。

 

 

大人的世界裡,沒有簡單的事情

有一回遇到一位中年轉業的女性朋友,她以前是知名媒體人,現在正努力學習設計,室內設計師是一種很難的證照考試,綠取率不到百分之五,很多人考了十幾年也沒考上。她半路出家,憑藉熱情,重做學生。除了補習,每天就是唸書,這種考試一次要考八個小時,因為要畫圖,所以是站著考試。一整天考下來,腰都挺不直了。她剛通過筆試,現正努力希望將術科一舉拿下。但是過程實在辛苦備至,瘦弱女子得背著沉重的畫具,只為了一圓人生夢想。臨別時,她語重心長地說,「McDoheu,你知道嗎,大人的世界,真的沒有簡單的事情。」是呀,哪一種事情是憑空而降的呢?所以大家都祈求機會的翩然降臨,最好像根魔棒一點就此改變人生。但什麼是機會財呢?

 

一位上市公司老闆有回跟我聊起了創業歷程。他說,當年自己以三分利、借了一百萬創業,相中手搖咖啡事業。初期創業維艱,只是憑藉著一股企圖心,帶著衝勁求成。與妻子一起努力,一起精簡成本租賃小屋、籌設店舖,為了開闢客源,時時以免費招攬顧客為號召,最多時候曾經每天手搖八百杯的咖啡。無數個日子,夫妻倆人總是工作的夜深人靜,將小店整理好之後再徒步夜行回到租屋。

 

後來有人見他的努力或有可為,開始參與投資,想推薦引介到其他地區,希望擴大營業。但誰知這竟是災難的開始,生意不佳,且合夥人倒債,他幾乎一蹶不振,差點退出市場。我問他說,既然狀況如此不堪,他走下去的動力、看到的機會在哪裡?

 

他語重心長地說:機會就在這每天手搖的八百杯咖啡中,任何一杯的成功、擄獲了一個關鍵的顧客,可能都是口碑的開始、人生的轉機。

 

老天眷顧他了,他的飲品開始被大眾介紹、媒體報導,知名大廠策略結盟,最後成功跨進上市之路。這一晃眼,十餘年的青春已過。他還跟我說,投資他的企業老闆對他這麼說過,「認識的檯面上大企業家,幾乎沒有一個不曾為錢傷過神,拜託過銀行。甚至瀕臨過倒閉。」轉機的機會確實不知何時降臨?因緣際會、人脈所致,所以很多人的致富成功繫念於機會財。或許是一筆超級訂單,也或許是一張彩票。

 

買馬票、買彩券是很多人希望致富夢想成真的工具。於是各種研究號碼機率的方式一直不斷被提出,無論是科學的或是迷信的。相對於全部購票參與者來說,中彩是很低的機率。很多人窮其一生也沒有偏財運。一般人提高機率的方法是不斷的持續購買,或是集資多買,希望在量大的前提下,博得幸運之神的眷顧,但結果往往是荷包持續失血。以下這個真實事例,可以清楚釐清「持續努力」與「得獎機率」之間的主從關係。

 

美國從1930年代初起有一種行業叫做Stooper,也就是撿彩票的人。工作內容有點像是拾荒者,只不過他們撿拾的是賽馬投注站周邊別人丟棄的投注單。這些投注單大部分是無效的投注,所以才被丟棄。但是,也有很多粗心大意的票主沒有仔細對獎就自以為無望,隨手憤怒拋棄,而誤丟的比例其實還不小。一位美國人叫利奧納多,就是在曼哈頓附近的馬賽賭博站附近撿拾這類彩票、投注單維生。過去十年,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年可因此賺到4萬5000至5萬元。重要的是,57歲的利奧納多本身並不下注,一次都沒有。同樣抱持從彩票獲利的期望,但是做法卻截然不同。相較於那些持續精算出牌號碼機率的投注者來說,利奧納多無資金成本的「持續」努力,反而有了較好的報酬機率。

 

當然還有人將機會繫於一次重要的上司提攜,或關鍵人的協助。所以把重心寄望在人脈的建立上,或是貴人的關愛眼神中。人脈確實是一種競爭力,甚至被形容是一種存摺,必須時常存錢,日後才有資金提領。人脈競爭力確實是一個日漸重要的課題。在好萊塢就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誰。這並不是叫人不要培養專業知識,而是強調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場券。

 

然而,真正的機會財是以努力為背景的機會,才是「有根的」機會財。在商場上,有所謂的併購,直接以買下企業的方式作為規模壯大的基礎。併購牽涉很複雜的評估作業,無論是業務的相容程度、資產負債比、企業的文化等都是考量因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前提是,如果不以買的方式,而以複製的方式是否即可達到同樣效果?對很多公司來說,雖然規模龐大,但是屬於「無根」的公司,技術來自國外、儀器也是採購而來,甚至藉由政府的稅務優惠,而日漸茁壯,自己只是蓋廠房、設立公司、就地營業而已。完全沒有技術自主性的公司,其實就是空殼子公司,很容易複製,當然併購的必要就大幅降低了,因為只要有錢就可容易仿製。

 

每家公司都要建立核心能力,每個人追求成功的致富過程亦是如此。機會是奠基在長線努力上的。有一次看到電視訪問港台一位媒體業創辦人,他不玩股票,理由是,「所有的財富都應該要經過某一種努力的過程而得,才實在」。股票投資相較之下,比較不具有這樣的努力過程。這是很深刻的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