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弊案可能影響下周美股走勢,圖為高盛位在紐約的新總部。美聯社.jpg 

即便相關論述已經汗牛充棟,人們仍在討一個簡單的說法,解釋為何相對少數的人付不出房貸竟會演變成嚴重的金融危機。對此,美國證管會(SEC)對高盛公司的22頁起訴書看似提供了一個劇本。

劇本裡的角色有全球最會賺錢的投資銀行高盛公司,以及靠做空美國房市賺到幾十億美元的鮑森避險基金。這裡有個名字像間諜小說人物的31歲法國籍惡棍「托爾」,他向被害投資人兜售稱為「珠算」(Abacus)的金融商品。

倒楣的德國工業銀行(IKB)拿1.5億美元購買這個「珠算」,全數賠光。這裡還有個中間人ACA管理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甚至還出來跑龍套。

證管會指控說,想要放空美國房市的鮑森,實際上是付給高盛公司1,500萬美元,創造一筆房市一跌就會完蛋的垃圾證券;高盛騙ACA說這個證券不是垃圾,於是誘來不知情的德國銀行吃下這筆垃圾。鮑森賺到10億美元,投資人賠掉10億美元。而挨告的不是鮑森,是出面兜售的高盛。

就美國證管會的觀點來看,高盛在幫大客戶鮑森賺大錢的同時,卻沒有盡責向其他投資人揭露訊息,這種行為變成詐欺,讓高盛成為美國政府第一個針對房市證券起訴的金融巨頭。

高盛抗辯說這種指控毫無根據,還指出該公司實際上在IKB銀行的交易中損失9,000萬美元。但光是起訴已為國會轟炸華爾街提供了充足火力。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陶德說:「讓我把話說清楚,我們不需要等到這個案子結束,也知道資產擔保證券的不透明狀況助長了這次金融危機。」

這起案子的時機敏感,美國總統歐巴馬同一天表態要強力推動金融改革法案。而反對黨共和黨的全數41名參議員,共同連署表態要推動「跨黨派」的金改法案。他們不想被貼上與金融家狼狽為奸的標籤,急於劃清界線。

AIG沒有直接涉及證管會控告高盛案。但是,這家創造出一個超級金融賭場,最後把身家全部輸光的保險公司,則是在其他的「珠算」金融商品合約中與高盛對賭:房價要是漲,AIG賺錢;房價跌了,高盛贏錢。AIG輸錢輸到必須靠納稅人輸血1,823億美元,才能存活至今。

大型商業銀行可以作壁上觀。他們可以說,你看,就是高盛這種投資銀行把市場搞壞的;我們可沒承作不良貸款,讓房市陷入這種境地。都是投資銀行拚命包裝房貸證券,賺手續費,房市泡沫才吹到這麼大。

但就如同各方報導 ,高盛不是唯一在創造這種複雜、不透明金融商品的公司。其他華爾街銀行也都為客戶量身打造可用來做空美國房市的證券,內容隱晦到只有少數人清楚。而根據華爾街日報記者祖克曼所寫的書,德意志銀行也曾想效法高盛,參加鮑森的賭局,結果卻對鮑森賭輸了5億美元。

許多人心中的陰謀論是高盛一手打造這場金融危機,讓自己獲取暴利。儘管高盛不可能獨自造成這麼大的危機,但高盛成為美國政府對次貸證券的第一個控告對象,卻使這種陰謀論更甚囂塵上。

但這種陰謀論忽略掉其他也要負責的人:沒盡責的監管機關、應該很清楚投資內容的機構投資人、買自己根本負擔不起房子的房貸戶,以及已蒙羞的信評機構。如果高盛事件讓這些人趁機脫罪,將非常不幸。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編譯陳家齊2010/04/18 經濟日報】

 

 

alg_goldman(Lee+Bloomberg).jpg 

 

他自稱「不可思議的費伯」、二○○七年收入兩百萬美元,年僅卅一歲就出任高盛副總裁,如今法國籍的費布瑞斯‧托爾(Fabrice Tourre)因為被美國證管會控告涉嫌詐欺而一夕「暴紅」,登上Google熱門搜尋第二名。

Google形容托爾暴紅如冰島火山爆發,顯見許多人對他充滿好奇,這位出身法國名校的數學高材生,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二○○一年七月進入高盛,據說他法語流利、家世一流、風度翩翩、英俊瀟灑、幽默風趣、品味高檔、喜歡熱鬧派對,可想而知人緣絕佳。

不過,他卻是故意誤導投資人、隱瞞重要資料的關鍵人物,高盛公司被控以詐欺手法出售次級房貸產品「珠算」(Abacus 2007-AC1),主持這項業務的正是托爾。

「珠算」是一種抵押債務債券(CDO),這種交易讓投資者可以利用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對房貸證券下注。

證管會列出托爾在二○○七年一月廿三日發出的電子郵件顯示,他告訴朋友,次級房貸證券市場即將崩潰,「CDO業務已經死定了」,這封英、法文交雜電郵中說:「槓桿愈來愈高,整個大樓隨時都會倒塌,不可思議的費伯站在他一手創造的新奇複雜交易中間,也不見得瞭解這些怪物可能造成的影響!!」

但一個月後,他卻發出長達六十五頁的投資說明,大力推銷「珠算」,紐約時報報導,托爾與高盛副總裁艾葛爾一開始就極力誇大這項交易的資產價值。一年之後,「珠算」涵蓋的投資組合百分之九十九都被降級,投資人損失達十億美元。放空這些投資組合的高盛大客戶鮑森避險基金卻賺進廿億美元。

托爾二○○八年調到高盛倫敦辦事處,住月租三千美元的豪華公寓,對英國媒體的電話、電郵不回應,據說美國證管會已要求他回國面對指控。

【2010/04/19 聯合報】

look400200.jpg 

 

托爾明知山有虎 還讓客戶爬

次級房貸市場2007年開始瓦解時,高盛集團惡棍交易員托爾(Fabrice Tourre)沾沾自喜地形容自己「是唯一可能的倖存者」。諷刺的是,他卻成為美國證管會(SEC)控告高盛詐欺一案中,唯一被點名起訴的人。

SEC在起訴書中,指控這名現年31歲的法國籍交易員,儘管已預見房貸市場即將爆發危機,仍誤導投資人購買抵押擔保證券(MBS)。這些交易可追溯到2007年,當時托爾是高盛紐約總部結構商品交易部門的副總裁。他在給同事的信中寫道:「整個體系的槓桿愈來愈高,建築物隨時都會倒塌。」

然而,高盛內部沒有人把托爾視為惡棍交易員。根據SEC,高盛的房貸資本委員會批准了交易申請。

該委員成員包含資深管理階層,顯示職位比托爾高的人士也涉入其中。

在同事眼中,擅長從事放空交易的托爾有種傻氣的幽默感。2007年房市蓬勃發展之際,他一躍成為紐約辦公室行情炙手可熱的交易員。當時高盛房貸部門擁有400名員工,每年靠作空高風險房貸證券賺進大把鈔票。

托爾的學歷背景或許能解釋日後在金融交易部門大放異彩的原因。他從小就念名校,2000年畢業於巴黎中央理工學院數學系,隔年又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取得作業研究(operation research)碩士。

2001年7月托爾加入高盛,在房貸市場交投熱絡期間,憑著所學把高風險房貸證券包裝成名為「珠算」(Abacus)的金融商品,並成功兜售給法人投資機構,之後仕途扶搖直上。

由於表現傑出,他2007年賺進超過200萬美元的年薪,後來轉調倫敦分公司擔任執行董事。

SEC在起訴書中指稱,托爾要為這類金融產品的結構和行銷負起大部分責任,他明知房市瀕臨瓦解,仍協助進行交易。

托爾日前受訪時,拒絕對SEC的控訴發表評論。高盛則在聲明中表示,投資「珠算」導致公司虧損9,000萬美元,遠超過經手相關交易所賺的1,500萬美元手續費。高盛並強調,事前都有向客戶「廣泛揭露」房貸證券蘊藏的風險。

(綜合外電)

【編譯 莊雅婷2010/04/19 經濟日報】

 

高盛公司16日遭到美國證管會控告詐欺,股價應聲崩落13%,並拖累歐美股市與商品市場大跌。圖為高盛在紐約的總部大樓。(路透).jpg 

 

秋後算帳…華爾街券商頭痛

金融風暴至今看起來好像已差不多平息,但美國國會和證券主管當局卻準備秋後算帳,最快將於下個月開始調查高盛等華爾街券商,看他們的業務是否違法。

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國會、證券管理委員會(SEC )和華爾街自律組織金融業管理協會(Finra),將調查高盛、德意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券商,在銷售抵押債權憑證(CDO)這類複合性證券時是否違法。

報導說,華爾街券商在房市景氣大好時,把大量房貸債權包裝成CDO賣給客戶,卻同時放空這些複合性證券以避險。後來房市開始下滑,高盛等券商疑似變本加厲,一邊銷售價值不斷縮水的證券,一邊繼續放空。大多數人因房市崩盤受害時,他們卻坐收可觀的利益。

報導指出,所有調查都還在初期階段,但重點看來在於這些證券的設計方式,是否故意挑選風險特別高的房貸相關資產,再層層包裝成金融商品出售。高盛等業者出售的部分證券,在設立後幾個月內就價格暴跌。銷售給投資人卻又放空這些證券的兩面手法,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或證券法,也是調查的重點。

高盛和其他華爾街同業當然嚴詞否認,表示他們向來運用多種交易技巧避險,宣稱許多謹慎的投資人也用同樣的手法。不過,這些CDO到最後都成為券商大量放空的工具,主要目的已經不是避險。

紐約R&R顧問公司結構性金融業務專家雷恩斯形容,這就好比你幫別人的房子買火險,然後再放把火燒掉它。

報導指出,同樣靠放空複合性CDO賺大錢的,還有不少避險基金,例如鮑森公司(Paulson & Company)。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以及Mariner投資集團旗下的Tricadia管理公司,也大玩一手放空房貸市場、一手推銷CDO給客戶的把戲。

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主席安傑里德(Phil Angelides)表示,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公司的執行長下個月將赴國會作證,美國銀行即將上任的新執行長莫尼罕,預料也會出席。

安傑里德表示,這些金融機構無疑在金融風暴的中心,但先不要對他們的角色預設立場。這場聽證會訂明年1月13和14日舉行,預定明年底提出最後調查報告。

【編譯廖玉玲2009/12/25 經濟日報】

約翰.保爾森.jpg 

★(John Paulson),避險基金業最夯的放空之神【先探週刊 文.歐陽國瑞】

二○○七年以前,約翰.保爾森這名字並不為人所熟識。次級房貸一役令他身價百倍,他旗下的基金,透過看空受次貸推動的房地產泡沫爆破,賺取了超過三十億美元的利潤。

 次級房貸一役成名

 保爾森的外表,看起來跟他在一九八○年代在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擔任投資銀行家的形象有點像。即使以避險基金的標準來評定,保爾森都可以算是低調。他是家中四個孩子中的第三個孩子。高中畢業後,保爾森進入了紐約大學,並在一九七八年獲取該校最優等的金融學士學位。在畢業典禮中,保爾森更以學生代表的身分,企業責任為題作出演說。在一九八○年他以班內最佳五%的成績,獲得哈佛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

 畢業兩年後,他從波士頓諮詢公司轉職至擅長風險套利的投資公司Odyssey Partners。其後,保爾森離開Odyssey並加入了貝爾斯登的併購部門,並利用僅四年時間晉升至營運總監。

 二○○五年可偏多獲利

 保爾森事業的轉捩點發生在二○○五年。當時,他發現一些與房貸機構相關的信貸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價格被大幅低估,市場對樓市過分樂觀而忽略了當中的風險,金融機構的槓桿比率也過高。他大膽地與市場「對著幹」,打賭房市泡沫會爆破,次級房貸證券化的債務扺押證券(CDO)的價格將會大幅下滑。他的做法明顯與當時大部分美國投資人大相逕庭,市場普遍認為房價是不會下跌的,同時獲取高評級的房貸債券亦不可能違約。

 二○一○展望

 二○○九年,隨著經濟出現復甦訊號,保爾森慢慢從中性轉為偏多,並同時增加投資組合的總曝險,再度為投資人獲取可觀報酬。

 踏入二○一○年,保爾森的主軸集中在四大主題:

1 危難證券

危難市場出現大量機會,包括銀行及企業重組、破產重組、槓桿貸款及危難房貸。

 

2 企業重組及破產

保爾森的另一個專注的範疇將會是他擁有大量專業知識的金融業。由於很多銀行的估值已跌至出現極具吸引力的水平,故此保爾森早已於二○○九年於這領域進行配置。

 

3 其他事件套利

由於美國聯準會於去年採取非常進取的量化寬鬆行動刺激經濟,保爾森變得非常憂慮未來美元的價值。美國的貨幣基礎自雷曼倒下以來已增加了超過一倍。除非美國能夠及時撤出這些刺激計畫(保爾森相信這將很難發生),保爾森相信貨幣基礎的增加,最終將無可避免地導致高通膨率。由於其他主要儲備貨幣亦採取進取的貨幣政策,保爾森對普遍的紙貨幣都失去了信心,並相信黃金作為一種貨幣,是最安全的另類貨幣作金融資產的計算單位。

 

4 併購套利

自二○○七年下跌起,環球併購活動仍跟高峰有差距。但隨著經濟情況復甦下,企業整固、即將來臨的資產賣出及盈利增長前景等因素,將很可能令併購活動變得活躍。雖然併購價差較二○○八的極端水平有所下跌,但在不少玩家離場下,價差仍然維持在一個具吸引力的水平。

(作者為KGI Efficient Frontier Ltd.投資組合經理,本專欄隔周刊出)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556/1557期合刊號


★本期先探特別加贈虎年15檔潛力股別冊,讓您新年搶先賺搶先贏★


◎封面故事:美元強弱主宰全球資金流向
◎特別企劃:易經天象論台股虎年運勢
◎國際趨勢:從七大戰略產業挑中港潛力股
◎基金導航:印尼股市何以相對抗跌?
◎謝金河專欄:基本面當後盾

 

約翰.保爾森.jpg 

 

延伸資訊


史上最偉大的交易 John Paulson獲利200億美元的一課【2009 / 12 / 04 鉅亨網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