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jpg 

【文/摘自《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出版日期:2010年03月30日  大是文化】

全球唯一解洗腦專家這回要教你,不需吃香的外型、不必夠看的頭銜、也不用練習口才,
用更簡單的方法讓人對你心生喜悅、好感滿分!

  「千萬不要看他的眼睛!」為什麼奧姆真理教的幹部這樣互相警告?
  他是苫米地英人,世界唯一的「解洗腦」專家。

  他是全球的洗腦研究權威,十年前為奧姆真理教徒解除洗腦,成功喚起被洗腦信眾的意識和記憶,一舉轟動日本,此後,許多國家聘他為反恐怖活動、反組織洗腦顧問。

  現在,他要教你,如何讓對方的腦海在不知不覺之間深記你的善意,對你留下滿分的第一印象。

  看看新聞,我們都知道洗腦是什麼意思。但你想過嗎?為什麼洗腦都是壞人、邪教、騙子在用?作者指出,其實好人也會對人洗腦,只不過我們不這麼說,我們會說「感召」(宗教領袖常常這麼做)、「很有感染力」(明星、好友)、「我倆的頻道相同」。

  苫米地英人結合了密宗理論和最新的認知心理學技術,創造出「第一印象得滿分」技術,讓你改善各種人際關係︰男女初次見面、工作面談、家人相處、公司裡對上對下、對陌生人的業務開發……

  苫米地英人的方法都很簡單,關鍵在於練習︰

  .練習呼吸,你可以利用呼吸的深淺快慢,讓對方跟你「同頻率」。
  .營造一個「共享空間」,這樣你可以更快速創造出對方的「意識變動狀態」,然後改變對方的認知。
  .創造「臨場感」,講一個精采故事,將對方帶進你構思的情節中。
  .在共享空間裡頭,挪動一些東西,取得臨場的主導權,促使大家跟你同頻率。
  .了解對方所喜歡形象的信息,然後將自己的形象投射在對方的視覺區當中。
  .凝視對方眼眸,趁他眼球轉動(大腦海馬體在運作)時,對他發出訊息,或說話、或動作,當他瞳孔振動時,表示正在接納你了。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好人喜歡苫米地英人、壞人害怕看他眼睛了吧?

作者簡介

苫米地英人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語言學博士。腦機能學者、電腦語言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分析哲學家、實業家。
  ★全球洗腦研究權威,且是唯一的「解洗腦」專家,各國政府反恐洗腦顧問。

  ★目前為苫米地博士工作坊代表、人工智能軟體開發公司CRL執行長、角川春樹事務所顧問、美國公益法人THE Better World Foundation日本代表、美國教育機構TPI International日本代表、天台宗夏威夷分院國際部長。

  1959年生於東京都。1983年畢業於上智大學外國語學部英語學科。同年,進入三菱地所(三菱集團中的房地產業)。1985年,以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留學生身分至耶魯大學研究所留學,且曾在耶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室和認知科學研究室擔任助理。之後,轉入在電腦科學領域世界頂尖的卡內基美隆大學研究所,為全美第四人,也是第一個取得博士的日本人。他在卡內基美隆大學攻讀電腦語言學,任該校電腦科學系機械翻譯中心、ATR自動翻譯電話研究室研究員和哲學系研究員。在學期間,開發世界第一部同步口譯系統。

  回日本後,曾任德島大學助理教授、Just Systems基礎研究所所長、通商產業省資訊處理振興審議會專門委員,協助日本電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相關研究機構。

  在奧姆真理教事件中,他為奧姆真理教信徒解除洗腦,成功喚起被洗腦信眾的意識和記憶。現在除了接受日本警方委託,更以洗腦專家的身分,擔任各國政府的顧問,提供反恐對策的訓練計畫,防止軍隊或政府關係者支持恐怖主義組織。

  他所經營的苫米地博士工作坊,定期舉辦運用「臨場感」技術的能力開發課程,提供醫師、臨床心理師,和企業經營幹部進修。他也活躍於日本、朝日、富士、TBS等主要電視台的評論節目,還在二○○八年擔任日劇《手機刑警7》(□□□□搜查官7)和動畫電影《神之謎》(神樣的□□□)的監修。

  全球性的Discovery探索頻道「科學向前衝」(One Step Beyond)節目,曾專題報導他的研究成果。

  著有《心的操縱術》(究竟出版社)、《不必努力! 實現「夢想」的大腦製作法》、《零努力也能瘦! 大腦活性減肥》(以上,Makuno出版)、《對大腦有好處的學習法》(Asukomu)、《英語要反向學習!》(Forest出版)等書。

譯者簡介

周幸

  1965年生,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
  曾任雜誌社編譯、特約翻譯,現為報社編輯。

  譯有:《高橋憲行 企劃書聖經》、《高橋憲行 企劃書聖經進階版》、《99%的人還沒學會的工作腦活用法》、《銀行的算法,哪裡跟你不一樣?》(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jpg 

前言 心不設防的第一印象

第一章 心思是怎麼被操縱的?
「內在表徵」,看山不是山
趁你意識變動、變動你意識
要你「共享」我給你的信息
電影為什麼能洗腦?

第二章 讓你的想法進入我的地盤
我徹底放鬆,你心不設防
好感,從控制呼吸韻律開始
動動手腳,主宰共享空間
是飲食男女、還是異性知己?
操弄海馬體:似曾相識現象

第三章 說話反而讓人設防
不說話就讓她心不設防
為什麼語言無法改變認知?
「空」話:意義存在於狀況

第四章 觀你眸子,換你認知
眼睛為何骨碌碌轉?
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絕對不要看他的眼睛!」
用我的眼,感動你的瞳孔
人際關係無敵

後記    攻心,很耗熱量的大腦運動

 

前言 心不設防的第一印象

  人總想透過他人滿足各種慾望:想受異性歡迎、想在事業上遇見貴人而成功、想要擁有眾人肯定的地位……不過,對於人際關係有了這樣的欲望,就等於有煩惱。

  「有煩惱」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只要不受人際關係帶來的煩惱拘束、做事綁手綁腳,有煩惱並不會有問題。有兩個方法可以讓你不受煩惱拘束:一個方法是藉著修行,領悟了「空」的真意,你就消滅了煩惱——不過這很難;另一個方法則是滿足欲望。對於人際關係的欲望滿足了,人自然不會被煩惱拘束。

  本書所介紹的「第一印象得滿分」的技術,就是可以使你從這種欲望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消解煩惱的方法。

  這個技術雖然叫做「第一印象得滿分」,卻不只適用於男女交往,它當然可以用來吸引喜歡的異性,而且也適用在生意場合、家庭、學校,只要是人與人溝通的人際關係,各種情況都可以應用。例如,在商業提案或面試場合中,希望自己的商品或自己能獲選時;或是希望相處不好的人能夠贊同自己的意見時;想與失和的親屬和解的時候……你只要使用這項技巧,就不再有人際關係的煩惱,可以馬上變身為溝通達人。

  這個技術,以往只有部分軍事人員、極少數洗腦相關領域心理學者或腦機能學者知道;但我卻在我成立的私塾——苫米地工作室中,向其他行業的人教授這項技術。不過,這門課程在幾年前還是不開放給一般大眾學習,只有醫師可以報名,還要求高度守密義務。因為它遭到誤用的可能很高,所以無法公開。

  可是,我現在敢公開第一印象得滿分技術,理由有兩個:

  第一個理由是,現代的社會是個洗腦社會,到處充斥著想將人洗腦的資訊,一不小心就會中招,因此為了保護自己,一般人也有必要了解洗腦技術。

  現代,不論從網路或書籍,任何人都能簡單地獲得洗腦技術,結果,一些邪教或缺德的經營者,就利用回歸本性、啟迪人生、保護自然或健康食品等每個人都很接受的名義,巧妙地使用洗腦技術獲取資金,而且已經有許多人受害了。為了對抗這些不法團體,我越來越覺得,多數人都需要具備洗腦技術的知識,因為多知道一點,就可以多一分防備。

  第二個理由則是為了消除煩惱。如果你能從煩惱中解放,就可以不再鑽牛角尖,改從大局思考,即能準確判斷事物。

  我常常說要把視點向上提升、從較高的次元來看事物,不要受限於三度空間的價值觀,只要能夠站在四度空間或五度空間來思考事情,自然可以開闊視野,進而發現解決方法,煩惱就會消除。

  就拿現實世界來說,多數人都苦於經濟的景氣循環,許多人都只看得到眼前的東西,也就是一大群人爭食眼前一塊名叫金錢的大餅。這是個人類的欲望赤裸裸混亂交纏、多種自我矛盾爭鬥的低次元世界。但是,正因為是這樣的時代,才更需要提升看世界的觀點。

  只要換個想法,情況就能改變。如果你認為「即使自己不在了,這世界仍會持續運作」──這是在時間上提升視野,是四度空間世界的思考方式。只要從這種方向去思考,就能夠捨棄「只顧眼前就好」的想法,知道大餅要留給下一世代,讓大家一起分享,對世界的影響力量才會變大、後世的人便會記得自己,這就等於延續了自己的生命力。甚至你還可以有餘暇去思考、開發新的替代物質,來取代目前世人爭搶的大餅。

  更進一步的五度空間世界,則是一個超越時空,時間和空間都無限寬廣、非常抽象的世界。那裡沒有煩惱存在,是一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世界,更可以說是愛宇宙一切眾生,甚至連即將來臨的生命也深愛的世界,這會使我們立刻聯想到佛教高僧、德蕾莎修女、甘地這樣的人。這種人的共同特質是:他們擁有莫大的引力,我們在一見面的當下就會想親近,接著便是信服他,乃至於追隨他。(不過,某些邪教與犯罪組織的首腦也有這種特質,這種吸引力有正向、也有負向。)

  這種第一印象就得到滿分的技術,原本是精神層次達到五度空間的人才有使用的資格,各宗教信仰當中都有人修行臻於這種境界,但我們不會用洗腦來形容,而是用感召、感染這樣的字眼。如果還沒有達到那個層次的人,就請透過這種技術,消除煩惱,以成為五度空間的人為目標。

  第一印象得滿分的技術一共分為三個步驟:
  步驟一、放鬆自己,你可以藉由呼吸放鬆
  步驟二、提升好感度,使他跟你同頻率
  步驟三、讓他對你的第一印象就給滿分

  雖然分為三個步驟,但養成習慣之後,就可以流暢地接續、瞬間完成,所以請你在練習的時候,不要把它想成為各自獨立的步驟,而要試著連貫起來。但是,學習時千萬不要焦急,請依照本書,十分確實地學習每一個技巧,這樣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

  第一印象得滿分的技術,是結合密宗的祕術與現代認知科學的新技術,而且做法非常簡單,即使是初學者也只要數天的練習,就可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希望這項技術的運用,能讓你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並把這種感覺散發出去,使許多人受你感染而變得快樂,進而促進全世界的幸福。

  苫米地英人

推薦序 攻心為上

莊凱□診所院長與Dr. Soul 身心靈成長中心負責人  莊凱□

  在我們現代的社會中,充斥著各種催眠的活動。廣告宣傳、媒體報導,都是一種催眠洗腦。大家不妨觀察看看每天的電視廣告,是不是不斷在宣揚吃個速食就會快樂、喝個汽水會開心、去便利商店買東西可以覺得溫馨。仔細看看廣告與媒體的影響,實在無法否認,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被洗腦的社會當中。整天接受這些催眠洗腦轟炸的人們,如果不能認識到社會整體的洗腦催眠是如何運作,學會反洗腦,就沒有辦法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與看法。同時,我們也都需要了解,我們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用類似催眠的方法在影響別人,只是我們自己並不知道。有的時候這些影響是正面的,協助對方達到我們的期待;有的時候是負面的,反而違背我們的期望。唯有了解這份影響力並且學會調整掌握它,我們才能夠帶著周圍的人一起達到我們所希望的快樂與幸福。

  兩千多年前,孫子兵法就說:「攻心為上,攻城次之。」攻心,是跟對方站在同一陣線,吸引對方的心,讓雙方合作,一起達到共同的目標。攻城,是站在雙方對立的角度壓迫對方,一方費力攻擊,另一方極力抵抗,一直到無法抵抗才投降。攻城的代價太大,往往會得不償失,可是一般人卻很容易習慣性走上攻擊的路,忘記唯有攻心,才能夠真正雙贏讓雙方都成功。俗話說帶人帶心,領導者需要學習攻心,才能夠帶領部屬達到目標。行銷業務的人員,更需要學習攻心,完成業務的目標。不只如此,幾乎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攻心術,大家不妨看看下面這個我實際經歷的例子。

  陳太太是一個家庭主婦,家中經濟優渥,家事有外傭料理,生活中沒有任何壓力,應該是過著很令人羨慕的生活才對。可是陳太太卻有一大堆煩惱,這煩惱強烈到讓她不得不來找我這個心靈的醫生,才一坐下來她就像連珠砲一樣說了一大堆抱怨,不外乎小孩不聽話,丈夫不理他,朋友也躲著她這些的。總之,事事都不順心。我問陳太太,她跟兒子之間是有什麼問題?她說,兒子總是上網玩遊戲,都不讀書。我問陳太太:「是不是你越叫他唸書,他就越不唸書?」陳太太說:「對呀,對呀!你怎麼知道?」我接著問她跟先生的問題,陳太太紅著眼眶說:「老公膽固醇高,我好心叫他保養身體,少吃些東西,多做些運動。但是我越說,他就卻越生氣。」我問她:「你們關係是不是越來越疏不好了?」眼淚就像決堤一樣從她眼睛中流出來了。哭了好一會兒,陳太太問我,能不能跟她先生談一談,讓她先生了解太太對他的關愛。我開玩笑說,我是醫生,又不是畫符咒的,沒辦法下個咒就讓先生再度喜歡她。她又問我能不能跟她兒子談一談,解決兒子沈迷網路的事情。我說:「我講一百句話,還不如你的一個眼神的影響力來得大。」陳太太不敢相信:「我?我有什麼影響力呢?」我笑著說:「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影響力的,你也是一樣。」

  接著,我請陳太太閉上眼睛,回想一個個她跟兒子講話時候的畫面。我說:「實際融入這些回憶裡面,讓這些畫面像是電影一樣身歷其境播放。一個一個來,詳細反覆地看這些畫面。」我陪著她回顧幾個回憶的細節,把當時的場景對話都詳細經歷之後,我說:「現在,實際去感受在這些畫面裡面的你自己,試著看看自己的樣子。你可以看到這些回憶裡面的自己嗎?」「可以。」「好,現在看看當你在跟兒子說話的時候,臉上是什麼樣的表情,眼睛又是什麼樣的神情?」陳太太忽然嚇了一跳:「我……生氣了。好可怕。我的臉好臭,眼睛都是憤怒。」我說:「對,這就是你的影響力。你希望把兒子拉過來,可是你的神情,卻是在把他推開,逼他更沉迷於網路世界。在網路中他過得快快樂樂的,可是一回到現實世界,就要面對你的臭臉跟憤怒。想像看看如果你是他,你會選擇哪一邊?」陳太太嘆了好幾個又長又久的氣,然後問:「那我應該要怎麼辦?」我說:「該怎麼做要講很久,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我來找本書給你看好了。」

  正當我在煩惱找不到適合的書給陳太太看的時候,就看到出版社正準備要出版這本《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的訊息。看著這本書的時候,我開心地大聲叫出來:「這就是我在找的書!」這本書確實發揮了兩千年前孫子兵法所說的「攻心為上」的精神,寫出當我們想要帶著別人打從心底願意走向我們希望的目標時,所需要注意的事情,是所有想要把事業或家庭經營好的人,不可或缺的好書。

  簡單地說,攻心的第一要點,就是要放空自己。回到我們的內心當中,把我們內心裡面所有的執著與控制慾完全放空。人們都對控制很敏感的,只要我們內心有控制的欲望,對方馬上就會感受到,立刻就築起防衛保護的牆。這樣的互動就會變成一方攻擊,一方防禦的攻城戰。只有當我們完全放下想要控制對方的心態,對方才會放下抵抗,自願跟著我們一起達到目標。這需要我們保持輕鬆的心情,鬆開對這個現實世界的執著。

  第二,設立各種輕鬆、平靜、快樂的環境,創造出幸福的氣氛,讓我們內心的歡樂,透過視、聽、嗅覺等各種感官傳達出去。每個人的內心自然會把一個物品跟當時的氣氛連結在一起。就像陳太太的兒子,想到唸書的時候,腦海應該就會連結到媽媽的臭臉跟生氣的眼神,也難怪他會不想唸書。電視廣告就聰明多了,把漢堡可樂跟快樂歡笑連結在一起,人們吃漢堡喝可樂的時候,彷彿也跟著快樂起來。一件事情連結到好的氣氛,就會吸引人們高高興興去做;一件事情連結到不好的事情,就會讓人排斥去做。

  第三,想像我們心中正面的意念,像是能量一樣傳遞給對方。在這本《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中所提的諧調呼吸與眼神的方法,都是能量傳遞的一種技術。然而,重點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我們的意念。我們自己的意念常常不清楚或是矛盾,表面意識想一套,潛意識又想另外一套,這樣互相衝突的意念就沒有能量,無法傳遞出去。釐清我們內心所有的意念之後,用觀想的方法,想像我們的意念,像是能量的熱流,傳進對方心中與腦中。語言只能傳達一些表淺的觀念,意念更會透過表情、眼神、以及各種細微的方式傳遞給對方。

  大家可以想像,如果陳太太每次跟兒子與丈夫溝通的時候,都採用攻心的方法,他們家庭的關係與氣氛,可以改變成什麼樣子。也可以想像,如果我們在職場中,長官跟部屬的溝通,以及談生意雙方的溝通,也用攻心的作法,整個職場與商場的氣氛,又可以改變成什麼樣子。在這裡,我也想要把這本「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推薦給大家,幫助大家成就幸福快樂的家庭生活與職場生涯。

 

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jpg 

心思是怎麼被操縱的?

「內在表徵」,看山不是山
在解說「第一印象得滿分」的技巧之前,我們先來想想,為什麼會有「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滿分」這種事?「當場心裡留下好印象」,這句話裡頭的「心」究竟是什麼?
心理學家所說的「心」,和腦科學家所說的「腦」,其實是同一個東西,只是抽象角度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稱。腦功能學家、認知心裡學家則整合了腦與心,合稱為「內在表徵」(internal representation)。
知識有兩種表徵形式,一是外在表徵(也就是知識的外在形式),相對的則是「內在表徵」就是指我們的頭腦對於知識內容與結構的標示方式、或者說是知識在人腦中的呈現方式,其中包括感覺、知覺、表象、概念等等形式。簡單舉例來說,每個人對於「美麗」、「富有」的定義都不太一樣,就是內在表徵不同的結果。

內在表徵,單純地說,就是人所認知的世界。因此,如果你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就可以隨你的心意來左右這個人。
或許你認為自己現在生存的世界是建立在非常堅固的基礎之上——這個「世界」是指眼睛看得到、可以聽到聲音,可以感覺到味道、氣息、溫度的物理性世界——但事實是,實際存在的世界(即現實世界,以下以「R」表示)並不等於五官感受到的世界。
假設,你站在住家附近的交叉路口上,眼前有車輛開過來,你自然會認知到那裡有一輛車。可是,其實你所看到的車子和實際存在於現實世界(R)的車子並不一樣。

我們看見車子的過程為:車子反射光線,眼睛接收到訊息後,傳到視網膜,再透過神經傳到腦,然後腦認知到車子。這個過程與現實有著微小的時間差,因此,當你看見車子的瞬間,車子其實已經比你認知的位置稍微往前了,雖然這個差距非常小;又或者,你看到那輛車子上坐著兩個人,然而實際上也許有三個人坐在車裡,但在你的認知上,就只有兩個人。

人對於不了解的事物、沒興趣的事物,往往不會去注意。比如說,前面提到的那輛車子裡,其實裡面裝飾著一個很受到收藏迷追捧的人形玩偶大公仔,可是你不了解它的價值,也不感興趣,所以根本沒有注意到公仔的存在。

假如那輛車接下來發生了事故,警察來詢問你的證詞,你會回答:「車上只有兩個人,沒有什麼人形公仔。」對你自己而言,現實世界(R)不是真實的世界,你所認知的世界才是真實。
現實世界(R)與極類似現實世界的自我認知世界(以下記作R’),絕對不相同。因為,我們不可能如實地認知現實世界。

換句話說,對任何人而言,沒有絕對的現實世界,有的只是這個稱為R’的自我認知世界。這個R’正是心理學家所謂的、因「內在表徵」而看到的世界。不論是我們每個人,還是自己和自己周圍的一切,都是內在表徵的結果。

對人們來說,認知到的R’比現實世界中的R更真實、更具臨場感,所以會認定R’才是現實。無法認知的R對人們而言,不具任何意義,人會認為唯有可以認知的世界R’,才有意義。
人類的認知,是由五官得到的訊息所構成。既然是訊息,就可能更換,如果透過某種操作,把既有的認知替換成其他的認知,就叫做「置換內在表徵」。

這種置換內在表徵的操作,可以對自己或對他人執行,例如你可以把「不善於在人前說話」的內在表徵,替換為「自己是名嘴」,這是有可能辦到的;原來看不太順眼的異性,置換內在表徵後成為時時掛念的對象,也有可能發生。不但有可能辦到,而且這種改變可以在一瞬間就完成。

置換內在表徵,就可以使別人或是你眼中的世界改變。這是由於人並非生活在R,而是把R’當作現實世界來生活,所以認知(內在表徵)改變,人會覺得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發生改變,可是,R並沒有變。

你可能會擔心,如果自己對人使用「第一印象得滿分」的技術,是不是時間久了,置換的世界會被人發現是虛假的?的確,如果是手法低劣的人進行,可能會被識破,但只要操作得巧妙就不會,有些宗教團體、直銷組織,一席話就能讓人當場加入、並終生深信不渝,就是最現成的例子。

內在表徵會把自己與周邊一切事物的世界都包含進來,因此,置換內在表徵,自己會改變,世界也會跟著改變。任一部分改換,都會彼此出現連動而產生變化,因為,連自我都是內在表徵所形成的。

 

趁你意識變動、變動你意識

置換內在表徵的時機,是趁著對方處於「意識的變動狀態」(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的時候而發生的。心理學當中,所謂意識的變動狀態,就是感受到自己所處的世界不是物理性的現實世界,而是如電影或小說般假想世界的狀態中。

 

當然,這種狀態下,並非表示你完全感受不到現實世界,而是假想世界的臨場感比現實世界還強。看電影或做夢等時候就是如此,催眠狀態也是一種意識發生變動的狀態。而這種狀態,一般稱為出神(trance)。

 

根據美國頂尖的梅育醫學中心文獻指出,催眠是一種變動的意識狀態,並非進入subconsciousness—潛意識,在催眠的過程中,或許你會接收到己經設計好的指令或建議,以降低你對痛的感覺,同時也會增加處理這些痛覺的能力,或者你也可能接收到設計好的指令或建議來降低內在的渴望,好比抽煙或喝酒。

當你處於在催眠狀態下,注意力會更加專注(這會用到大腦皮質,所以是在意識狀態下);你會對建議或暗示比較積極的回應,而且會更加的接納而比較不會去批判或懷疑。催眠的正面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獲得更能調控自己的行為、感情或者是身心健康的治療技術。

 

催眠技術已經是一種專業,但趁著意識變動狀態而置換內在表徵則是多數人可以學會的技術。內在表徵不只讓我們感受到物理性的現實世界,也可以同時感受到假想世界。例如,看電影時,見到大樓爆破的場面,會跟著緊張,而且心跳也會加速;讀到小說中感動的章節,會真的流下眼淚。這些情緒都很真,都可以說是處於意識變動的狀態。

 

在對方意識處於變動的狀態下,只要你的情緒或想法等能與他人「同頻率」,你內在表徵的訊息就能傳遞出去,左右對方的認知。

再次以電影為例說明。二度空間的銀幕上正呈現著多位演員的表演,其中一位演員投入在角色裡,以演技呈現出強烈的悲傷。此時,這位演員從記憶中找出人生最悲傷的回憶,於是流下淚來。這份哀傷傳遞給觀眾,觀眾便同樣流淚了──這就是同頻率。像是悲傷這種強烈的內在表徵,可以由一位演員,傳遞給全世界觀賞這部電影的觀眾,而演員的這種技術多半是學習而得的。

 

現代科學還無法說明為什麼同頻率就能傳遞內在表徵,不過,這項事實已成為著名演技理論的支柱,很多知名的演員都在實踐。這套演技理論就稱為「方法演技論」。

十九世紀俄國的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y)提倡並帶給二十世紀戲劇論極大影響的演技法中,有一套「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系統」。之後,李‧史特拉斯堡(Lee Strasberg)將這套系統整理出體系,取名為「方法演技論」。李‧史特拉斯堡就是紐約的世界代表性戲劇學校「演員工作室」(Actors Studio)的創辦人。

 

演員工作室陸陸續續出了許多大名鼎鼎的巨星,如保羅‧紐曼(Paul Newman)、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梅莉‧史翠普(Mary Streep)、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等。也因此,只要是和戲劇工作相關的人,都知道這套理論。

方法演技論是要演員配合場景情節,從自己的真實人生經驗中,引出最強烈記憶來加入表演的演技法,換句話說,它是一種傳遞強烈內在表徵的方法。

 

看了上述這些演員的演技,我們會跟著哭、笑或生氣,而這些感情起伏正是演員將自己強烈的內在表徵傳遞給我們的證據。

讓自己的記憶擁有真實的臨場感,也使觀眾感受到相同的感覺,這便是同頻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把它稱作「Prana」,印度梵文中的Prana可以視為東方醫學中所講的「氣」,氣不是物理能量,而「運送氣」就意味著這些卓越演員以生命的能量對觀眾做出了「訊息的置換」。

 

只不過單純地讓彼此共享臨場感空間,自己所想置換的內在表徵就可傳遞給對方——當然,不一定是一五一十的傳遞過去,但可以傳遞一大部分。我把這種情況稱為「體內平衡(恆定性維持機能)的同頻率」。不僅是物理性的有形訊息,情報性的抽象信息也可以同頻率。

 

要你「共享」我給你的信息

同頻率是指,在共享信息的環境當中,只要提高臨場感,一方就可以將想輸入的信息傳遞給另一方。

例如,現在我挪動眼前的咖啡杯,對方就可以看到咖啡杯動了。或許你覺得這不是廢話嗎?可是,這情況是因為兩人完全共享訊息,才會產生的;如果訊息不一致,對方根本不會注意到咖啡杯的移動。

再者,如果我們以為對方注視著自己,但對方其實沒有在看你,而是思考著其他的事情,那麼他就不會注意到咖啡杯的移動。因為我們這一方是在物理性(也就是有形的)世界中做溝通,對方卻處在無形的信息世界中,沒有注意到眼前發生的事。

 

營造出彼此共享的物理性空間,指的即是提高當下的共同臨場感。臨場感低的話,我在這個空間輸入訊息(挪動咖啡杯),對方所認知空間中的咖啡杯一樣是不動的。

這正是內在表徵所認知的、與物理性空間中的現實不同。內在表徵是稱為「自己」的這個空間全部,也可以說是「自我」,不是從外在觀測到的世界,所以內在表徵所謂的自己就是世界的全部。而且由於這個宇宙和自我互為表裡,所以整理這全部的空間就是整理自我(的認知)。

 

因而,外在的臨場感空間,就相當於內在表徵的認知結果。如果雙方處於共享內在表徵的狀態,也就是認知同頻率的狀態下,自己輸入內在表徵當中的訊息,對方也可以共享,當然就能感受到同樣的東西。

 

沿著這個方向思考。若能共享信息空間,就可能為對方輸入訊息,我們不妨用有形的信息當例子,例如,有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分別住在北海道與東京,他們在網路上閱讀同一本手機(簡訊)小說。如果作者在現實的時間裡變更了兩位讀者正在閱讀的文章,變更部分就會影響到那兩人。這就相當於內在表徵的置換。

 

影響他人認知的基本機制就是如此而已。正因為簡單,反而讓人難以想像為什麼會有信息無法共享的情況。如果無法共享,就是其中有人不覺得有臨場感。


 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jpg

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讓對方的心思在不知不覺間接受你
 
作者:苫米地英人
譯者:周幸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26527
裝訂:平裝

 

m15068.gif          15068.jpg

25025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